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又易受伤害的孩子,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产生了自卑、孤僻、放纵、偏激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教师应抛却偏见,尊重关爱外来民工子女,通过培养自信心、规范行为习惯、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家长学校等方法来矫正他们的不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2.
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我们应该给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以更加切实的关爱,为他们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我们应该给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以更加切实的关爱,为他们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震  杨雷于 《下一代》2014,(2):15-15
正近几天气温不断下降,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校园里却暖意融融。该校20多名外来务工子女收到了教师们捐赠的各式冬装。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的学生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中的部分学生生活相对困难。为此,该校开展"伸出双手,传递爱心"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向全校教师发出倡议,为他们"捐衣物、献爱心"。活动中,教师们纷纷从家里带来干净整清的冬装,为孩子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只是学校关爱外来  相似文献   

5.
《教育发展研究》2015,(2):75-80
在霓虹闪耀、灯火辉煌的繁华城市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踏着城市化浪潮而来,居住在"都市中的村庄",希冀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但是他们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与中心城区存在很大差距。这些跟随父母告别家乡,踏入城市读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在新学校的学习情况、人际交往、家庭教育、精神成长等方面都应得到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迁入。截至2011年,上海共有50多万名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闵行区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威海市北竹岛小学校园里,发生了感人的一幕:当外来务工子女于志强接过同学们为他捐助的新衣服、书包和文具盒时,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新学期,面对超过学生半数的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大队部实施了"人文关爱,发展为本——为外来务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校本德育工程:建立了中队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档案和生活档案,重点对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一大批外来人员为了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也往往跟随父母在异地他乡学习、生活。本文从"以德育小课程为载体,开辟学习与操练的小天地"、"以月常规活动为体系,开启巩固与监督的模式"、"以多元化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三大措施,关爱随迁子女,利用"一日常规"促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我镇处于长江之滨.是镇江市的经济强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我镇经商务工,与此同时,他们的子女也纷纷进入我校就读。目前我校共有学生1800名,外来民工子女占60%左右,这些学生大多数来自偏僻的农村或山区。如何让这些学生享受与本地孩子同等优质的教育.让他们尽快地融人我校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中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状况和家庭学习环境做了认真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措施,确保每一位外来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对外来务工子女最为重要,影响比较大,要培养外来务工子女好的习惯、行为,就必须从小抓起,家庭要对子女付出更多的爱,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0.
外来民工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班主任,必须辅导好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摆脱孤僻、自卑、偏见,抱着良好的心态,融入新的环境,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的中职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占了大多数.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学习基础比较弱,许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帮扶就成了中职班主任的一项重点工作.笔者就是一名管理着这样一群学生的班主任,几年下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在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2.
他们是被称为生活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他们跟随父母背井离乡,心中始终充满了对家的渴望;他们期待能和城市小伙伴一样,共同享受快乐生活,共同拥有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关注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随之而来的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作为他们薄弱项的英语教育问题日益被关注.当然,学生本身对于学习英语的态度、热情是最为主要的,也是改善他们学习上劣势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他们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也不容忽视,家长应给予他们的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教师也应该更多的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在学校、家庭和自身各方的努力下,尽快让这群特殊的孩子真正融入现在的生活,健康快乐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不论在哪里读书,家长都希望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好,长大后有出息。尤其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更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提高学业质量而改变命运,赢得一份好的前程。所以,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最大的关爱,莫过于帮助孩子提高学业质量,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具有终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缪静 《现代教学》2011,(9):53-53
我校接纳的学生中有超过6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这些“出生在农家,生长在城市”的孩子,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无固定工作单位,他们大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养家糊口上,在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上所花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些学生产生了行为和心理上的落差,他们感到自己与城市孩子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所仅有28名教职员工的上海公办小学和一群生活在农村、城市夹缝中的“小候鸟”—— 这是“柳营”的世界。 在他们共同讲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学校的原声带中,浓缩着一个时代的教育轨迹。  相似文献   

17.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农民工纷纷外出打工,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他们忙于挣钱,很少回家,将子女托付给祖辈或其他亲人照顾.这些特殊群体没有得到或很少得到父母关爱和呵护.多数学生在缺少管束的情形下成长.  相似文献   

19.
同在蓝天下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务工就业,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城生活和求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易受伤害的孩子。现实社会的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明差距,导致了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心理障碍,他们中有些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自卑、自暴自弃、自我封闭、性格孤僻等。但是,他们也有自强不息、孝顺长辈、动手能力强等许多优点。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成为不少班主任迫切而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某地区经济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流向这里。这些外来务工者的子女随着自己的家长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穿插于不同的班级之间,这些现象在小学比较多。外来打工者子女不同于一般的插班生,他们在语言、生活和学习习惯上与本地学生有着诸多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更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不服"。在面对外来务工者子女受教育问题上,我们更应该发扬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博爱"精神。一、外来务工者子女学习现状1.令人担忧的学习问题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学习问题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