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广播时代,如何抓住听众,做到声情并茂,“声”机勃勃,“声”人人心?  相似文献   

2.
曹晓明 《视听界》2000,(3):38-38
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可视性,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画面来表情达意,传播信息。电视画面作为一种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撷取再现,必须完全以事实为依据。然而,在目前一些电视新闻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原则,任意“挪用”画面,使画面语言漏洞百出,观众疑窦丛生,削弱了新闻内容的可信性,造成了新闻失真。以一个电视人的眼光观察,电视图像剪辑中画面“挪用”现象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3.
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存在的内容同质化、文化内涵缺失、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已然不可忽略。2018年底,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节目《声入人心》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音乐类综艺节目位于瓶颈期的僵局,更新了观众对音乐类综艺节目的传统认知。本文通过分析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困境以及《声入人心》节目的创新之处,提出音乐类综艺节目创新可从提高版权意识,创新节目形式;回归音乐本体,适当塑造人物;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衣食住行问题的减少,民众开始有时间和经济能力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观看电视节目就是大众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现阶段电视音乐类节目虽呈喷井式发展,但仍存在类型单一、选曲风格大同小异,流行音乐、通俗唱法占据主导地位等问题。面对千篇一律的电视音乐节目,受众已经开始出现审美疲劳,像《中国新歌声》这类影响大、生命力强的电视音乐节目收视率也都难创新高。  相似文献   

5.
湖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原创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通过不同形态的声乐演唱形式来诠释古典音乐和艺术,颠覆大众对传统美声的刻板印象,引领观众感知声乐艺术独特的魅力。本文立足当下高雅音乐传播面临的困境和目前音乐综艺日趋同质化的时代背景,对《声入人心》节目在选题与受众匹配问题、高雅音乐通俗化传播、节目本身模式创新、文化传递价值导向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其现象级成功的观察分析,为音乐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以及推广严肃音乐文化的音乐类节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余瑶 《新闻前哨》2020,(2):85-87
在近年推出的一系列音乐文化节目中,《声入人心》以其主打传统歌唱艺术的主题、兼具艺术与市场价值的节目内容而受到了观众们的喜欢,甚至广泛热议。本文则以传播学的基本要素出发,通过解析两季《声入人心》节目的利弊得失,从而探讨当下歌唱艺术如何借助电视媒体进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7.
电视是在广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优势是把具有一定情节的连续动作的图象,连同声音、文字等一起传给受众,使人如亲临其境。正是由于电视具有听觉形象、视觉形象合一的特殊属性,无论观众还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都不满足于画面配解说这一较为普遍的传播方式。而更多追求的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新闻报道范畴内,“百姓”、“民生”、“人性化”等成为最被大众关注的话题,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都相继推出最贴近广大受众的人物报道模式——“百姓故事”。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成为报纸人物专访版面的主角。这些百姓人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人物、先进模范,他们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很平凡,也许在他们的身上,广大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1999年1月1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诞生,开播短短六个月,这一专业的音乐频率先声夺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收听率逐日提升。本文拟就“音乐之声”创办的实践对广播音乐节目的经营发展作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用活音效和音乐让广播新闻“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宇 《视听纵横》2008,(3):112-113
要使广播新闻能够更上一层楼,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必须在声音的运用与传递方式上下一番功夫。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广播音响的传播优势,使广播新闻能够"活"起来,能够  相似文献   

11.
12.
2009年新年刚过,在许多城市公园的展练场上、在路上行驶的出租车里时常飘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中国之声”的收听提示,匆匆赶去上班或上学的年轻人,双耳塞上耳机,口袋里放有可以听广播的MP3,不少人锁定的频率也是“中国之亩”……  相似文献   

13.
与一篇章的标题相比,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最简明地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色和最能表现本质的事实。然而,时下一些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却大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厉军 《视听纵横》2009,(1):100-101
广播“说新闻”节目有别于电视“说新闻”,广播只依靠声音一种表现形式,而电视还可以依靠画面、图片、字幕等辅助手段,相对于电视来说,要把一档广播新闻节目真正“说”好难度更大,在实践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新闻本身是否适合“说”,主持人是否具备“说”的能力,广播“说新闻”幕后支持团队明显弱于电视等。  相似文献   

15.
若干年前,凤凰卫视的陈鲁豫乘着<凤凰早班车>如一阵扑面的清风,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清晰亲切的声音、轻松自如的语言,令刚刚睡醒的人们精神为之一振.她一改新闻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权威口吻,亲切自然,娓娓道来,深受观众喜爱,而"说新闻"这种崭新的播报方式也引起了国内电视界新闻播报方式的革命.一时间,各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说新闻"节目,普遍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我认为,"说新闻"这种播报方式之所以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6.
扛起摄像机,别以为你无所不能,摄像机决定了你只能有条件地干活。秦始皇统一六国,你能拍吗?不能。孔明挥泪斩马谡,你能拍吗?也不能。从来就没有什么媒介是所向披靡的,电视也有它的局限。这个致命的软肋就是电视需要图像和声音。而人世间的万物存在恰恰是转瞬即逝的,所谓“往不可谏”是也。就电视拍摄而言,云烟过往,来去匆匆,你所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当下、此时此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科技》2013,(6):15-15
日前,《中国之声》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于每日10时、14时、20时发布新闻及音频新闻,网友可以“听”新闻并留言参与讨论及互动。  相似文献   

18.
广播是以声音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工具,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其天生的弱点。电视有画面,报纸有图片,广播新闻相对于其他媒体新闻,无画面是明显的劣势,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那么,广播新闻在报道中能否产生“视觉画面”做到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