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写少,而真实、生动、鲜明、精练的好特写则更少。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马达为此曾撰文说:“目前报纸上新闻特写太少了。”为推进新闻改革,提倡短新闻,上海十报一刊9月17日于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大厦举行了新闻特写理论研讨会,一些新闻界资深人士、新闻单位负责人、新闻教育与科研工作者以及特写作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是时,正是上海首届新闻大特写评赛临近揭晓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关于新闻特写的概念与前苏联及西方均有别。前苏联有关“特写”的界定相当于中国的“报告文学”,西方所说的“特写”则指“非纯新闻报道”,范围甚广。 五十年代,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曾用高尔基、波列伏依的基本观点来界定“特写”的概念,并加以发挥,刘白羽写的《论特写》(见《新闻战线》1958年第1期)是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他写道:“近数年来,特写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从苏联介绍过来的。”“特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是应当和诗歌、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3.
新闻特写这一体裁,在全国很多报纸中时常出现,并且越来越多,越写越好。这种体裁以典型的画面、真实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已受到新闻界的重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闻写作新探》称特写“是新闻家族中的精品,是美新闻”。四川联合大学新闻系邱沛篁教授编撰的《实用新闻基础》中说:“新闻特写与新闻速写,在版面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新闻界有的老前辈也把新闻特写称为“美新闻”。何为“美新闻”?它美在哪里?笔者根据审美原理和新闻特写自身的特点,认为它在于:素朴美、洗炼美、形象美、真实美。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丹尼尔在其《特写写作技巧》中这样写到:“特写是一种带有创作性的,有时也带有主观性的文章,旨在给读者以精神享受,并使他们对某件事、某种情况或对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有所了解。”这段话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算是对特写下的定义,但它却对特写的风格特色作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概括。西方新闻界习惯于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把特写归属为除了消息和评论之外的所有新闻文体。 西方记者向来非常注重新闻特写写作。一来,为  相似文献   

5.
沈飞昊,28岁,198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进《世界经济导报》,现任要闻部副主任,一版责任编辑。1988年10月19日,上海青年记者协会邀请新闻界人士,举行“沈飞昊版面艺术研讨会”,对他的业务探索给予较高评价。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0,(4)
1月7日,全国部分文化综合类期刊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1月中旬,新闻出版署向沪、桂、川、滇、津、京及广州等地的新闻界和司法界有关人士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记者暂行条例》的修改意见。 2月28日,新闻出版署对出版社用书号出版期  相似文献   

7.
本刊短讯     
《传媒》2000,(5)
反映江总书记两次到广西百色地区永常村指导扶贫攻坚的长篇报告文学《百色大地宣言——江总书记与右江永常村》(岑隆业、韦一凡著),最近由广西民族出版社推出。3月18日,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和百色地委、行署在京联合举行了该书作品研讨会。来自首都和广西的文学界、出版界和新闻界人士50多人出席。  相似文献   

8.
现场短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新闻改革的产物。然而近几年现场短新闻似乎并不为新闻界看好,在一些新闻评奖中亦取消了现场短新闻的奖项。这大概在于现场短新闻自首倡以来没能涌现出大批大家公认的熟文本;再则可能是一些新闻界人士认为现场短新闻与新闻特写在体裁上差别不大,没有必要再自立门户。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觉得尤其需要对现场短新闻从理论建构层面和写作实践层面进行系统的梳理。一、关于现场短新闻的“界说”问题界说是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现场短新闻自诞生起,就界说纷纭,使人莫衷一是。我们对现场短新闻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透明度与新闻传媒的自由报道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和欧盟联合举办的中欧司法研讨会 2 0 0 0年 5月 3 0 -3 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瑞典、丹麦、荷兰、芬兰等欧盟国家和中国的 3 0多位政府组织、司法界与新闻界人士 ,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分两个小组 ,分别围绕“大众传媒的透明度与行业管制”和“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制度机制”两个主题展开研讨。作者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委托作为中方新闻界的代表参加会议 ,并在会上就第一个主题作了重点发言。本文即根据发言提纲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0.
李宏 《中国广播》2014,(8):97-100
一年一度的国际广播特写会议被创始人布朗戏称为"制鞋匠会议"。与会者一起听节目、讨论节目、交流做节目的方法,是国际广播特写会议持续40年不变的程序。本文选译了2014年国际广播特写会议"创造性的工具箱研讨会"(Creative Toolbox Workshop)讲座的主要观点,并赏析本次会议公认的最有特色的一个广播特写——《战斗机飞行员》。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惊喜地收到了艾风先生从成都寄给我的新著——《两代风流》。这本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集子.收录了艾风四十多年发表的报告文学、通讯、散文、特写、专访、专论等。此书一出版,即在新闻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四川日报》多次撰文作了评介,《新闻界》杂志发表了系统的评论。成功的鲜花,浸透了奋斗者的泪血。《两代风流》实  相似文献   

