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钰雯 《视听》2022,(3):52-55
赛博空间既是一个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媒介社会学的概念.赛博空间建立在现实社会空间之上,人在其中的活动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可以在赛博空间对自我进行新的身份构建与认同,也可以对他人的身份进行质疑和解构,这一行为将延伸至现实社会空间.另一方面,赛博空间也对原有的政治体系、知识体系等社会体系产生影响.只有全面地...  相似文献   

2.
赛博空间成为一种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这种可能性的实现依赖于"网络公民"身份意识的明确。网络公民应该在传统的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所要求的权利和义务的张力系统中去理解,网络公民也应该作为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的新的身份认同来理解。  相似文献   

3.
赛博空间对伦理道德的消解及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而诞生。如今,被誉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已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超越时空限制的赛博空间在为人们提供丰富信息资源、便利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引发了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值得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4.
张琳悦 《新闻世界》2012,(11):80-81
赛博空间作为一种虚拟空间、精神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有着与传统物理空间不同的特性及其运行机制。赛博空间下的文化消费有了新的特性、含义和对象。本文对赛博赛博空间的特点与赛博文化消费的产生和特点进行分析,指出赛博空间下的文化消费“虚拟现实化,显示虚拟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中后期西方掀起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并且迅速扩张到各个领域。随后,赛博空间的出现,同样使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分析赛博空间的特征,进而得出其与后现代主义理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鬼畜视频的话语表达特征、鬼畜迷群两个方面对鬼畜视频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鬼畜视频具有娱乐与恶搞的后现代性特征.当前,亚文化群体借助鬼畜视频参与到社会文化的建构过程,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具有得到身份认同的诉求,而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文化也积极借用鬼畜的方式寻求与亚文化的融合.文章认为鬼畜视频的发展还存在版权纠纷、价值内核...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文化身份认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林 《新闻传播》2012,(3):194-195
新媒体的大力发展,使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文化多元共生的时代,造成主流与非主流文化同台博弈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介已成为建构亚文化群体文化身份的主要渠道;但因亚文化常被等同于反文化或俗文化,过于强调其非主流性,决定了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的文化身份认同,则必然表现为一个生成、流转、断裂、死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陈凌琦 《视听》2016,(6):142-143
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有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拥有了发展空间和领域。电视新闻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生存和发展,需要构建一个"赛博空间",以此引领电视新闻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赖黎捷  卫彦瑾 《视听》2016,(1):9-12
在以互联网为主体的赛博空间里,人的主体性意义被赋予了虚拟化色彩。真实交往与虚拟世界的身份边界被打破和消解。本文以江西省鹰潭铁路医院33岁女护士方某自杀,引发的关于"云舞事件"的探讨为着力点,分析了"云舞"在经历现实生活坍塌与虚拟化身的重建过程中,呈现出的行为动机与心理轨迹。"云舞"在沉溺虚拟/拟态/仿像世界完美形象的建构中,僭越了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的种种边界,理想与现实的对峙与冲突加剧了主体迷失与身份错位,最后走向精神断裂。  相似文献   

