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着不少容易引发争论的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些概念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运用,结合大量存在的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不规范甚至错误运用的现实情况,对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一元意识形态与多元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党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进行辨析,澄清一些模糊或错误认识,以期对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着不少容易引发争论的内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些概念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运用,结合大量存在的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不规范甚至错误运用的现实情况,对科学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一元意识形态与多元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党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马克思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等概念进行辨析,澄清一些模糊或错误认识,以期对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导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执政党能够主导自身意识形态体系的建构和发展、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系统进行有效调控、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积极引导。当前,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局势,不断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是应对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对象变化、适应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环境变化、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探索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导规律,提高党对自身意识形态体系的主导力、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系统的调控力、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不断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列宁和卢卡奇都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以列宁和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为考察基点,从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理论方法论基础、意识形态批判问题、对意识形态重要性或意义的理解四个方面系统比较了两者意识形态理论的异同。从列宁与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比较中得出的启示是: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各种“异端学说”;维护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意识形态建设;保持对西方意识形态的警惕,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非主流意识形态是相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言的,是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意识形态,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正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以及影响,要用主流意识形态正确引导和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意识形态的实践性意义凸显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执政党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区别:从意识形态的主体、意识形态的表达和意识形态的地位等方面看,二者都需要明确区分.严格区分执政党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意义在于:执政党意识形态向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化关系到其社会整合功能的实现;关系到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的比重;关系到执政的合法化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构是否顺利.但这种转化却不会自动实现,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基础的变化、意识形态发展内在动力的变化都给执政党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意识形态带来压力.  相似文献   

7.
齐泽克认为人们试图从意识形态中走出来,但不可避免地又重新陷入到意识形态之中,为此齐泽克首先通过症候解读和话语分析两种方法完成了对非意识形态向自在的意识形态颠倒的分析.其次,通过阿尔都塞式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完成了对非意识形态向自为的意识形态颠倒的分析.最后,通过对超意识形态机制和后意识形态的分析完成了对非意识形态向自在自...  相似文献   

8.
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是指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有效预防和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主要包含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意识形态传播阵地管理能力和意识形态体制机制的治理效能这三方面能力。切实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学理研究,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提升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将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更好地转化为意识形态治理效能,是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做好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根基、壮大巩固主流网络思想舆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培育功能和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效机制等工作。文章分析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探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挑战,指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应对策略是夯实意识形态话语权根基、壮大巩固主流网络思想舆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培育功能、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是狭义的概念,特指"主流意识形态",即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特征与特殊功能。转型期的特殊境遇对主流意识形态重塑批判建构功能、合法化功能及社会整合功能提出了强烈诉求。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旨在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当务之急在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与形式、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网络、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宣教方式及优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会以及主流意识形态和译者个人意识形态的关系人手.研究分析意识形态在各个时期如何影响译者主体性:在意识形态共名时期,若译者个人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一致。则主流意识形态不会对译者主体性造成制约。若二者冲突,则主流意识形态可能削弱他的主体性,也可能因译者的反抗而不对其主体性造成制约;在意识形态无名时期,译者往往和他所认同的某种意识形态共谋,此时的意识形态起到了促进主体性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入“正式意识形态”和“非正式意识形态”概念,以美国为例,试图揭示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特征、非正式意识形态与正式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春 《华章》2011,(22)
国家软实力的打造离不开边缘意识形态的多样与争鸣,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整合边缘意识形态,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生成逻辑可以概括为:革命-动员式意识形态、建设-引领式意识形态、发展-整合式意识形态和治理-制度化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工作导向上坚持意识形态建设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在价值引领上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生成逻辑和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风险挑战,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密不可分。党和人民认识新中国经济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片面的意识形态泛化到意识形态淡化,再到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和谐发展的正确认识与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负面效应及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我们要理性把握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宣传方式,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形态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工作是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场域,意识形态安全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的关键。领导干部要树立意识形态阶级性的理论自觉,增强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具备承担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自觉。同时,领导干部要正视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认清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局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强化对不良信息的甄别和管理力度;创新意识形态传播形态,增强意识形态传播的亲和力和丰富性,构筑科学的意识形态安全观。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具体表现在对意识形态概念理解上,对意识形态批判认识上,对“科学技术”是不是意识形态的辩护上。划清二者在“意识形态”认识上的界限,有利于更好把握二者的意识形态理论,也有利于对意识形态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揭示了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与本质,论证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共性,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自觉维护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与谬论作斗争,对社会民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的审美意识(对于"美"、"丑"、"悲"、"喜"等等的意识)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此即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哲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等等其他具体的意识形态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并列位置。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全方位"性的意识形态,是各种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审美等这些意识形态的交汇、出入之所,同时,文学还是非意识形态性的社会意识———科学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学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场。从以上观点来衡量,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既具有非科学性,又具有非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中国新媒体发展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技术及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意识形态主体的自主性、改变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影响了意识形态发展的格局、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功能,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执政党应进一步探索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创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格局,强化新媒体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公众新媒介素养,注重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新媒体安全,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