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匈奴社会政治制度发展演变史,指出秦汉时匈奴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其社会发展形态、游牧经济类型的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魏晋以后,匈奴社会由于大量接受了汉文化,开始农耕定居,所以其政治制度亦发生根本性变化;到五胡十六国时完全汉化。这种变化加快了民族融和的步伐,为盛唐时期更大范围的统一和更多民族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东汉初年,匈奴南北分裂之后,南匈奴部众南下附汉,并不断内迁。南匈奴南下附汉既是匈奴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匈奴统治层矛盾恶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受到了东汉政府开明民族政策的影响和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南匈奴内附对匈奴本身和中原地区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南匈奴政治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朝着封建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匈奴的汉化进程。同时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古代匈奴人不存在任何社会制度”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具体地论述了匈奴的社会组织和政权机构的历史状况,指明了匈奴政治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古代匈奴人存在任何社会制度”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具体地论述了匈奴的社会组织和政权机构的历史状况,指明了匈奴政治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凡治匈奴史者,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匈奴诸部王的问题。匈奴诸部王,是匈奴单于借以维持其统治的重要支柱,代表单于在各地行施政权。因而匈奴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都与诸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匈奴诸部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是匈奴政权的历史比较长,这期间有发展,有变化,总形势的变化,必然引起整个政权各部分的变化。领土的发展,使诸王增加;单于统治中心的转移,诸部王的辖地也跟着转移;单于政权分裂,从而引起诸王的并列等。二是匈  相似文献   

6.
在西汉时期,匈奴民族经历过“五单于争立”的大内乱与分裂。其分裂原因不能唯独归因于匈奴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亦须从西汉王朝起始于“马邑之谋”的对匈奴大规模征服战争所导致巨大影响着手探索。汉匈战争中,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导致匈奴民族生存地理环境的巨变,从而严重损害了赖以生息的畜牧业经济基础,继而激化社会内部政治、经济等方面一系列矛盾,最终以单于继承问题为导火线爆发了匈奴史上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  相似文献   

7.
匈奴是战国后期才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头曼自称单于,标志着匈奴国家机构的产生。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宗法统治,贯穿于匈奴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匈奴奴隶制国家政权实际上是匈奴单于及其姻亲和近亲共同建立与维护的游牧军事政权。匈奴社会实质上是游牧宗法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8.
匈奴在与塞内的不断交往过程中,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都逐渐发生了变化。汉王朝充分利用文化上的优势,通过羁縻之策、“约为兄弟”、和亲,以及每年的大量赠遗等对匈奴进行文化浸润,分化和汉化匈奴,实现“用夏变夷”的目标。在受到汉文化熏染的过程之中,一些贵族阶层率先接受儒家思想,认同汉文化,使匈奴社会越来越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的匈奴,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力量大为削弱。但是,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化,西晋王朝的日益腐败,匈奴人的不断内迁,给匈奴的再次兴起创造了条件。西晋后,匈奴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匈奴族作为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曾经在纵横数万里、上下近千年的时空范围内,繁衍生息,有声有色地创造了历史。匈奴族虽然没有留下用本民族文字记述的系统的历史资料,但是匈奴族的史学发展和历史意识应该是悠久而丰富的。从葬俗与祭祀祖先活动中可以反映出匈奴人重视历史、追思民族发展历程的观念;中国北方的草原岩画,与许多古代少数民族有关,其中尤以匈奴族最为重要;匈奴民族也用民歌的形式传颂民族的历史;匈奴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使用汉字和结绳契刻等方式记述历史。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政权,立国时间颇短。其原因,既有外部局面动荡的因素,也有其内部统治腐朽的因素。但从深层次探讨,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头脑,狂妄自大;在学习先进民族经验时,不加辨别,以莠为良;丢弃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人力匮乏,素质蜕变,战斗力下降。这些致命弱点,导致其短暂的国祚。  相似文献   

12.
西汉王朝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实行"和亲政策",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实行"征讨政策",不但没有征服匈奴,反而使汉朝国力衰退。元狩四年以后,对匈奴实行"绥抚政策",又使经济恢复发展起来。从西汉王朝对匈奴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3.
匈牙利民族的历史与突厥语匈奴族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离开了它就不可能彻底地研究和了解匈牙利的民族史。要研究匈牙利和中国的诸亲缘关系,必须从研究匈牙利民族史与匈奴民族史之间的关系着手。匈牙利人和匈奴人的经济联系和文化联系是在公元五世纪开始的,即匈牙利民族刚刚建立自己的国家组织这个时期内所发生的这些联系,对当代匈牙利人的祖先的社会,文化生活和语言等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朝与匈奴间的战与和,是中国民族关系上重要的一章,而呼韩邪归汉又是其中重大的事件。本文以《史记》、《汉书》的《匈奴列传》为主要史料,论述了在汉匈连年不断的战争之后,给汉匈双方社会都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众多历史因素的影响,呼韩邪归汉,促进了中华多元一统格局的稳定,保证了汉朝北部边境的安宁,使汉匈双方社会经济都得到发展,为后来的民族融和奠定了基础,揭开了汉匈民族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方式,是文化之间相互渗透、融和的过程,即文化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先导,经济发展是基础,还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生活方式或社会体系以及社会成员在态度、人格、行为方式等的心理上的变化。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现代社会中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传统文化以及人们观念态度上的差异,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特征。因此,并不存在一种全人类能共同遵循的、固定不变的现代化模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在其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把《匈奴列传》列入《史记》十大文学名篇之中 ,十分重视。这篇传记叙述了匈奴族的发展历史以及与汉族时战时和的交往关系 ,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民族史观 ,思想内涵非常丰富。艺术上一是善于叙事 ,二是塑造了冒顿单于的形象 ,成就也很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一、重要的政治制度及认识。政治制度通常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由阶级斗争的具体条件决定的,与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随着阶级斗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改变,它是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东汉对匈奴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匈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北方游牧民族 ,东汉时因自然灾害和争夺单于继承权的斗争 ,分裂为南、北两部。东汉政府对南、北匈奴采取了不同政策 :对南匈奴主动附汉的请求 ,予以接纳 ,政治上承认并确立其藩属地位 ,徙居塞内 ,因其故俗 ,以资安置 ;经济上给予大量赏赐资助。对北匈奴却采取了先羁縻后攻伐的政策。以夷制夷 ,加速了匈奴的分化瓦解 ,导致南、北匈奴各自朝不同方向发展。匈奴民族从此再未统一 ,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东汉政府采取上述政策的原因是为维护其政权统治。当时南、北匈奴之间的矛盾 ,及乌桓、鲜卑与匈奴的矛盾 ,为东汉以夷制夷政策的实行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简论两汉时期匈奴归降的三次浪潮及安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匈奴是雄踞北方的重要民族.在这一时期曾出现了三次匈奴归降的浪潮,汉王朝审时度势,正确决策,采取设立五属国、度辽营、使匈奴中郎将等措施安置和治理归附的匈奴民族.这些措施是汉朝最终战胜匈奴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促进了汉、匈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王莽对匈奴的民族政策有进步、合理的一面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莽对匈奴的民族政策有进步、合理的一面吗?莫任南王莽摄政、称帝时期,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给汉、匈两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十分反动。可是也有人认为王莽对匈奴的民族政策不能完全否定,它有"合理的一面"①,有"显明的进步作用"②,应得到肯定。这种看法甚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