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简·爱》看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的诞生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带来了黎明 ,但它同时也反映了夏洛蒂·勃朗特女性观的局限。长期的男权话语的浸染 ,使女性作家不自觉地套用男权文化结构标准来要求自身 ,从而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女性作家只有充分认识到妇女在男权社会中被隐蔽了的受压迫地位 ,才能使女性写作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学一直被湮没在以男性学为主流的大海里。到了20世纪20年代,“五四”女作家群的崛起,才使女性学开始融进以男性为中心的学洪流中;新时期女性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90年代“新生代”、“晚生代”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的话语来创作,使女性学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从此,中国学史成为男女作家共同谱写的诗史。  相似文献   

3.
内省与扩张是60、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学创作的不同姿态,它们的产生有着各自的现实因素。从本分析与审美倾向来看,陈染、林白们与卫慧、棉棉们无论是神视视角、意象选择、自我的身体语言还是意义追求、悲喜体验、审美代码都存在着不同的方向,它们都是内省与扩张的具体展现,在当代坛,两对比补充,取长补短,共同形成了刺激主流化的异质动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研究女性文学的论著比比皆是,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是女性意识的发展,本文以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为例,论述了女性文学对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的推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现代女性自我生命主体意识觉解的历程.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压力,“性”话语处于边缘化、缺席状态,在“男女平等”的宏大叙事的长期覆盖下,性别差异被彻底抹杀,女性作家处于失声状态。从“人的觉醒”到“女性觉醒”再到“身体写作”,20世纪以来,中国的女性作家们在历史的启示和当今世界女性主义理论的召唤下,对女性自身价值追求和角色定位作出了可贵的精神突破。  相似文献   

7.
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韩两国女性作家作品中有女主人公的性抵抗,不仅具有可比的共同性,也有因不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差异性。这里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女性作家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跟别的男人上床,是因为她们表示不满或者抗议。韩国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也为了抵抗,而跟别的男人睡觉。在韩国的作品里,跟中国女主人公不同的是,她们自愿当"坏女人"。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作为后现代话语的一部分,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经历了"女权"、"女性"、"女人"三个不同的阶段。女性自始自终都拥有艺术的创造力。西方19世纪妇女解放运动和两个世纪的女性文学,对中国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女性文学的兴起和成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以独到的女性视角消解了传统的男性中心话语权。在一定程度 上构筑了女性主体意识。但作品中宣扬的恋爱规则与婚姻范式,却暴露出其沿袭男权社会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这种进步与局限性共存的蒙昧的女性意识形成了《傲慢与偏见》独特的女性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双性同体"概念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是作为一种文学的理想境界提出的.中国当代女性写作在制度化的"男女平等"中起步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意识提升、90年代的女性意识掘进,也带着"双性同体"的理想进入了"她世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近三十年的湖北女作家区分为三代:第一代以池莉、方方为代表,是“关注日常”的一代,她们开拓性的意义在于对日常生活的强调和发掘.第二代以王君、姚鄂梅、王芸等197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为主,是“发现问题”的一代,她们的创作表现了“铁肩担道义”的现实主义承担精神.第三代则主要是80后作家,她们是“逃离现实”的一代,其创作表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美学新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哈萨克女作家的多元文化视野和开放的多元文化心态,使得她们的精神旨趣与中国女性文学有着许多共性;使她们的创作富有独特而鲜明的女性文化特征。或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女性关怀;或表现出以女性文化为主体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审美特征;或表现出女性意识与生命意识、与人性真善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在搜集、研读及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从历代女性文学的边缘地位和近代女性创作群体的分类初步探索近代女性文学发展的某些层面。  相似文献   

15.
女作家视域中的女性形象,从某种程度而言承载了更多自我人生的体悟与身心的问责。此种女性自我身心意识体现在文学创作与女性之社会性展现这两个层面。本文透过当代女作家家族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阐释人物的心灵空间与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以父权制观念为核心的菲勒斯中心文化下,所谓的女性形象只是为纳入菲勒斯中心文化的编码而编造的,是男性依据自身的需求运用男性叙述话语创造的欲望符号.突围菲勒斯中心文化束缚、抗拒男权视阈下的歪曲想象,表现女性自身的本真状态、真实处境和文化建构所需要的女性形象,只能由女性作家自己来完成.  相似文献   

17.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的群体崛起缔造了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繁华盛景,其作品本身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对其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作家的创作是俄罗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群体崛起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一时代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地位,而且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女作家在时代浪潮冲击下,在爱的理想王国里,寓居着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目标,所跨出的步伐比起前辈女作家来要坚实有力得多。新时期女作家的爱情理想,虽强调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但它是同整个社会历史要求相一致的。它的主旋律是精神、人格、事业和美好的结构。这样的理想也曾经是丁玲、肖红等五四以来优秀女作家所企求的;只是当今女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其精神上的自信感和气度,已为现代文学史上很多女作家所不及。  相似文献   

19.
今天,大众传媒改写了文学的生态,对作家这一群体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面对严酷的生存法则和传媒语境,作家身份开始衰落并出现异化,作家与传媒逐渐携手并进,作家“明星化”成为当下文坛的一道特殊风景。作家被关注依靠的不再仅仅是作品,而是传媒对他们的关注程度。文学奖的造势就是传媒与文学合谋的典型例证。在作家创作的自由度越来越高,自主性越来越强的信息时代,作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却在趋于淡薄,许多作家更关心的是文字操演的技巧、作品的展示价值和经济收益。作家的主体意识急需重建。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德国移民女作家频频问鼎各类文学奖项,在德国以及世界文坛广受瞩目,成为德国文坛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基于此,逐一介绍目前德国重要的移民女作家及其创作,评价她们的文学表现,探讨她们群体性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女性写作在全球化进程和多元化社会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