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媒体于1995年正式“触网”,至今已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小到大的突破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公众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新闻、触摸世界的,网络媒体也开始跻身于主流媒体行列.而且对新闻规律及新闻价值的实现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新闻热线是联结媒体与受众的桥梁,是媒体获取新闻资源的重要渠道.在媒体的业务流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媒体只有充分重视并努力办好新闻热线.才能建立起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最大限度地获取新闻信息产资源,从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3.
我主要想讲三个问题。第一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们都是主流媒体.当然要做好主流新闻.但是我个人觉得.在一些地方媒体.包括电视媒体上,在这个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是两种:第一种对主流新闻有一种很机械和很片面的理解.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去报道一些政府的会议、领导的活动.有一些是需要的.但是量已经大大超过。生搬硬套地摘要一些政治口号和公文语.对老百姓关心的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也仅仅是片面的介绍.应该说老百姓看这些新闻犹如嚼蜡。另一个偏差,是将主流和老百姓对立起来.他们认为老百姓不爱看主流新闻.所以他们少做.  相似文献   

4.
叶俊 《传媒》2016,(6):89-91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效性、互动性的优势已逝。社交媒体的用户不断发布各种信息,那么,经由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新闻?谁拥有报道新闻的权利?社交媒体究竟是作为媒体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媒体的竞争对手存在?在热议“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首先应该对这些前提加以分析。本文以《美国新闻评论》的几篇学术争议文章加以剖析,并指出,以Twitter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属于媒体范畴,具备生产新闻的资质。同时也提出,微博等社交媒体要想真正扮演好媒体角色,必须加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0):7-10
会议新闻报道是一种强调时新性、重要性和现场感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属硬新闻范畴。中西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报道立场不同、报道角度不同.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内容、结构、表现风格和语言习惯不同。就角度而言.中国媒体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和官方视角进行会议报道.西方媒体主要从负面或中性角度和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就报道内容、结构而言。中国媒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以直线式结构为主。西方媒体篇幅简练、主题集中.以曲折起伏式结构为主;就表现风格和语言特色而言.中国媒体庄重严肃.以“硬新闻”式报道为主.语言多间接转述,多表述和概括,表现力稍弱,西方谋体活泼风趣,以“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多直接引用,多解释和表现.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王笑鸣 《记者摇篮》2004,(4):47-47,33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张报纸、一台节目乃至一个网页.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的新闻大战中胜出.这无疑需要具备准确的定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思吸引受众,而这些都来自于精心的运筹与策划。策划作为现代媒体运行中具有浓厚前瞻意识的行为已被各种传媒接受并运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6,(23):38-38
“媒体崇拜”的破除是社会的进步。公信力危机则是社会发展对媒体做出的惩罚和对媒体下一步发展提出的训诫。当社会声讨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时,就必须追问媒体流失的究竟是谁的公信力.媒体公信力是怎么流失的.只有对症才可能病除。  相似文献   

8.
地市媒体在全国新闻宣传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它所处的尴尬位置。使其长期在应对突发新闻事件方面屡屡“缺位”。与中央及省级媒体在突发新闻事件面前不时“越位”相比.地市媒体更多的是“缺位”。本地不报外地报,基层不报上级报.新闻“出口转内销”等现象司空见惯。地市媒体的集体失语,不仅无视公众的知情需要。还造成了谣言满天飞的状况,也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戴恒曙 《新闻世界》2009,(10):116-117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些媒体一改高高在上的姿态,开始以受众的视角关注普通人身边发生的普通事,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寻找新闻、发现新闻、解读新闻,反映日常状态下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和所思所想、所难所惑。由此,“民生新闻”在新闻传播中成为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并受到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10.
常河 《新闻世界》2008,(9):27-28
新闻的真实性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如同职业生命。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真实性越来越受到冲击。一些媒体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放松了新闻职业道德,使得媒体应有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1.
杨婷  黄慧泉 《声屏世界》2013,(11):32-32
电视媒体发展到今天.现场报道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场报道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新闻文体或者表现手法.从更本质的层面来说.现场报道其实是电视媒体的一种传播态度。  相似文献   

12.
晓方 《新闻前哨》2010,(4):80-81
三月京城,两会隆重召开。这是记者的节日,媒体的盛宴。两会期间.政府和两院工作报告、政府部门新闻发布会.总理记者招待会,传达了海量的新闻信息,足够媒体学习理解吸收消化。  相似文献   

13.
刘海燕 《大观周刊》2011,(30):209-209
新闻侵权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屡见不鲜,而调查结果表明,在新闻侵权纠纷中,公众媒体胜诉者不过十之一二.对于公众媒体而言,知晓侵权类型并掌握规避侵权纠纷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孙相才 《新闻传播》2009,(10):30-30,32
随着党和政府依法治国方略的大力推进,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新闻媒体抓住这一热点,及时推出了各种法制类栏目.节目的开办率和收视率逐年飚升。于是新闻监督与司法的关系问题.成了法学界和新闻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正确审视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无论对司法改革和新闻舆论监督自身,还是对法治社会、民主社会的形成都大有裨益。依照笔者的观点.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而言,是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的。一方面.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来说大有裨益.它可以增加司法透明度、监督司法公正.促进司法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闻监督也存在着媒体审判,误导舆论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技术的创新普及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资源的传播方式,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首先对自媒体行为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方面影响进行了考察分析,并结合自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趋势,制定了提升自媒体新闻综合性传播质量的具体策略,对提高自媒体新闻的综合性传播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媒体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非常突出,正因为媒体新闻的作用重要,所以媒体新闻从业者的操守更加重要,它构建了媒体新闻的操守。  相似文献   

17.
袁泳 《新闻世界》2014,(11):58-59
社交媒体如今成了互联网中最热门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拥有社交媒体账号,每个人都参与在社交媒体中,社交媒体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新闻信息。但在社交媒体中,新闻真实性的保证却难以落实。本文分析了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失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杨洪连 《新闻通讯》2011,(11):54-55
新闻策划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和展现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策划的目标是树立媒体形象、产品形象,改变读者习惯,创造读者需求,营造媒体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而媒体从业者的全员策划,应当吃透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操作规律,结合媒体的需要。通过新闻事件向受众传递信息,引领舆论,打造影响,树立形象,使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9.
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剧增,对数据处理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国内外大型媒体机构如新华社、纽约时报、路透社等.都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云服务支持体系。文中详细介绍了云计算和媒体云以及在传媒行业的应用.同时介绍了云计算在媒体新闻采集和内容整合编辑两个方面效率提高,促进了新闻生产的模式的改进。通过分析和探讨.不难发现云计算减轻了新闻工作者的负担,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降低了媒体运营成本,对新闻生产的模式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当下的媒体,新闻界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我国绝对是媒体大国,但绝对不是媒体强国。毋庸置疑,这蝗年我国传媒业迅猛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媒社会”的新时代;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