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近些年来,"内涵式发展"这个命题在我们普通高中学校提得特别响.我们知道,内涵是与外延相对的一个概念.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而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更多的是强调内部"质"的提升.临澧一中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请谈谈确立这条思路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地方师范大学坚持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统一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是大学发展的两条路径。大学的内涵发展,强调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推进教育创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学的外延发展是相对于内涵发展而言的,一般是指通过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拓展空间、加快速度来实现发展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持续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阶段后,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发展时期,但对于地处西部南边疆的广西高等教育,面临进一步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3.
化学概念是人们对物质及其化学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掌握化学概念不仅是发展智能的核心,而且也是解决化学问题和进行化学创造活动的基础。因此,化学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下面就化学概念的教学谈谈本人的一些浅显看法。一、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外延则是概念的范围或对象、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是成反比的,内涵少外延就多,内涵多外延就少。讲清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做法,应该是启发学生紧扣课本,抓住定义表述中关键性的字、词、词组。例如,讲分子的概念时,应强调“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从外延与内涵、时间与空间等维度界定了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共性和特殊性背景。认为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应把握四个维度:外延上的广度,立足综合性;内涵上的深度,强调应用性;空间上的宽度,突出区域性;时间上的长度,体现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青海教育》2004,(11):1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高教工作会议上,省长杨传堂强调,推动我省高教跨越式发展必须认真把握和处理好五个重大的关系。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做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统一与协调。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规模和速度的跨越式发展。但是,我省高教起步晚,基础弱,必须充分把握好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内涵发展的实质,是讲求数量、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统一,是以充分挖掘为基础的,这符合我省的省情,也符合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二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做到基础设施建设与教师队伍建…  相似文献   

6.
以内涵为取向的示范性高职建设对高职发展来说无疑是个福音。然而,高职应当建设什么内涵?如何才能建设内涵?通常把内涵建设看作与外延扩充相对立的高职发展策略,其实不然。二者是并不矛盾的,外延扩充不能视为内涵不深的借口。比如高职大幅度扩招的同时,本科院校也同样在扩招,但无人发出本科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的呐喊,最多强调要注意解决师生比失调可能带来的教学矛盾。事实上,外延扩充与内涵建设是可以并存的,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并不是影响高职内涵建设的关键因素;把这二者对立起来,还容易转移人们的视线,影响我们对高职发展问题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时以内涵发展为主,有时以外延发展为主。1999年大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走出了先是以外延发展为主、尔后以内涵发展为主、内涵和外延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高等学校必须从国情和本校实际出发,走内涵与外延相互促进、又好叉快协调发展的道路。山东工商学院体制划转10年来的发展是一例证。  相似文献   

8.
林智珊 《学周刊C版》2010,(2):120-121
本文通过对英语学习中注意词汇的内涵与外延.分析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因素及相应对策.探讨应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词汇的内涵与外延。旨在强调学习词汇的内涵与外延重要性.为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四大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与外延式发展一样,它也强调教育规模的发展、教育结构的合理调整、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快速提高。但在实现方式上却有所不同。它不是以兴建新校为其主要特征,而是在现有高校数量不出现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挖掘现有高校的潜力,实施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实现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高等教育发展包括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大要素。如果说,外延式发展更多关注的是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结构的调整,那么内涵式发展更多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十一五”期…  相似文献   

10.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有“概念”、“内涵和外延”、“定义和分类”等内容。我觉得“内涵和外延”是这篇逻辑知识短文的教学重点。因为每一个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的特征,通常所说的“概念要明确”,就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而“定义和分类”是揭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两种逻辑方法,与“内涵和外延”有直接关系,“内涵和外延”懂了,“定义和分类”也好理解了。基于上述认识,现将本人关于“内涵和外延”的教学设计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条件下,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一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内涵建设带动外延发展。二是走外延发展道路,以外延建设拉动内涵发展。本文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两种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外延发展模式的不足、走外延发展道路的思想根源进行了分析,确立了"谁掌握了内涵建设的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未来的发展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合理界定品牌延伸的内涵和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延伸是一个品牌外延扩展的概念。从逻辑学来看,品牌延伸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外延是由其内涵决定的.而外延的扩大又会使其内涵缩小。界定品牌延伸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合理制定品牌延伸策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一般的和共同特征的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确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的对象范围。我认为要讲清一个概念,必须注意下列几点:1.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外延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譬如,讲授化学平衡概念,其定义内涵包括:“一定条件、可逆反应、V_正=V_逆、反应混和物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这些不可缺一,否则,定义就不成立。定义的外延则包括:“一切可逆的化学反应”。又如:固体物质的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限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规范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内涵发展”原义:通过学校内部挖潜的扩张模式“内涵”与“外延”是逻辑学的一对范畴,原义指概念的两种基本属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所指对象的范围。[1]我们所使用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包括“内涵性发展”“、内涵型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等各种用法)和“外延发展”(包括“外延性发展”“、外延型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等各种用法)都是从这里借用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说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都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而没有给以精确的规定。最初人们使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步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未来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仍然是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需要。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要走外延扩张为主、外延内涵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林家靖 《双语学习》2007,(12M):15-1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有必要对其内涵、途径以及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义务教育均衡是一个目标,更确切地说是一个价值取向;是提升区域内教育整体水平必然过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是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1.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为“通识教育”,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今天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素质”外延较大,内涵较浅;而“人文素质”则外延较小,内涵较深。这也  相似文献   

19.
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内涵和外延是构成数学概念的两个重要方面。数学概念的内涵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一个数学概念所概括或涉及到的具体对象的全体,一个数学概念的内涵越大(即本质属性越多),则它的外延越小(即包含的对象越少);反之,一个数学概念的内涵越小(即本质属性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即包含的对象越多)。  相似文献   

20.
逻辑语用学不同于一般语义学,它不仅相关某个解释或模型,而且还相关语言的语境来讨论真、满足、有效及逻辑后承等概念。讨论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典型特征。内涵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许多索引表达的外延确定依赖的是各组成部分的内涵。一个复杂表达的内涵是其组成部分内涵的一个函项。蒙塔古构建的语用内涵逻辑对我们分析处理这类间接语境中内涵与外延间的关系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