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7
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专家简介:张泽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杂草鼠害与草地植保研究室主任,国家现代农业(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草地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真菌杀虫剂创制、草地害虫监测与防控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国家"十五"攻关、科技部、农业部、国家外专局、中日合  相似文献   

3.
杨雪 《华夏星火》2016,(8):21-27
7月的一天,北京阴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系主任张世煌与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张东兴教授在农科院作物所的大楼内又一次碰面,为接下来玉米种业与农机技术对接的会议做进一步的讨论.像这样的讨论,正越来越频繁.作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张东兴教授还是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岗位专家.在中国,玉米种业与农机的对接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的紧密,而形势又是如此的紧迫……  相似文献   

4.
正邓秀新,男,1961年11月出生于湖南宜章,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现代农业产业(柑橘)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果树顾问专家组组长,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邓秀新长期致力于柑橘细胞工程与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在他的主持下,中国首次建立起柑橘原生质体分离、细胞融合和培养及再生技术体系,揭秘了"甜  相似文献   

5.
大麦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为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2008年开展水稻等10个农产品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启动建设的4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1,(13):1-6
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增产粮食4866万余吨单产增加是全国平均的2.7倍——"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万钢要求把粮食科技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第一要务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今天在京联合召开"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主持。万钢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粮食科技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总结了"十一五"工程实施的成效与经验,并对做好"十二五"粮食科技工作提出了5点要求。他指出,在当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市场供应趋紧,粮食安全形势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必须认清"十二五"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全面系统部署粮食科技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粮食科技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第一要务;二是要突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3,(12):28-28
<正>近日,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办,长江中下游栽培岗位和南充综合试验站承办的"2013年丘陵山地甘薯机械作业(南充)演示会"在南充市农科院甘薯试验基地(西充)举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南充市农科院院长谢树果、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陈德全副处长参会指导,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甘薯栽培岗位专家李育明  相似文献   

8.
粮食流通产业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调控效率,提升粮食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从创新能力、技术市场、创新组织体系、市场结构等角度剖析粮食流通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加快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为促进中国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要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领域与关键技术,优化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粮食流通技术创新制度,健全粮食流通技术政策支持体系,加快粮食流通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种企转型     
夏青 《华夏星火》2014,(7):30-33
种企转型在业内已是共识,但如何转却有着不同的探索与心得。今年3月,中粮集团与荷兰Nidera集团正式签署协议,中粮收购Nidera51%的股权,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外界将此次收购对中粮集团带来影响的焦点对准其产业链建设时,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却认为,此次收购将对中国种业带来长远影响。张世煌表示,Nidera虽然属于荷兰公司,但主要业务在南美洲,重点在阿根廷和巴西。  相似文献   

10.
《华夏星火》2008,(4):50-50
山东省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组织专家分析全省粮食增产潜力,提出了小麦、玉米创高产目标,并在政策、科技、组织等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力争粮食再创高产。春节刚过,山东省就组织一批粮食大县的农业局长、  相似文献   

11.
官春云,男,蒙古族,1938年生,中共党员,1959年7月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任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油莱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国家油菜产业体系栽培营养实验室主任,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协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12.
宋洁 《科学中国人》2014,(15):62-64
正专家简介:崔金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室主任、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常务副主任,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和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研究。兼任农业部有害生物抗性风险评估与治理专家组成员、农业部棉花生产专家组植保专家、全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安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棉花学会理事等。  相似文献   

13.
由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中游北部(湖北)双单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自2006年1月启动。经过近五年实施,工作进展顺利,稳定并进一步扩大了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有效提高了水稻单产。储备了技术。增强了湖北省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专家简介:周常勇,1965年11月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科技委委员、  相似文献   

15.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技术战略与路线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技术战略和路线选择尤为重要.本文从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改造中低产田实现大面积增产、主攻玉米持续增产、主要依靠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种粮农民经济收益、粮食精深加工、节约和降低产后损耗、构建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国家战略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科学技术战略与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8,(12):1-1
近期,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们在兴化市姚家村水稻攻关试验田对扬州大学实施的精确定量栽培的杂交粳稻进行了实产验收。专家组对105.4亩丰产方抽取代表性田块严格丈量、收割、去杂、过镑,当组长黄义德按国家收购粳稻标准含水率折计,宣布“亩实产894.9公斤”时,全场一片欢腾。这一产量刷新了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兴化市水稻历史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7.
《华夏星火》2008,(5):37-43
在今年两会上,有一个数字格外引人瞩目——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今年"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307亿元,这一增长幅度历史罕见。国务院日前又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并出台了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10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4月14日,国务院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将与我们共同关注我们国家的农业和粮食生产,解读这10项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8.
去年入冬以来.四川降水稀少、冬暖明显,油菜早花问题突出.为了了解干旱与暖冬气候对油菜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技术对策,2010年2月27日,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四川省油菜创新团队顾问蒋梁材博士.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蒋敏副调研员,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科技界的神圣使命。南方地区特别湖南省的双季稻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专项课题“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以实现湖南省双季稻生产的持续丰产高效和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立足湘中东丘岗盆地区、湘北环湖平丘区和湘南丘岗山地区的区域特点和生产实际问题,针对双季稻生产中的产量潜力难发挥、产量水平难稳定、高产高效难协调、稻米品质难提高、单产难增加等问题,从长江中游双季稻区气候变化特点与适宜双季稻品种生理生态特性分析、双季稻“防衰壮籽”调控技术、双季稻“节氮抗倒”栽培技术、水稻绿色栽培技术体系、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湘南梯田梯度栽培技术、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双季稻“双超”栽培模式与技术、水稻产质同步提升技术、水稻镉积累防控技术等十个方面开展了双季稻持续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创新示范,课题通过五年的实施,成效显著。该课题由湖南农业大学承担完成,课题成果先后获得201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15年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20.
陈联寿.1934年3月7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先后担任中央气象台台长、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气象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第一副院长、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第21、22、23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理事、全国台风海洋气象专家工作组组长、国家攀登计划工程与技术科研重大基础研究TIPEX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兼职教授。1984~1995年曾任亚太经社理事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