10.
赛博空间时代的网上图书馆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赛博空间时代信息全球化现象分析,提出赛博空间时代的网上图书馆服务的空间新形式,从图书馆学的角度对网上图书馆服务新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徐晓霖 《东南传播》2022,(4):113-115
后现代同人文学(阅读体、观影体、论坛体、知乎体、微信体)是一种基于媒介技术发展诞生的新的同人文学类型,它通过展示原作人物参与网络社交的图景,从中编织情节、表达特定的意义。不同于传统同人对小说文体传统的遵从,它们是同人文学自身的创新与反叛,同时反映出同人文学创作已经不满足于原作媒介向同人媒介输血的现状,开始出现同人媒介反哺原作媒介的创作形式。后现代赛博同人文学虽然是一种小众的创作实践,但仍对网络文学以及跨媒介写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修敏 《新闻界》2008,(5):138-140
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类传播秩序,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秩序与文化。面对迅猛发展的网络,面对日益凸显的负效应,重建赛博空间秩序以使人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赛博空间的功能分析出发,分析了赛博空间秩序重建的矛盾与必要性、可能性,并阐述了重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静 《东南传播》2020,(5):40-42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科技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技术正在重塑传播主体,身体作为传播过程中的物质性存在,是梅洛庞蒂所说的"存在的基础",还是福柯所说的"历史的产物"?对此,性别作为身体个性化的表征,既是现存权力等级的重要基础,又是个体进入社会传播网络的身份标记,是一个探究传播具身性的重要视角。本文作为初涉媒介哲学领域的探索性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赛博朋克电影文本中的性别身体呈现,展现新型媒介环境下身体与性和性别的可能性,反思媒介技术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娜 《编辑之友》2020,(11):23-30
立足当下人类信息化生存状态,从赛博空间语境观察数字出版的变迁,发现在21世纪初短暂的纸本数字化转型后,数字出版的内涵不断演变,边界逐渐模糊,传播关系趋于复杂,逐渐进入后数字出版阶段。赛博空间是后数字出版的基础性架构,数字已超越出版技术价值、数字衍生社会价值、数字重塑出版文化,从技术哲学视角对数字出版的再认知,有助于跳出经验维度思考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当下数字出版的实践本质。  相似文献   

15.
孙黎 《东南传播》2016,(3):32-34
社交媒介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亟待认识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同于新媒介依赖的既有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运用美国传播学家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福勒提出的"媒介系统依赖理论",试图还原"媒介——受众——社会"的媒介依赖研究的基本框架,深度植根社会文化这个领域,结合青年受众群体与个人的特点,关注社交媒介技术和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分析青年受众社交媒介依赖的变化以及社交媒介依赖存在的原因,并为青年受众在社交媒介依赖中的异化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子晗 《东南传播》2021,(11):105-109
作为新兴数字文化产业,电子竞技的产业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与电竞日益成为焦点的产业价值相对应的是电竞的文化属性,但目前有关电竞的研究较少对其展开深入阐释.电竞文化生成于赛博空间,其文本和参与者形态均受到赛博空间后地理、后历史时空属性的影响,并作为一种抵抗现实的亚文化展现出独异的文化和美学特质;在赛博属性和电竞魅力的共同作用下,赛博空间将电竞爱好者个体凝聚为趣缘群体,并使得电竞文化走向文化狂欢,对爱好者实现了情感赋能,呈现了电竞无功利的宝贵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盛芳 《新闻世界》2020,(3):90-93
近几年,丧文化、佛系文化等流行,新兴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娱乐化、碎片化、流动化等特点,当代青年在传统文化认同上的背离、政治文化认同的隔膜、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主流媒体应革新观念及传播方式,学会用看不见的宣传,以期积极建构并引领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许同文 《编辑之友》2023,(10):51-58
定位媒介是具有定位功能的数字移动媒介。作为一种普适化媒体,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定位媒介促生了丰富的移动实践。当手机具备定位功能、当移动被定位化之后,城市的移动性以及移动中的人、技术、空间关系呈现出何种新的变化?文章从交互界面的视角出发,认为赛博城市中移动的定位化生成于人与定位媒介、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交互之中。在定位化移动中,人与定位媒介交互成为赛博人。经由这种赛博人,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融合形成一种定位化复合空间。因此,定位化移动是赛博人在定位化复合空间的移动,也是一种复合移动性,这也成为赛博城市新的移动景观。定位化移动实践中,物理与数字等二元对立的交互体现了定位媒介之于移动传播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丧文化、佛系文化等流行,新兴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娱乐化、碎片化、流动化等特点,当代青年在传统文化认同上的背离、政治文化认同的隔膜、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主流媒体应革新观念及传播方式,学会用"看不见"的宣传,以期积极建构并引领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孙玮 《新闻记者》2018,(6):4-11
本文综合存在现象学、主体理论、后人类思想等理论,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提出,在经历了技术融合、场景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社会形态融合等阶段,媒介融合正在迈向主体层面的融合——技术与人的融合,这造就了新型主体"赛博人"。作为交流系统的城市,正是赛博人的传播实践最为活跃的场域。移动网络的节点主体之赛博人,将人与技术的双重逻辑交织互嵌,成为后人类时代的元媒介,重造了社会系统,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