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团结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既是全国各民族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党和政府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
囿于文化信息资源的现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环境的现状、政府部门对国内各民族间跨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媒体从业人员跨文化传播素养与技巧的欠缺、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相对滞后等都是导致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贫困并进而产生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只有提升政府部门对信息传播与民族发展内在关系的认识、高度重视跨文化传播的解读效果、加大信息传播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提高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大众传媒素养,才能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和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新闻媒体传播力提升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力"目前还是个见仁见智的概念,但总的来说,较之前学界对强调媒体传播目的、传播效果的注意力、影响力而言,它更贴近新闻媒体存在的社会学的、经济学的意义与价值,它注重完整的传播过程,强调每个传播环节的有效性,从有效的选题、有效的信息组合、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展,整个社会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信息化生态下,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应用愈加普泛,并构筑起了新媒体这种新型传播模态,高容量、碎片化的信息承载,极大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并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输出了多重便捷性服务体验。新媒体舆论传播逐步呈现出了泛在化、多样化、主体化等特点,并由此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对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特点的解析,就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践行策略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卿志军 《传媒观察》2011,(12):33-35
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研究主要是指针对民族地区内部以及与他民族之间进行跨文化传播现象的研究。民族是一个居住于特定区域,有相同生活习惯、语言风格的群体集合。民族可以是指宏观的国家民族,即国族;也可以指居于国家民族之下的民族,即族群,我们这里主要是针对后者来进行研究。实际上一个民族的形成和识别,最根本的依据是文化。因为一个民族一旦形成,就会对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形成一致的认同,并且这种认同存  相似文献   

6.
"传播力"目前还是个见仁见智的概念,但总的来说,较之前学界对强调媒体传播目的、传播效果的注意力、影响力而言,它更贴近新闻媒体存在的社会学的、经济学的意义与价值,它注重完整的传播过程,强调每个传播环节的有效性,从有效的选题、有效的信息组合、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方法到有效的受众接收、有效的认识影响力或行为影响力产生,各个环节接力而成的才是完整的媒体传播力。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带来媒体传播力的折损。  相似文献   

7.
李娜 《新闻爱好者》2012,(10):18-19
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结合历史学和民俗学知识,立足于藏族、门巴族、珞巴族信息传播活动的历史资料搜集,探讨他们之间传统而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从口头传播、符号传播、宗教传播等角度进行挖掘,并对这种信息传播活动的特质做出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孙晓川 《新闻传播》2013,(6):149-150
跨文化传播不仅仅以国家间文化交流这一种形态出现。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孕育了各种少数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但其中也存在着交流、碰撞、融合,这也属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电影的影像传播特点使之具有跨文化传播属性。同时,为了提高传播效果,电影文化工作者还需要进行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特点,汉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的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其有效传播。基于此,以西藏地区为例,开展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汉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从增强少数民族对传统汉文化认同、实现汉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传播和建设政治文化领域下的公民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多个创新路径,以期为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知识信息传播效率及效果与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受众的文化素质等关系密切;具体就某一地区而言,与地方政府的引导、宣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不可分。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及周边地区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为代表,以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为调研对象,实地调研了影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信息传播的因素,统计分析了当地知识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阎敏 《青年记者》2012,(20):15-16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1年10月18日通过.决定中首先提到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自然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已经迅速进入、占领人们的生活,人类开始进入信息传播的数字网络时代。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人类创造了工具,而工具又反过来塑造了人类",本文认为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针对新媒介环境下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队进计了一项 “有关非典问题的北京地区舆情调查研究”,本论文是课题的一部分,旨在依据抽样调查的数据来探讨重大事件中信息披露的传播效果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框架 1.问题的提出 选择这样一个观察传播效果的视角,与中国的特殊  相似文献   

14.
陈艳花 《青年记者》2012,(33):34-35
人类历史上的第六次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互联网等新媒介日益成为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主流媒介。在新媒介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诸多新问题,本文以重庆少数民族地区为观察视角,拟从传播学视阈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15.
正1950年5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出藏语节目,标志着中国国家广播电台民族广播的诞生,标志着国家电台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领域的覆盖,同时也标志着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新闻媒体向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开端。经过长达六十余年的发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广播现有藏、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五种民族语言的节目,每天各用20小时对特定对象区域与北京地区播送节目,收听节目的人口达一亿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李世举 《新闻爱好者》2011,(18):153-154
当前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纷纷制定政策,大力推进。从整体上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当前,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面对全面开放的国内国外两个文化市场,面对国际多元文化交流与冲突、相互交融与竞争的新环境,迎来了新的重要战略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把握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7.
王燕 《青年记者》2013,(14):20-22
舆论是公众围绕社会事件、问题或现象而发表的一致性意见。舆论引导则是指"社会管理者运用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借助各种传播形式,向公众传播一定的信息和观念,以影响其思想,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我国政府着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中国国际形象和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推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也不断增多,其中一些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不符,批评或攻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报道不时涌现、纷然杂陈,尤其是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发生后,大量负面国际舆论形成合围之势,对我国整体国际形象带来了明显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娄雪 《新闻传播》2023,(2):41-43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类媒体平台不断产生,这也使得媒体行业的格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媒介环境也在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引导力也有所减弱。就实际情况来看,移动终端这类媒体传播介质的出现,促使不同的信息传播渠道处在融合的状态之中,而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逐渐出现失灵情况,从而影响到其自身的舆论引导力,其中就涉及到教育媒体领域。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良好的建设发展状态之中,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对教育舆论环境进行科学优化,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教育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视,而若想增强舆论引导力,则可以根据媒介环境的变化情况,明确舆情引导责任,做好正向舆论引导,传播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