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广韵》中从“甫”得声的谐声字为主要材料,结合上古和中古的声韵地位分析,总结该谐声系列从上古到中古的语音演变情况,并运用比较法和材料分析法,揭示该谐声系列的语音演变及发展规律,为深入进行谐声系统的语音演变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广韵声系》是研究汉语语音十分重要的材料,但由于编纂时古文字研究水平有限,其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校正。本文主要利用出土文献材料和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出了《广韵声系》十则谐声层级错误并对其中的谐声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汉语音韵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而谐声字无疑是众多材料中的重要成员。本文以《广韵》中从"奇"得声的谐声字为材料,分析其声韵调,并试图发现其内在规律,明确《广韵》中特殊谐声关系的存在,揭示谐声字在音韵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谐声字是汉语语音史上极其重要的材料,能够为汉字的古音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广韵》从“交”得声的谐声字数量丰富,谐声关系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两方面:在声母方面,“见溪匣晓疑帮滂並影”九母互谐;在韵方面,“肴萧豪锡觉”五韵互谐。对其进行梳理分析,能够揭示出汉语语音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5.
依照王力归纳的上古韵部微部常用字为材料,参照沈兼士《广韵声系》中的谐声系统,探析和总结出微部字的谐声偏旁,对上古韵部谐声偏旁的研究有助于还原古韵的全貌,对古韵研究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艳华 《现代语文》2006,(8):127-128
"又音",有的称又读、又切、异读等,关于它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本文指的是韵书或古书注释中同一字形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情况.对于<广韵>又音问题,学者都着重在考察又音的起源、性质、原因和分类等,对又音所反映的音韵关系进行研究的甚少,而且一般都从声韵调的某个大类或某一条语音演变规律入手,又音是否更全面细致地表现语音变化呢?本文试从<广韵>入声卷所有又音入手来探索这个问题,从而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效果.同时,将又音与同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材料"谐声""韵文"所反映的语音情况(即古韵30部)互相参证,看看又音是否反映了上古声韵等的发展演变情况,为正确衡量又音在语音史上的价值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广韵声系》是一部谐声字典,编排体例严谨,系统性强。对其目录、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的编排体例进行考察和解读,不仅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也有助于深入、清晰地了解《广韵声系》的性质、内容、用途及其在语言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音学是传统音韵学的一大分支,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音学研究既是上古汉语音韵本体的研究,又是古音学史的研究。谐声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与汉语音韵研究尤其是上古音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谐声与古音学研究既是利用谐声材料梳理、构拟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又是谐声与古音学史的研究。本文梳理、辨明谐声与古音学的源流和历史演进,为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汉语语音史等学科,总结和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段玉裁对古韵学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同声必同部”的理论,段氏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因此,“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之一的形声(谐声)是汉字向表音发展的产物。学者们自来就重视对文字谐声的研究,古音韵学的先驱者们从一开始就曾注目于此。早在宋代,徐蒇为吴棫《韵补》作序,就曾提出以谐声定字音之正读的说法,他说:“音韵之正,本诸字之谐声,有不可易者,如‘霾’为亡皆切,而当为陵之切者,由其以‘狸’得声……”尔后,顾炎武划分古韵部,又利用文字谐声离析《广韵》五支、九麻诸韵目。江永赞同顾氏以谐声离析《广韵》韵目的作法,并补充说:“十虞、一先、三萧、五肴、六豪皆当用比例。”江氏分十虞、一先诸韵也成功地运用了文字谐声。但是顾氏、江氏都没有由此而导出“同声必同部”的理论,不能  相似文献   

