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锡五审判方式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锡五审判方式有其固有的特征,产生根源和历史局限性,虽然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其追求实质真实,公正司法的精神,无疑是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审判模式。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产生及其在建国后的发展历程开始,引出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优势及弊端,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家事纠纷解决的特殊性与对抗性色彩浓厚的普通民事审判程序之间具有内在的紧张关系,这为构建契合家事纠纷解决的审判制度提供了正当性基础。目前我国的家事审判程序尚处于试点之中,并且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纵观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家事审判程序并基于对家事审判制度本土化的考量,将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域外国家或地区的家事审判制度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充分吸收、融合、完善我国的家事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4.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司法工作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司法便民"的一些建议。近年来一些地方法院走出法院,走进民众,开展多样的办案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以"群众路线"、"司法便民"为主要特征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代的生命力依然存在,也说明"群众路线"是当前司法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坚持独立审判原则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独立审判原则必须正确认识人大对法院审判权的法律制约,防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涉,坚持法官司法独立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了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性,阐述了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质、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宏  徐鹏程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1):28-30,33
司法体制改革是最近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审判方式改革是其核心内容。现代司法理念的提出为审判方式改革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文章阐述了审判方式改革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内在关系,指出了审判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明确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价值目标是使民事审判方式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前提条件。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价值目标:包括追求程序公正、诉讼效率、诉讼效益,把握公正、效率、效益三个目标应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可以突破人员素质等制约因素而得到深化;应在现有法律范围内寻求变通的方法,不应拘泥于现有法条,也不应抛开现有法律规定另起炉灶;应以审前程序为“突破点”,以裁判文书改革为“着力点”;不应简单地以开庭率作为衡量公开、公正的标准;审判准备程序合议庭成员不应介入;衡量经济案件错案标准应以判决作出时的法律事实为依据;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有明确的分工。  相似文献   

10.
结合目前法学本科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改革,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能够适应审判方式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陆咏歌 《华章》2008,(16):35-36
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制度是我国所特有的,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司法环境下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司法制度改革,随着法官队伍的建设,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制度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质疑,笔者从实践的角度对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程序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同时认为最终取消在刑事诉讼中最终取消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权利才是法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都在司法制度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证据制度改革又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论述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和证据制度改革的现状,并且试从举证、质证、认证以及在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证人作证和法官是否中立等问题出发,联系理论和实践,浅议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程序非正当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践中若干程序非正当化司法倾向 ,指出了改革的障碍 ,在揭示其成因和流弊后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治理方略 ,为我国现行民事司法改革的深入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民事审判程序的迅速化,完善临时权利保全程序,意大利1992年开始实行民事司法改革:创设治安判事制度,减轻普通法院负担,提高案件处理效率;对地方法院法官制度进行改革,在地方法院设置裁判法官;对临时权利保全程序进行修改,导入了可以对保全处分命令进行审查的条款,实现了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秩序的对等。  相似文献   

15.
审判独立是人类政治文明秉持的共同理念,是现代各国普遍承认的一项宪法原则。作为宪法框架内的重要国家机关,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是体现宪法基本理念与价值的重要保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内在地要求司法体制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国情要素相适应,中国的自主型司法改革在战略上呈现出渐进式发展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6.
马锡五是我国著名的司法工作者,从抗日战争时期起,他在司法实践中就形成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判调结合,坚持法律原则,忠于事实真相”的判案方式,被称为“马锡伍审判方式”;宋鱼水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长,她重视调解,在审案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当事人誉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从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到当代宋鱼水重视调解,再到当前最高法在民事纠纷领域的“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以及“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指导方针,我们看到传统调解理念的重新兴起。在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司法领域日益重视程序争议的当下,这种似于国外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调解的审判方式,是否是对过去的照搬?对于我国当前国情,这一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在此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诉辩式"审判方式是现行审判方式的代表,在现代司法理念的推动下,"诉辩式"审判方式吸收了传统审判方式中有益的部分,并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司法理念,承载着现行审判方式进步的成果.但司法独立制度的不健全,就是制约"诉辩式"审判方式发展的症结.  相似文献   

18.
在以“司法为民”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的指导下的审前准备程序的改革作为民事诉讼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部分,已经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研究,有些地方法院也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不断完善以当事人为主导的尝试性的改革,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公正、效率的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毕竟是尝试性的改革,与之形成具体的制度,使之系统化,并确定下来还有一段距离。本文试图从此出发浅谈对我国审前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效率与公平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邓小平的效率观、公平观的剖析,阐述了邓小平的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结合我国国情,得出了效率公平观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思想,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还能有效的推动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正大力推行。确保以审判为中心就必须关注以庭审为中心。二者之间是何区别与联系?在审判中心主义背景下庭审为中心在实践中的实现路径在哪里?本文将对以上问题作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