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日报》23篇“楚论”系列评论,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豪迈开篇,到《务实落实力戒虚华》完美收笔,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也可以说是党报新闻评论的一个重大成果,可喜可贺,可敬可佩。在此,我想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湖北日报》23篇楚论系列评论,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豪迈开篇,到《务实落实力戒虚华》完美收笔,也可以说这是党报新闻评论的一个重大成果,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闻评论与电视传播媒介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1]此后地方省市也充分利用电视传播的优势,相继办起了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以《焦点访谈》,《央视论坛》,及后起的《新闻1+1》、《环球视线》一批电视新闻评论为中坚力量的电视评论格局充分展示出了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陈欣 《视听纵横》2007,(5):64-65
《峰言蜂语》原先是目前浙江省内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经视新闻》的一个子栏目,从2005年开始创办,原先是一个6分钟左右的新闻子栏目.由知名主持人叶锋担任主持。以前主要是对最新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2007年1月1日,《峰言蜂语》正式离开《经视新闻》的怀抱,换装成20分钟的一个新闻评论节目。改版后,《峰言蜂语》延续了一贯言辞犀利的评论风格,继续在厚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同的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电视向全社会推出一个新型的评论模式。它以纪实性现场为基础,由主持人(记者),主持电视评论,引入大众参与评说,通过平等、双向交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崭新的、区别于传统评论的形式。如何看待已出现在我们荧屏上的这种新型电视评论,中国的电视评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焦点访谈》的成功探索说明,更新电视评论的传统观念是发展中国电视评论的前提。 对于评论的传统认识,我们可以从《辞海》中窥见一斑。《辞海》给评论下的定义是:“评论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及时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报刊编辑部的观点和主张。”“是报刊言论的一种体裁。”传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2月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开辟《每周论坛》栏目,发表千字左右,由个人署名的评论。这样,继《今日谈》之后,个人署名的评论在党中央机关报的一版上,有了一个更大的专栏。《每周论坛》的开辟,为一版评论增加了一个新的档次。这个专栏里的评论,介于评论员文章与《今日谈》小言论之间,篇幅更接近评论员文章。但与评论员文章相比,它的选题范围更为广阔,风格也比较生动活泼一些,作者面要宽得多,主要是群众来稿。它为在评论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读者反映说,《中国图书评论》有了新的面貌,这使我们欣喜;读者批评说,《中国图书评论》还有很多不足,这更使我们振奋。赞美也好,批评也好,这说明《中国图书评论》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关注,这就是一个成功。投石而有回声,证明了石的存在。我们盼到了回声,为此我们感激读者。今年前三期《中国图书评论》在内容与形式同步提高上下了功夫,我们是希望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是报社的旗帜,是报纸引导舆论的灵魂。《兰山论语》是《甘肃日报》1995年初创办的一个新闻评论专栏,曾被评为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甘肃省首届新闻名专栏。开栏至今,在通过言论加强和改进党报舆论引导力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兰山论语》的回顾分析,探讨时下专栏评论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雷秀娟 《新闻传播》2010,(8):122-122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也可以说是报纸的灵魂。目前在多媒体激烈竞争、平面媒体靠内容打天下的情况下,新闻评论越发显得地位的重要。事实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已做出了榜样。江浙等沿海城市的报纸,也开辟了《今日时评》之类的专栏等园地,但也还有相当数量的报纸.评论不能坚持.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认识不到位。作为地市党报的一分子,在此就地市党报的新闻评论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来,故事化的倾向在电视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评论中日益明显。上自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下到地方媒体的新闻评论栏目,都对“讲故事”偏爱有加。一时间讲故事由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剑走偏锋逐步演变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大昭评论》是《人民日报》体育版的一个专栏,作者是人民日报资深体育记者汪大昭同志。我是《大昭评论》的热心读者。这不仅是因为和大昭同志交往甚洽,经常就体育方面的问题请教于他;更因为《大昭评论》写得好看,读之如饮酸梅汤顺溜爽快。或许还有一点好奇,《大昭评论》似乎有些另类,常让我茅塞顿开:评论原来可以这样写。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其实并非通例。很难从宋徽宗俊逸的“瘦金体”中看出他羸弱的性格,也很难从乾隆的方头圆脑的碑帖领略什么雄才大略。可大昭同志确是“文如其人”。他温和,所以文章极少见面折人过的“利辞”;他敏锐,…  相似文献   

13.
看了《湖北日报》刊发的23篇“楚论”,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传媒评论尤其是党报评论的竞争力究竟应该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党报评论工作也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米博华曾就党报评论及人才培养等问题,于2002年和2004年在《中国记者》及人民网两次对话交流。近来本刊就党报评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及评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等问题,再次与他进行了探讨。党报评论的定位:《人民日报》社论是党报评论中的著名品牌,人们提到报纸评论首先想到的是它,那么《人民日报》评论的定位是什么?米博华:可以从《人民日报》评论的特性方面,归纳出它的基本定位:权威性——重大新闻、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中央指定《人民日报》是重要发言人。公信性—…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周期性和模式性这三个方面。浙江的电视荧屏近几年产生了不少像《新闻深呼吸》、《公说天下》、《有话大家说》等新闻评论类节目,且在舆论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渐成长为包含多种节目形态、表现手法、评论理念的新型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6.
最近,改版后的《人民日报》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副刊增多,第17-20版为周刊、专刊、副刊。其中每周增加1个理论版、1个文艺评论版、1个文艺作品版。从这个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到,《人民日报》对文艺评论是相当重视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这是由新闻评论的特有性质决定的。笔者以《人民日报》评论版《抚今追昔忆小平》系列评论为例,试图探索出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社会光明面是主要的。因此,赞美式的评论在报刊上广播里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何制作好赞美式评论的标题,使读者听众不但喜闻乐见,而且得到心灵的启迪美的享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赞美式评论的标题,都直接以“赞”开头或以“好”收尾。例如:《赞“东水西流”》、《赞质量责任保险》;《这种联营好》、《“先尝后买”好》、《向群众述职好》、《“与民同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被称为媒体的旗帜、灵魂、火车头。近些年,报纸的评论有些什么发展和变化?本刊第8期曾刊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涂光晋女士的论文《公众言论走上媒体》,论述了近年来我国报纸评论的一个显著变化。本期继续刊登涂教授的文章,以翔实的材料,透彻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评论的又一显著变化——回顾我国近现代报刊评论的历史,它首先是作为媒体(也包括创办者和主编)表达自身观点最为得力的手段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王韬的《循环日报》、梁启超的《时务报》、陈独秀的《新青年》、张季鸾的《大公报》等等莫不如此。即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