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整合武汉城市圈区域内旅游产业,培育旅游共同市场,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一体化,是武汉等9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经过2年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进了武汉及周边8个城市的整体发展。但在"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传播方面,目前处于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需要进行旅游整合营销传播。文章借鉴山东省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的经验,提出了"武汉城市圈"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3个城市有关旅游的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发展、旅游配套规模、旅游环境和旅游创新这四个维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对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比。结果表明,武汉在23个城市中旅游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整体上环潘阳湖城市群旅游竞争力高于环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因此应协调旅游区域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4.
武汉1+8城市圈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城市圈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崛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武汉1+8城市圈,充分发挥武汉市作为中部特大型城市的吸引和辐射作用,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通过对武汉市1+8城市圈旅游资源特色的分析,总结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整合资源促进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协作营销已成为近年我国旅游营销的最大亮点,武汉城市圈生逢其时,但作为协同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环节,旅游圈协作营销目前尚未真正起步。从旅游圈资源禀赋与产品设计出发,分析目前旅游圈协作营销的盲区与不足,尝试提出武汉城市圈旅游协作营销战略模型,并作出营销策略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需要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机制体制.本文从武汉"1+8"城市圈的模式出发,阐述了如何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新机制体制,联动圈内9个城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为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发达的区域经济必然需要先进的区域文化与之相呼应,先进的区域文化也必然会提高该区域的综合能力水平,有利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武汉城市圈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联动拥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武汉城市圈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人力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区域文化不够系统化,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还比较保守等不足。武汉城市圈必须坚持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同步发展的理念,建立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共同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是新时期下产业循序发展的需要。实现文化产业开发与旅游项目建设的有机联系是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共繁荣的必然之路。从贵州文化与旅游产业联动发展中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出发,提出构建有效的政府体制以及行业、法律、保障、社会机制是促进贵州文化与旅游产业联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5-2015年武汉城市圈市域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圈内9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并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石市旅游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鄂州市和仙桃市旅游发展水平在2005-2015年波动幅度较大,而圈内其它6个城市波动幅度较小,呈现出波浪形变化形态,未来变化趋势不明显;武汉城市圈中心城市旅游竞争力总是强于边缘城市;现阶段,圈内东部城市旅游竞争力强于西部城市,南部城市强于北部城市;边缘城市旅游竞争力呈现出从东部率先提升,并顺时针逐渐提升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需要有理论上的指导。指导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哲学基础、动力基础、实施基础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哲学基础主要是协同论,动力基础主要有绝对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产业聚集理论等,操作基础主要有区位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网络开发理论等。用这些理论指导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将可促进区域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启动三年多来,通过集中推进5项重点工作和实施20多项专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起步时间不长,圈内各市之间起点不一,无论是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国内其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或城市群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武汉城市圈要正视差距,重点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武汉城市圈存在的产业结构层次低、圈内产业结构不均衡、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等问题,分析了如何从主导产业和产业布局两个方面优化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是孝感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奋力实现孝感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论述了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给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由此探讨了在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背景下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北职院)科学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鄂西圈的生态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是鄂西圈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当前鄂西圈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比较粗放,一体化开发比较落后,因此急需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这既是推动鄂西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支撑中部崛起支点建设的重要现实途径。文章通过对圈内八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鄂西圈旅游经济增长的发展规划,明确了旅游业为新的区域内经济增长点,整合旅游资源,开展区域内部各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推进圈内旅游业的发展,最终实现鄂西圈与武汉城市圈两圈,以及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发展带两带呼应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土地管理政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六个配套政策之一。创新土地管理政策,对推进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一系列依据,总结了国内各大综改区在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基本经验,进而结合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武汉城市圈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建议,以求通过在土地政策层面上的创新,不断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加强武汉城市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探讨了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外贸易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但利用外资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对外贸易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外资外贸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9个构成地区显现出不平衡性,外资外贸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及内资与内贸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武汉城市圈的对外开放力度,切实提高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的技术水平,突出武汉城市圈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的产业结构重点,合理推进武汉城市圈各地市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新批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圈中城市鄂州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该文认为,鄂州作为武汉城市圈中离武汉最近的沿江城市,也是“依武(汉)而昌”的新兴工业城市,理应率先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城市,并重点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规划、行政体制的改革和推进政策创新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品牌建设,孝感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要加大城市品牌建设方面的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品牌。文章通过对孝感城市品牌整合传播意义的分析,着重从新闻媒体、公关事件、名人效应等方面对城市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