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玉芳 《当代传播》2011,(1):129-130
人肉搜索因具有网络传播便捷性、主动性、广泛性、全面性等特性,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开展舆论监督的新型手段和工具.追求公平正义是公众人肉搜索的动因.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侵犯个人隐私、进行人身伤害等网络暴力现象,需要加强法律规制以及提升公众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从它诞生之日起,人们对其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就褒贬不一。从2001年到2010年,人肉搜索发展历经十载。在传媒生态碎片化格局下,人肉搜索对微内容进行了有效聚合,成为揭发真相、道德讨伐的利器。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从它诞生之日起,人们对其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就褒贬不一。从2001年到2010年,人肉搜索发展历经十载。在传媒生态碎片化格局下,人肉搜索对微内容进行了有效聚合,成为揭发真相、道德讨伐的利器。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体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对于人肉搜索应该不断进行规范和引导,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加强网络立法,依法治网,提高网民媒介素养,从而使人肉搜索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暂时还没有学者从学术的角度专门探讨过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因此,本文用较多的篇幅回顾其发展历程、梳理了一些经典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其定义.文章认为,随着中国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必将走上规范化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本质上是用户之间、用户与系统之间及系统自身之间基于共同信息需求的合作信息检索过程。文中通过人肉搜索的过程及手段剖析.详细讨论了合作信息检索激励机制:物质激励,猎奇求趣,道德批判,价值归属,从流思想,交流欲望.并进一步构建了人肉搜索的合作信息检索的运作模型。  相似文献   

7.
倪昕 《新闻世界》2010,(4):136-137
"人肉搜索"在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会给事件当事人的生活造成困扰,甚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笔者以胡斌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人肉搜索"中的虚假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遏制虚假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搜集并分析2014年上海地铁"咸猪手"事件的媒体报道,尝试探讨"人肉搜索"见诸传统纸媒以及网络媒体时的新闻法规与伦理道德问题,以及媒体应当如何规范地处理"人肉搜索"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爱心寻人行动,"人肉搜索"这一网络行为的社会影响可谓亦正亦邪。"人肉搜索"在揭露社会丑陋、满足人们个性化信息需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其问题的梳理找出"人肉搜索"健康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冯晶晶 《今传媒》2013,(6):28-29
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广大网民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公共平台,匿名性与比较宽松的氛围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它却也是天使与魔鬼的化身,网络因大量曝光他人隐私让其蒙上了非理性、暴力的色彩,而网络反腐则又是为其正名的过程。网络媒体的发展为网络反腐提供了技术支持,而网民在网络匿名性保护下抢占道德制高点,如同隐匿在数码丛林中的猎手,狙击着被他们设定为"有罪"的道德猎物。本文以网络反腐的案例为蓝本,将从技术角度和心理角度阐述网络反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武文静 《新闻世界》2013,(7):293-294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但网络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也逐渐明显。本文以“人肉搜索”为切入点,探讨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善立法规制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保护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充分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和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建构网络伦理道德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陈媛 《大观周刊》2012,(52):21-22
网络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由于其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使得它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侵犯。本文通过调研,从青海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出发,重点研究网络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充分认识我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度原因。最后,在法律规制的框架下,探讨关于我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完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凭借网络社交平台,通过"人问人、人找人、人挖人、人查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方式获得结果的信息检索方式.要实现人肉搜索须具备以下条件:借助"名站效应"及网站管理者的帮助;所提问题带有一定的社会敏感性;"赏金猎人"之间要有合作精神,并需要专业的分析技术.人肉搜索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网民的多方参与,以及政府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4.
潘毅  罗忆 《新闻世界》2009,(1):17-18
中国网民言论之活跃已达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舆论以其迅速、尖锐、互动的特点,显示了其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试从网络舆论对我国公民人格权产生的侵害性影响方面进行思考,为如何利用并引导网络舆论来保障公民权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检索视角,分析人内搜索的发展、动力、流程与模式、实现条件及作用,指出人肉搜索的良性发展需要多方参与,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陈自瑶事件”始,网络“人肉搜索”现象逐渐引起了传统媒体与现实社会的关注,本文分别从传播学和文化研究的视角对该现象进行了概念、传播机制、文化成因等方面的探析,并指出作为技术进步的“人肉搜索”应该在人类的手中得到善用和规制,并呼吁推动相关网络法规或网民自律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早年互联网上的一句名言.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从有了"人肉搜索"引擎之后,"在互联网上,人人都可能知道你是一条狗,而且还能知道你是一条什么狗."现在流行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1]近年来,"人肉搜索"侵权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方强烈关注.如何在互联网中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陈娟 《新闻界》2008,(5):144-145
本文就“人肉搜索”的定义、起源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俨然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网民依旧把它当做问责的武器,研究者仍用批判的眼光加以审视,这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现象。本文引入艾滋病这一概念,试图通过对艾滋病和人肉搜索两相比较,对人肉搜索加以重新解读。这种比较主要基于发生机制、传播机制、破坏性和社会学意义等方面进行。最后,文章通过对网络实名制的反思,就如何治理人肉搜索给出了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逐渐普及的今天,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中是否仍然存在,如果存在的话与传统的议程设置是否有所不同、有何新特点?本文以"林嘉祥猥亵事件"为例,通过对该"人肉搜索"案例的分析,揭示议程设置在网络中的运用及其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