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新闻传播受众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新闻学认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传播学认为,新闻是一种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特殊新闻传播心理规律。新闻传播是伴随着传播学的引入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童兵教授说,“新闻传播学是引入大众传播学成果和研究方法之后的新闻学。新闻传播学是把新闻传播看作人类传播的母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把子系统同母系统一起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察,从中探究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共同规律以及子系统——…  相似文献   

2.
3.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重视采访的“首次效应”“首次效应”即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对记者来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近素不相识的采访对象,并能与其进行深入采访,这其中“首次效应”的运用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1998年举行的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著名的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出名就是因为在“两会”上被朱基总理点名回答提…  相似文献   

4.
薛国林 《新闻记者》2000,(10):38-39
尽管新闻传播市场还处在培育 阶段,但业内人士已紧锣密鼓地研究新产品开发,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等等。这些举措表明,新闻开始向市场挺进。新闻找市场,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媒体的这种观念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的逐渐回归。在这社会转型期,新闻传播市场如何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毋庸讳言,在新闻传播的消费领域里,一些问题已初露端倪。一个明显的表征是,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操作层面上,产品制作粗糙,有意无意地给消费者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新闻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项有力的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容易获得独家头条,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一定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新闻受众接触媒介时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否能被受众接受,除了要求新闻自身具备价值因素外,还必须从受众的角度进行考察。因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非常活跃的一个环节。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与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他们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与化修养,有个人的追求与兴趣爱好。总之,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多媒体的不断创新,给我国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压力和挑战。各种新兴多媒体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市场观众的占有率也直线下降。新时期,要想提升传统电视新闻行业的竞争力,还要从电视记者的综合素质入手,进一步提高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其岗位技能,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掌握新时期社会观众的实际需求,满足受众的心理。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于新时期受众在电视新闻中的主要心理需求以及其重要性进行具体的论述,同时结合新闻敏感性对于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优化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提出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代受众的新闻接受心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当代社会的大变革、大变动,必然带来受众新闻接受心理的大变化。本文在介绍了受众的一般接受心理基础上,着重勾勒了我国当代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的时代特征:自主选择;参与"剧组创作";日常叙事;"零度关照";轻松娱乐;视听觉快感;新闻故事。  相似文献   

9.
10.
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受众,离开了受众,新闻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要搞好新闻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就必须研究受众的心理,掌握受众的心理规律,围绕受众进行新闻策划,使新闻报道准确反映受众的需求,正确表达受众的好恶,引起受众的共鸣。本文以报纸新闻宣传为例,分析探讨了好奇心理、对比心理、得益心理、求近心理等几种常见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中的常见心理.新闻报道播放或发表之后,人们对报道的主题、判断、结论,报道宣传的思想和报道的意图等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反对,态度消极、不满,这种受众内发的与传播者意愿相反的心理阻抗,就是受众的逆反心理.新闻批评常常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喜爱、支持与共鸣.但是,如果把握得不好,同样会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2.
一则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一事实有区别于其他事实的足以成为新闻的东西。这个东西人们称之为新闻价值。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中,最能影响受众,引起他们强烈关注的,莫过于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闻对于受众,大体可分为利益型、知识型、娱乐型。其对受众的影响度依次降低。很明显,一件与受众的生产、工作、生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荆婵 《新闻传播》2009,(8):69-69
社会新闻是与受众心理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正是因为这样,受众心理对社会新闻的影响才显得举足轻重。受众的思想、情绪、喜好等.都是社会新闻所要及时把握的。也只有及时地抓住受众的心理和满足受众的需求,社会新闻才能继续得以发展以及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5,(3):26-26
我国当代社会的大变革、大变动,必然带来受众新闻接受心理的大变化。其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15.
李南 《新闻爱好者》2012,(10):75-76
由于大众传播理论的引入,业界的新闻理念从"传者本位"逐步转变为"受众本位"。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介的逐渐融合,受众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其心理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同时融合新闻生产模式初具形式。面对这一变化,新闻写作要树立融合的理念,并不断创新写作艺术观照受众的心理需求,同时新闻写作更要正确地引导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市场经济对媒介的最大改变是在消费领域确立了新闻产品的消费——受众的主体地位,在生产领域确立了媒体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的地位。对受众的“迎合”和市场理念,使传媒在商业化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娱乐化产生和发展源于深刻而复杂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新闻娱乐化现象比较突出,娱乐化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得到受众的喜爱和市场的欢迎,显现出受众对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人们信息交互、价值共享以及文化共通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就新闻报道的样式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样式出现了。本文将从新闻文化的视角,结合受众心理,从新闻价值与受众需要的结合、新闻的日常性拓展、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构件、新闻报道多样化改革丰富了受众对新闻文化内涵认知四个层面对新闻报道多样化的改革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闻娱乐化满足是受众的心理,或者说是受众的心理成就了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当今传统媒体低迷发展的时期,新闻娱乐化迎合了受众的兴趣,媒体只有吸引更多的受众眼球,抓住受众好奇猎艳的心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这种愿望,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注意力经济也随之产生了,拥有的注意力越多,就可能获得越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20.
谢阳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69-170
一位优秀的电视记者对周遭事物应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随时能捕捉到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并用一定新闻语言将其呈现在受众面前.鉴于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必备的一种素质,因而,本文扼要阐述了新闻敏感性定义、表现形式及重要性,并在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受众心理,使电视记者在具备敏感性前提下、迎合受众心理,办制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