12.
黎巴嫩自从1975年发生内战以来,成为国际新闻界注意的焦点,对它的报道不计其数。今年1月6日,科威特《火炬报》周末版刊登的新闻特写《贝鲁特:每条街都有悲伤的故事》以其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而别具一格。这篇特写篇幅虽短,不过八百来字,却从几个侧面反映了黎巴嫩错综复杂的教派冲突与奇特的经济繁荣景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黎巴嫩的社会现实。这篇新闻特写构思巧妙。作者以烈士广场上枪战现场的描写开始,写出了黎巴嫩战乱景象与人民的思想感情,“这儿真成了烈士广场”。然后眼光一转,  相似文献   

13.
(一) 1932年12月的一天,上海新闻界人士冒着寒风,来到一个宽敞的客厅里。宋庆龄代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对新闻界人士发表了讲话。她说: “新闻界同人和民权保障同盟的盟员们应该并肩站在一起,共负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使命。因此,在这共同事业中,我们要形成一个统一战线,并且要忠诚地合作,这是理所当然的。“我认为一个坚强而勇敢的新闻界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来在舆论方面兴起一个有利于自由和正义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怎样写新闻特写呢?新闻界有位研究者说得好:“特写写作的功夫在写作之外,首先要把功夫下在现场观察上,一面观察,一面进行形象思维,把现场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然后再流到笔尖上。”这个意见,可供我们写新闻特写时借鉴。下面按照新闻特写的特点和要求,再具体谈谈从采访到写作应注意的几点: 一、通过立体观察,抓住现场生动的形象。新闻特写不同于消息之点,写作时不仅要用事实“说话”,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生动的形象,既不同于抽象的概念,也不等于具体的事例。因为具体的事例不一定是形象的,更不一定是生动的形  相似文献   

15.
广播是以其音响的优势在新闻界打天下的,作为广播界“拳头产品”的广播特写的音响,更是大有讲究的。与一般的广播消息、广播通讯不同,广播特写是一种运用音响和记者描述语言再现人物或事物主要特征的广播形式,在这种形式中,音响和描述语言互为作用,力求绘声绘色,突出集中地表现事件或人物活动的主要侧面、片断或活动的场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报纸图片宣传工作在我国迅速发展,“一图胜千言”已经成为全国新闻界的一句流行话,行家用它来赞美报纸上的好照片,意思是说,一幅好的新闻照片,不亚于一篇好的评论、通讯或特写。行家们在引用这句话时,习惯地要加上“外国”两字,如“国外新闻界流传的‘一图胜  相似文献   

17.
在《健康报》周末版编辑部,一位编辑指着一叠经查是一稿多投而来的油印稿件说:“有位作者自称是华东六大自由撰稿人之一,经了解,原来他是废品收购站的职工。” 近来新闻界的一些报刊,特别是一些周末版或娱乐性小报,在曝光、特写、扫描、追踪的大帽子下,将一些毫无新闻价值、格调低下的东西翻来覆去地炒,引起普遍反感。 如何杜绝这股炒风,为此我们走访了一些新闻界人土。  相似文献   

18.
去年,美国新闻界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丑闻.4月13日,最有权威性的帕利策奖金委员会宣布将1981年度的新闻特写奖金授于《华盛顿邮报》女记者珍妮特·库克.但事隔两天,《华盛顿邮报》却不得不通知帕利策奖金委员会放弃这项奖金,而且在第一版刊登了道歉的社论和关于退奖的原委.事情原来是这样的,1980年9月28日,《华盛顿邮报》在第一版用大字标题发表了库克题为《吉米的遭遇》的特写,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信息     
京辽理论、文艺、新闻界人士开会探讨经济与文化关系问题10月25日,来自北京和辽宁的理论、文艺和新闻界人士30余人,在经济日报社举行座谈会,共同探讨在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协调经济、政治改革与思想观念更新及传统文化的关系。大家认为,  相似文献   

20.
怎样写好新闻特写呢?新闻界有位研究者说得好:“特写写作的功夫在写作之外,首先要把功夫下在现场观察上,一面观察,一面进行形象思维,把现场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然后再流到笔尖上。”这个意见,确是经验之谈。下面按照新闻特写的特点和要求,具体谈谈从采访到写作应注意的几点: 一、通过立体观察,抓住生动的形象,新闻特写不同于消息之点,写作时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生动的形象,既不同于抽象的概念,也不等于具体的事例。因为具体的事例不一定是形象的,更不一定是生动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