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图是凸透镜平面镜光具组成像光路图。图中,M是凸透镜、N是垂直主轴置于距焦点F为a的平面镜,AB是位于F与2F间的物体,S_1是无平面镜时物上A点通过透镜成的像;S_2是通过透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欲成的像,A′R′是AR物体通过光具组最后所成的像。  相似文献   

2.
一、识别在"思维定势"上设置的"陷阱"例1如图1所示,A′B′是物体AB经凸透后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大概位置.错解因物体AB经凸透镜后成一虚像A′B′,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凸透镜左侧一倍焦距内画与A′B′同向且比A′B′小的物体AB,如图2所示.剖析命题者由于在学生"思维定势"上设置  相似文献   

3.
丁钢 《物理教师》2006,27(9):13-15
将一个双凸透镜平放于桌面上,这时在透镜上方的灯光下从上往下观察,可能看到灯经镜成的两个像:一个在镜的上方,一个在镜的下方.这两个像是如何形成的?其位置、虚实如何?1形成这两个像的原因图1双凸透镜的两个表面都是球面,对物点P而言,透镜的前表面是一个凸面镜,如图1所示.由物  相似文献   

4.
1.物距变化过过程中凸透镜成象的综合图如图1所示,PQ是凸透镜,O是透镜的光心,MN是透镜的主轴,F_1、F_2是透镜的两个焦点,焦距为f 图1(本文其它图中各字母的意义也是如此).物体AB保持与主轴垂直且B点不离开主轴而由远处移近透镜,虚线AA_0是物体的上端点A的径迹,A_0.是AA_0.与透镜的交点.由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可求得物体AB移到A_2B_2(B_20=f)之前,A点的实象自F_2起沿射线F_2A″移到无限远处;物体AB自A_2B_2处移向透镜附近的过  相似文献   

5.
在不少的参考资料上有类似这样一道题目:一块焦距为f=20厘米的凸透镜直立在一辆小车上,两者的总质量为0.5千克,小车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透镜正前方30厘米处,直立着线状物体AB,若用水平力F=0.125牛作用在小车上,试求在加上F之后的2秒内,AB所成的象移动的平均速度. 题目给出的答案是8.33厘米/秒,显然是指物体AB的象沿主光轴方向的平均速度.然而,有的学生问到,物体AB上各个发光点经透镜  相似文献   

6.
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实像,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观察到:一种是利用光屏的漫反射,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看到像;另一种是直接在透镜后面逆着折射光线观察,也能看到像,但能观察到像的范围比前一种小,如图1中斜线部分所示.在用后一种方法观察时我们发现,不论是放大的实像,还是缩小的实像,我们看到的像似乎都在透镜处,或在透镜后.这一观察似乎与理论分析相矛盾.图1针对这一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远处景物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所以视角减小了,就觉得这个像在很远的地方,好像在凸透镜的背后.假如确是这一原因,那么如果物体…  相似文献   

7.
如图1所示,凸透镜L成实象时,如果紧贴透镜处有一半被黑纸遮住,仍能形成物体完整的象。因为物体AB上各点发出的光线均有一半进入凸透镜,只是成象的亮度变暗些。但如图2所示,在凸透镜前相距为d的地方,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一部份,从图2不难看出,物体上A点发出的光,完全不能进入透镜,无法成象。而物体上A_1点发出的成象光束中,有一部份仍能进入透镜,成实象点A_1,故成象范围仅为A_1B_1,越靠近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研究透镜成像”的分组实验课上,常遇到学生问及这样的问题: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不管物距多大(包括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也不管屏在什么位置,总能在屏上看到物体的像,这是为什么?当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能做出这样的解释:平时大家用公式法算出的、用作图法画出的像,就是在屏上观察到的清晰的像;如果得在其他位置,上面的“像”边缘有“晕”,有层次感,就认为不是像.这种解释不能使学生理解和信服,本文今就这个实验问题,在中学物理的范围内,借助于作图法作些探讨.1亮斑不是实像点 在图1中,由点光源S发…  相似文献   

