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猜想,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在数学学习中,猜想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猜想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呢?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不同的时机,创设猜想的情境,让学生去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3.
金淑玲 《文教资料》2005,(18):17-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乐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会问;教给学生释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相似文献   

4.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前进,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伟人的话对于今天开创事业的人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对于明天改造世界的建设者——今天的中学生更为迫切.因为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做前人没做过的事,就离不开想象.猜想与假设,正是培养中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猜想——学习(修正或验证、补充、提高)——总结(知识并网)”的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家强 《教育》2013,(11):55-55
数学学科自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偏重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猜测。  相似文献   

6.
尹华 《物理教师》2014,(6):28-29
1 引言在探究式教学中,猜想是指学生接触到问题后,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的一种初步设想.猜想作为科学探究的一个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了一定的预见性思考,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能够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探究沿预定的目标展开,避免探究的盲目性.[1]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所谓猜想是指人们依据已有的材料或知识经验进行估计、推测,并带有一定直觉性的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为猜想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猜想,就有创新的萌芽。教师应转变观念,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猜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新奇的猜想才可能出现。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教师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让学生操作后反馈,有多种折法,教师肯定后提问:“还有其他折法吗?”学生们都回答:“没有。”教师微笑着举起一张学生折过的长方形纸,上面折过的4道折痕清晰可见,教师让学生们观察这4道折痕,很快一名学生举手说:“这4道折痕都相交在中间一点。”其他同学也点头赞同,教师表扬了这位同学,并且趁机启发:“大家有什么猜想吗?”部分同学摆开...  相似文献   

8.
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近观历年高考,一批需用猜想解决的发散性题目,屡见不鲜。这说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日渐成为中国教育界重视的焦点。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猜想能力,谈谈自己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胆猜想     
缪有一次城阿基米德到澡堂我光着屁股呢,姗衬护严冬翼大胆猜想@欣心 $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授之以渔 ,引导质疑学贵有疑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我们在教学中习惯于教者设疑 ,学生解疑。这样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状态 ,习惯于坐等答案。久之 ,则形成思维惰性 ,长此以往 ,不利于学生发展。许多教者深知此弊 ,便大胆让学生去设问 ,又发现学生不是什么问题都提不出 ,就是提出的问题满天飞不着边际 ,毫无价值。要改变此现状 ,教者要循序渐进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即授之以渔 ,引导学生质疑。1 引导学生学习老师是如何设疑的著名学者张光鉴先生在他的《相似论》中曾明确指出 :“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存贮在大脑中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二要创设良好的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三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四要鼓励解决问题时采用多种方法;五要给学生以更多的爱;六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创新思维,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动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因此,教师教学的任务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可使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曾说:“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知识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一语道破了中国近些年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当教师的警觉和高度重视.江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势所趋,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艰巨而紧迫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二要创设良好的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三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四要鼓励解决问题时采用多种方法;五要给学生以更多的爱;六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创新思维,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二要创设良好的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三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四要鼓励解决问题时采用多种方法;五要给学生以更多的爱;六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创新思维,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17.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接触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  相似文献   

18.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猜想,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呢? 一、引导学生有依据地猜想 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不是胡猜乱想,也不是天马行空地空想,而是结合具体事实有依据地猜想。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科学的方法?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那么就是“猜测与检验”。《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获得数学猜想能力。“猜想”已列为数学思考的一项重要活动。猜想往往产生于经验、观察、归纳、类比和联想的基础上,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猜想。一、观察猜想数学家欧拉非常推崇观察,他指出:“今天已知许多数的性质,大部分是通过观察发现的……只有靠观察才能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入手,提高直觉猜想水平。例1把14、925、1740、314…  相似文献   

20.
猜想作为科学探究的一个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此环节相对薄弱。本文从提高学生提高学生猜想的勇气和热情、指导猜想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猜想假设习惯等角度,就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猜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