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以某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对其变形中的应力和应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需水后变形加大,因此需要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2.
范彬彬 《科技风》2012,(11):170-171
滑坡稳定性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滑坡监测工程布置、防治工程设计及滑坡相关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确保杨柳垭变电站和当地人民财产的安全,本文对杨柳垭滑坡进行了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采用剩余推力法计算滑坡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由此揭示滑坡的长期稳定性与失稳风险.经技术、经济、治理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给出滑坡的设计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20)
以某二级公路滑坡处治项目为实例,对滑坡段进行多次实地勘察研究后,基于获得的基础资料,分析了引发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经过对滑坡段稳定性分析、计算和评价,为滑坡灾害治理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兰宇  苟黎  余扶树 《内江科技》2012,(4):163+175
地下水是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峡库区两岸存在许多滑坡体,在蓄水过程中,由不涉水滑坡变为涉水滑坡。在水位正常调度情况下,水位循环升降,浸润线变化,可能导致曾经稳定的滑坡复活直至失稳。本文以三峡库区某滑坡为例,利用二维分析软件分析了在天然状态下和水位变动情况下坡体稳定性变化和最大变形位置,研究了滑坡渐进破坏模式,显示滑坡体破坏趋势为前缘局部坍塌直至失稳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胥中锐  朱奕文 《科技通报》2019,35(11):157-161
传统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斜拉桥数据关系模糊,导致分析准确度较差、数据集成度低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入位移反分析法对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斜拉桥的建设环境,对斜拉桥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斜拉桥模型,以模型为工具采用位移反分析法对斜拉桥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勾股定理搭建斜拉桥数据关系,以搭建的斜拉桥数据关系为依据,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斜拉桥滑坡稳定性系数,实现了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的分析。通过实验得到,与传统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相比较,提出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极大的提升了分析准确度与数据集成度,充分说明提出的斜拉桥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方法具备更好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出线场高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出现拉裂变形、整体失稳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现场进行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查明了边坡失稳的成因,确定了滑动面的位置,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提出了滑坡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高速铁路典型深路堑段,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深路堑边坡数值模型,分析关键节点变形和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边坡支护加固措施的受力特性;引入强度折减理论,得出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隧道洞口段边坡往往面临着滑坡、崩塌的危机。因此,如何对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技术是隧道工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先分析了影响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的可能因素以及边坡破坏的各种模式,然后依据相应的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进行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9.
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充分掌握了菜地沟滑坡的结构特征、边界紊件,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传递系数法,选取5个剖面计算了滑坡各个块体组合的安全系数,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详细阐述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及演化过程;在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滑坡天然状态及暴雨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凌云 《青海科技》2010,17(4):59-62
本文介绍了青海扎哈公路K10滑坡的概况,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变形特征等综合分析了滑坡的性质,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浅层、中层滑坡目前处于时滑时停的缓慢滑动阶段,深层滑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提出了设置抗滑桩和疏排水工程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拟治理滑坡为Ⅰ类紧急实施项目,这一正在活动的滑坡威胁到该滑坡区及周边已有建筑物.在对地理地质信息、滑坡特征和滑坡不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确定计算剖面、确定计算参数、计算稳定性系数、分析滑坡后缘受牵引区稳定性.最后对滑坡进行综合风险分析,对风险控制和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研究杨家坪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从综合地质分析入手,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诱发因素、失稳机理。传递系数法在滑坡稳定性计算中,因其概念清晰、计算简便而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传递系数法对杨家坪滑坡在四种不同的工况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1,序言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已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地下水因素是边坡变形破坏和滑坡灾害的主要内在或触发原因之一。一般地,岩土边坡坍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地发生同地下水渗流场动态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密切关系。对于边坡稳定性评价,必须先对边坡渗流场的变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分析边坡的稳定状态,为其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工程措施的实施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对岩体中地下水的渗流状态进行监测,对于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以及灾害预测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路滑坡是山区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本文通过对某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成因机制进行研究后,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和推力计算,并给出了对此公路滑坡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栗雨工业园滑坡的地质背景、滑坡特征,并据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试验结果以及滑坡稳定性反演分析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的参数指标,采用传递系数法,分不同的工况条件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敏感性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防治工程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与寻常滑坡体比较,古滑坡稳定性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山区开发建设中,极易因人为工程活动而激发复活,形成灾害。以甘孜州丹巴县章谷镇五里牌新区后山古滑坡为例,研究其成因及复活机制。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现场监测、工程地质勘探,分析古滑坡复活机制,结合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用反演法确定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古滑坡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开挖是古滑坡复活的根本原因,而强降雨是滑坡体变形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体目前处于蠕动变形向滑动变形过渡阶段,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但在暴雨、地震等因素下,滑坡可能加速滑动,整体失稳;其变形破坏模式为推移式。  相似文献   

18.
以马家沟滑坡相邻形变监测点多期监测数据为依据,用“3δ”法和相关性分析,采用估算值中误差判定实测变形值是否存在粗差,并为滑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变形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余家沟滑坡在5.12地震后,滑坡体裂缝发育明显.根据勘察获得的该段滑坡的实际地质条件和滑坡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表明目前的滑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采取抗滑桩和排水的综合性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20.
滑坡稳定性评价是在对地质体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滑坡作用机理的研究,从而得出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本文研究了滑坡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论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可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