9.
凸透镜成像是教学中的重点 ,在实际中应用也很广泛 ,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这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以便较准确地解决有关的问题。一、凸透镜成像有多少课本中主要讲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这是必须搞清楚的 ,但为了对凸透镜成像的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本文再谈一二。1 .当物体在无限远处 ,它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在凸透镜上 ,经折射后会聚在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 ,这就是物体的像 ,其实它只是一个点 (见图中物体 1和实像点 1′)。2 .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 ,待其移到距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 (见物体 2 ) ,经凸透镜后形成一…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有这样的一类透镜,中间厚而边缘薄,我们称之为凸透镜.它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图1,其中F为焦点,f为焦距).如果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不同位置上,物体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就会有不同的会聚情况,即物体成像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凸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实验预习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此点称为焦点.将物体分别放到西透镜与焦点之间(u<f);放到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2f>u>f);放到2倍焦距之外(u>2f).用光屏接收所成的像,观察像的性质以及像到透镜的距离情况,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主要是观察蜡烛的火焰经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所以蜡烛是物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物距(u);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像距(v). 思考题 1.如图5-l甲所示,物体(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能…  相似文献   

12.
有一道师生们颇感棘手的光学选择题:如图1所示,一线状发光物体AB,其A端恰在焦距为f的薄凸透镜前主光轴上2倍焦距处,AB与主光轴成α角,AB经透镜成的像A’B’与主光轴成β角,则β、α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13.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图1)或正立的虚像(图2).这一规律可以做实验来验证. 可是,在图1的实验中,有学生注意到,在物体同侧通过透镜由左向右看过去,能够观察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和一个正立缩小的像,这两个像不同于实验要观察的像.也就是说,一个透镜同时形成三个像.  相似文献   

14.
例1(’98天津)有一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关于它所成的像下面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光变大后变小B.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C.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利用这个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可能小于80厘米解如图1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为两倍焦距处.设凸透镜左侧为物区,右侧为豫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P是成缩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当物体…  相似文献   

15.
刘庆贺 《物理教师》2003,24(7):35-35
笔者近日看到一道题目及其解析,觉得很有必要再作一探讨。 原题:把甲、乙两只机械表均放在如图1所示的凸透镜的主轴上,手表的表面正对透镜且与主轴垂直,在透镜另一侧的适当位置观察手表的像,像中秒针旋转的方向与实际秒针旋转的方向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仔细阅读初二物理课本P65的文字和插图后我们可以发现,透镜的折射有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P65第一行);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或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图6-10、6-12);③从焦点发出(或原射向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图6-11,如图1).有了这三条光线中的任意两条,无论物体放在距透镜什么距离的地方,都可利用作图的方法找出其像的位置,并确定像的倒正、虚实情况.请看图2-4。1.凸透镜成像的三个范围如图2-4图中F、P分别表示焦点和二倍焦距处,…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几何光学部分涉及的成像器件主要以空气中的薄透镜为主,薄透镜又分会聚透镜(凸透镜)和发散透镜(凹透镜)。有关光学作图课本中仅介绍了几种。对于给出透镜、光心、焦点求物点所成的像以及给出物点和所成的像,求透镜、光心、焦点问题讨论的较少。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试对这类问题作一讨论。1-给定透镜、主轴、焦点,主轴上物点成像作图法光路中O点为透镜光心,F和F′分别为透镜物方主焦点和像方主焦点,过F、O、F′三点的直线为透镜的主光轴。物点用S表示,像点用S′表示。作法一:借助像方焦平面和副光轴,如图(1)…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题1.实验中学的张戎同学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在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2.如图1,一个小球置于水平放置的薄凸透镜的上表面主光轴上,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若球做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2cm/s,小球经______s后,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3.物体经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条件是______;能得到放大的实像的条件是______.4.放…  相似文献   

19.
透镜是光学的重要部分,是中考光学的主窗口,现将其主要类型归纳如下.一、透镜成像性质分析型1.如图1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相似文献   

20.
一、顾此失彼例1把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2厘米处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A.一定成正立的像;B.一定成倒立的像;C.可能成倒立的像,也可能成正立的像;D.以上说法都不对.错解因为物体距焦点2厘米,透镜焦距10厘米,所以物距为12厘米,这时物距大于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本题答案选B.解析本题已知物体距焦点2厘米,物体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焦点外和焦点内.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焦点外距焦点2厘米时,成倒立的实像.在焦点内距焦点2厘米时,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