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中,文学作品能形象地诠释其内涵,发挥城市文化的精神引导作用。近年来,苏州文坛作品众多,获奖频繁,却缺少力作,影响不大,难以完美体现苏州文化形象。这说明作家文化性格、部门组织引导、文学奖励机制、作品传播方式等方面需要改进。苏州文学要为苏州文化形象塑造做贡献,需深入开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学创作内容;展现苏州文化风情,张扬地域文化色彩;革新文学创作思路,拓展文学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旅游地形象塑造理论和旅游市场营销理论,结合漳州旅游地实际情况,分析了漳州旅游地形象塑造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提出运用旅游营销策略做好旅游地形象塑造并建立TCIS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旨在通过剖析文本创作意图、写作背景、文本环境、文学形象以及文学功用等诸多方面,比较分析其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作为衡量互联网注意力的工具,以搜索结果作为衡量手段,将复杂的区域旅游形象以4A及以上景区知名度进行量化,通过对4A及以上景区知名度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互联网在武汉城市圈旅游形象塑造中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新旧思想交替,社会秩序混乱,传统与现代相互较量,社会问题亦层出不穷,自杀现象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学生是当时社会的希望,被视为社会活力的象征,天然地承担了拯救国家命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自杀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激烈的自杀方式、悲愤的遗书如同表演一样将青年个人自杀事件带入公共领域,是青年对自我形象的一种建构;而作为观众的社会各界通过媒体报道、追悼会纪念、公共讨论更是对青年有着不同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至建国前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文学和"文革"前17年文学的特点,认为两者虽然都是"为工农兵"的,但是前者突出的是政策意识,后者突出的是历史意识;前者着意表现阶级关系,后者着意表现"社会"意义;前者一般地写出人物性格,后者有意识地塑造典型形象。因而前者显得浅薄,后者显得厚重。从总体看,后者的成就远远超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9):147-148
本文以自身发展为例从知识的拓展、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的深化三个方面论述了优秀历史教师形象塑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红楼梦》与《费加罗的婚礼》中,曹雪芹与博马舍都不约而同地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个侍女角色。本文选取平儿和苏珊娜两位侍女,从她们所处的环境、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内在的意识形态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进而探究中法作品中侍女形象的塑造手法,从中折射出中法女性生存状态和时代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0.
鲍涛  倪晓春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76-78,85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与列夫·托尔斯泰名字联糸在一起的传世佳作。托翁在独特的爱情悲剧冲突中表现安娜·卡列尼娜善良的情怀;在复杂的社会悲剧气氛中,塑造安娜·卡列尼娜优美的灵魂。托翁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述了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真正爱情的过程和悲剧性结局,塑造了安娜·卡列尼娜优美崇高的悲剧主人公形象。托翁的卷首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暗喻着安娜·卡列尼娜这一文学形象将象夜空中灿烂辉煌的彗星之光,留给后世读者永恒的惊叹和沉思。  相似文献   

11.
旨在通过剖析文本创作意图、写作背景、文本环境、文学形象以及文学功用等诸多方面,比较分析其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体育旅游形象塑造效果较差,已经制约了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体育旅游形象标识不清晰,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形象的塑造主要是依托于民族文化旅游来进行;对体育旅游形象塑造的重视程度低、旅游宣传力度不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较低;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从业者职业素质较差等。  相似文献   

13.
几乎每个历史人物形象在史传记载和文学创作中都会有出入,尤其是小说、戏曲为了突出主旨或舞台效果,常常对一些人物形象进行渲染、夸张和变形。在明传奇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严嵩父子作为明代权奸人物的代表,在《鸣凤记》《飞丸记》《遍地锦》和《一捧雪》等传奇作品中都有刻画,虽然大都以史传记载为基础,但是为了渲染人物特点、突出舞台演出效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夸张、变形和虚构。比较严嵩父子形象塑造在史传和明传奇中的不同,不仅可以看出戏曲创作之特色,还可以还原出严嵩父子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反映了作家的精神境界和可以达到的思想高度。高晓声创造的农民形象可分为“自我迷失”型传统农民和“自我觉醒”型新型农民两类形象,这两类农民形象折射出高晓声尴尬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与囿限的现代意识。通过对陈奂生、李顺大等农民形象“自我意识”的分析,既可见中国社会发展中农民自身的问题,也反衬出高晓声小说创作中强烈的自我意识思维活动,进而指出:作家要建构独立、自由的自我意识,这样才可以丰富与促进作家对文学形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童话"主题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之一,在关于本时期作家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创作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其小说中的童话主题,包含两点现实意义,一是培养问题意识,二是揭示人生意蕴。既可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19世纪前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童话"主题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之一,在关于本时期作家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创作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其小说中的童话主题,包含两点现实意义,一是培养问题意识,二是揭示人生意蕴。既可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19世纪前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最晚至南宋时期,通俗文学领域内开始了对苏轼形象的塑造.通俗文学从消费者的趣味出发,以才情替代了政治,消解了苏轼政治生涯的波折历程;又以才情重新整理了文化地理,调节了苏轼的人生节奏.苏轼形象的塑造是近古通俗文化史上的经典个案,其直接成果是产生了一个文人形象生产的流水线和一个文人生活的经典模式.从此,以苏轼为模版,富有"才情"的文人们被相继塞进流水线,一个个大同小异的形象被不断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18.
吴凤杰 《考试周刊》2011,(81):22-23
写于1921年的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典范之作。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审视主人公阿Q这一形象,我们不难发现,阿Q实际上是一个旧时代中国农民的魂灵。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十七年"时期,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介通过对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勇敢争取婚姻自主的女性媒介形象的建构,对中国民众进行了社会主义性别价值观教育。从阅读史的视角,分析全民阅读背景下,新中国读者对女性媒介形象的阅读和接受的过程,探讨新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特点及其对新中国女性的社会化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方伟  傅学敏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1):35-37,70
通过对耶利内克网络形象变异原因的解析,探寻外国作家在当前网络媒体时代中形象变异的原因,以期对当今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变异研究有点滴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