10.
沈兼士《广韵声系》以谐声为线索,对《广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为古音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音韵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更是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学者们考察其编纂过程,分析其体例,阐述其价值,校订其内容,并据以探讨汉语同源词和上古音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谐声"是对据音索取声符的动态过程及固定在"形-声"结构中的语音关系的概括。字音的变化,以及实际谐声关系与衡量标准之间的差异导致出现"失谐"现象。声符与所谐字声韵关系一致性是考察谐声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段玉裁"同谐声者必同部"限于字音发生变化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西宁声母与《广韵》声母的比较张成材(一)本文从《广韵》的声母出发看西中古声母在西宁今声母中有几种读音,从而宁今声母的读音。《广韵》代表了中古音为研究汉语古今语音演变,总结语音演变规系,西宁音指的是西宁今音。因此,本文律提供例证。也就是酉宁方言的声母和...  相似文献   

13.
艾红培 《现代语文》2009,(11):149-151
《原本广韵》是《四库全书》中保存的一种《切韵》系韵书,学术界对它的成书年代,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将《原本广韵》和《大宋重修广韵》韵字的反切进行了对比,试图从语音史的角度来揭示《原本广韵》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14.
谐声字本是文字问题,由于汉字是音义文字,把谐声字所标出的语音体系,和诗经押韵等诸多方面音韵学的资料相对照,完全是合拍的。这样,谐声字系统同时就成了音韵、词义研究的十分重要的根据,并提出了形、音、义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当然,这是就古汉语的情况来说的,对现代汉语也能相适应,不过又已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变迁。对谐声字系统经过长期研究,到清代段玉裁作出了一个结论:“同谐声者同部”(《六书音韵表》),就是同谐声的字韵母一般都相同(韵部和韵母之间还有介音之差,这里从略)。那么声母问题怎样呢?他没有谈。历来研究谐声系统中一个十分疑难的地方,就是关于谐声字的声母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照系二等音上古归精系。具体体现为: (照二)庄[ts]→[ts] 精Z (床二)崇[dэ]→[dz] 从(穿二)初[ts']→[ts'] 清C (审二)生[s]→[S] 心S 禅[э]→[Z] 邪1、表现在形声字的谐声偏旁上: ①、帻、箦(现代皆读zé;《广韵》侧革切,庄母麦韵),啧(zé;《广韵》侧伯切,庄母陌韵)、债(zhài;《广韵》侧卖切,庄母卦韵)、积(jī;《广韵》资昔切,精母昔韵),迹(jì;《广韵》则历切,精母锡韵),渍(zì;《广韵》疾智切,从母置韵),都以责(zé,《广韵》侧伯切,庄母陌韵)作声符;(下四例省)  相似文献   

16.
<广韵>是汉语中古音系的代表,也是给历史汉字标注现代读音的语音依据,<汉语大字典>就是以<广韵>为基础标注今音的.然而我们通过<广韵>核检<汉语大字典>注音时,也发现它在注音方面的种种失误,有的涉及到注音的标准与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广韵》中反切声相同或相通、韵同、调不同的异读字共1694字,本文对这些字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平上去入四声之间的相转证明了古有四声别义;第二,我们推测,《广韵》异读中平去相转但又不辨义的字可能与方言有关;第三,浊上变去,这一语音演变的规律,揭示了《广韵》中包含有时音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广韵》异读字是确定上古异读字的重要依据,在上古音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论证了依据《广韵》异读字确定上古异读字收字的原则、制约上古异读字收字方案的因素和确定上古异读的方法。认为那些体现上古音的音韵内容、音类特征和语音规律的《广韵》异读,应该推源到上古,并确定其上古音韵地位;《广韵》中还有一批中古时期乃至宋代新产生的异读,不反映上古音的音韵内容和音类特征,不能作为上推上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注》中关于"此"谐声系列和"真"声字的古音归入不同韵部的情况表明了段玉裁对形声字的古音归部并不是依据"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而是另有原因。具体是:押韵字根据押韵音归部;非押韵字则按照古今语音的对应关系,今音上推来归部,但仅限于同声符且中古同韵的字。同时"同谐声者必同部"原则只限于形声字造字之初。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广韵》二0六韵、平水韵一0六韵、中原音韵十九韵部、十三辙中十三韵部和中华新韵十八韵部进行梳理,旨在弄清语音发展流变的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语音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