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属性和封闭性,以股东退出机制为主要内容探讨了有限责任公司治理问题.作者对我国公司立法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的规定进行了论述,认为我国目前对有限责任公司的小股东利益保护是不充分的,而要保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种融资工具的竞争力,立法上一定要有所检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境外投资者普遍采取隐名投资的投资方式,其目的主要在于规避我国法律和政策、简化手续和节约时间、利用本土优势等。然而,境外投资者作为隐名股东为其投资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并引发各种问题。因此,应当尽可能地避免隐名投资。对隐名投资者,应当进行全面的调查,最大限度地化解和降低法律风险,减少因隐名股东引发的纠纷。  相似文献   

3.
隐名股东,是指根据和名义股东的约定,向公司实际出资,但是并不显露于具有公示效力的文件中的人。实务中,隐名股东涉及股东资格认定标准不一、隐名出资的归属不清、股东转让的效力存在争议、投资收益的分配和投资风险和责任的承担不明等法律问题。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公司法》和司法解释对隐名股东所涉法律关系进行规制,但远不能满足实务需求。明确隐名股东的含义及法律地位、规范相关纠纷的裁决依据、规制系列出资行为、加强对第三人的保护以及对司法解释和法律进行体系化整理等,是对隐名股东进行法律规制上的完善之策。  相似文献   

4.
保护少数股股东的合法权益是各国公司法的重要任务,我国公司法应借鉴国外和港台立法经验,完善股东抗辩制度,建立健全股东代理制和特别调查制度,加强对少数股股东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股权集中特征,研究控股股东行为对于改善我国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控制权收益是控股股东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载体。现实决策中,控股股东往往需要权衡公共收益和私人收益哪一个更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文章从法律保护角度出发,以控制权收益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研究控股股东行为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控股股东的实际情况,将该框架进一步具体化,用来解释我国国有控股公司与民营控股公司的绩效差异之谜。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引发争议的有关未出资股东资格的确认、资格的取消、出资额的转让、受让人股东权的取得和未出资股东权利的限制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探讨,并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股东有限责任乃现代公司法律之基石。股东有限责任是股东仅以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并非股东无贲任。也并非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并不必然导致股东有限责任之例外适用。我国公司法应坚持股东有限责任为原则,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为例外。本文主要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的角度进行论述,并对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涉及股东的诉讼越来越多,其中关于股东资格的确认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我国公司法理论研究的薄弱和公司法律规定的粗陋,各地法院自行其是:有的法院以公司作为原告主体,有的法院以足额出资的股东作为原告主体;有的法院以侵权案件立案,有的法院以违约案件立案,有的法院以确认之诉立案。这大大影响了法制的统一,削弱了法律的威信,鉴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如何追究虚假出资股东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股东以其在公司内部所持有的股份为基础享有股东权、获得股东资格。股权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权利,有限公司股权的自身性质以及可继承性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在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死亡之后,其原有股权、股东资格的可继承性,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将试着从股份、股权、股东资格3个方面逐层分析股权以及股东资格的可继承性。  相似文献   

10.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但该制度涉及公平、效率与秩序之间以及权利与权力之间一系列的价值冲突。在构建该制度时,应努力寻求化解其所涉价值冲突的途径,以便充分实现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造的不断深入。如何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应坚持股权平等的原则,加强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潘强 《华章》2011,(24)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股权继承纠纷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行<公司法>第76条的规定正式确立了股权继承制度,但该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相关配套制度.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的可继承性以及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对股权继承的限制,其次介绍了国外对股权继承问题的立法态度,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公司法第76条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四点完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5年版《公司法》虽然大为拓宽了公司自治的领域,但是有关股东协议的法律规范尚付阙如。实践中,用股东治理合约的方式替代公司的法定治理结构虽然具有组织成本和灵活性上的优势,但是尚不能有效地解决组织中固有的代理问题,并对公司参与各方的预期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公司法》立法应当在认可股东治理合约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规制措施,维护公司参与各方基本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公司法下,管理公司的是董事而不是股东,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对保护股东特别是弱小股东提供了很好的司法救济途径。我国公司法因时利势采用了股东派生诉讼法律制度。本文就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立的必要性、主体资格、前置程序、诉讼费用补偿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封闭性、人合性和所有与经营相一致的特点,公司股东面临股份公司股东未有的困境,为保护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利益,各国在立法上或司法上采取了许多顺应有限责任公司特殊要求的股东救济措施。概括对英、美、德等国的比较法考察,为使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摆脱困境,应赋予股东强制解散公司与收买股份请求权,扩大直接诉讼的范围,并鼓励股东事先约定解决争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和企业制度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出现各式各样的出资形式,有些出资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登记为股东而实际上进行了投资,理论学界把他们称之为隐名股东,由此引发了关于隐名股东法律地位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公司法第33条规定了判断股东资格标准的"内外有别"原则,总体上,公司诉讼纠纷从法律关系性质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在处理内部关系时,民法规则优先适用,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在处理外部关系时,优先适用商法规则,侧重于保护交易安全和流转秩序,促进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证券市场上,小股东利益受损的现象屡见不鲜,小股东的弱势地位和不完善的证券市场和不健全的法律法规 应是主要原因。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几种思路,以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经允许股东因公司利益受到控制股东或高级管理人员不当行为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形式的诉讼,在公司法律制度上称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文章主要对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为维护股东利益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份公司中控股股东滥权现象十分严重,公司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尤其是控股股东义务与责任机制的缺位是其根本原因。刚刚修订公布的《公司法》增加了有关股东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规定。对控股股东科以对公司和弱势股东诚信义务,存在着广泛的理论支撑,并富有制度价值,也是完善公司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