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体育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则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开展教学工作。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技能和体能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一视同仁为理念,因材施教为方法教师理应心存一视同仁的仁人之心,  相似文献   

2.
<正>一、一视同仁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目标一视同仁是指教学中教师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放弃学困生、后进生,不纵容不偏袒优秀生等,是一种平等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指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践行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成功教育:让学生在各自基础上人人获得成功。成功教育符合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表现不一样,有的身体素质好,各项成绩都好;有的各项成绩都不好;有的某类成绩好,某类成绩差。特别是各项成绩都差的学生,从来没有获得过好的成绩,也就是我们说的体育困难生,经常遭受失败,久而久之,意志消沉,造成了恶性循环,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这时有些教师就放弃了这部分学生,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那么,对这部分学生怎么办呢?笔者认为,要从成功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正>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地尊重、关爱、呵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又要根据学生身体、生理、心理等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兼顾一视同仁与因材施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教育的公平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相统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因此体育教师对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在各科教学中都应渗透素质教育。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呢?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1)从学科教学目标的角度看,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使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但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优生,也有差生。一般来说,老师喜欢化生,肯在他们身上花功夫,而对差生则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结果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作为教师,应关心全体学生,以缩小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转化差生“八优先”陈志山陈铁炎转化差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想使那些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较好的体育成绩,就必须在教学中针对其特点,对他们优先进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一、优先关心对那些身体弱、素质差、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毫不费力就可以在体育成绩上达到优秀或满分;而那些身体条件差、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达到及格,更谈不上优  相似文献   

8.
跳远是以人体位移差的远度来计算成绩的运动项目。要跳得远,首先要有良好的速度和强大的弹跳力,而力量本身又是速度的基础。所以,跳远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速度和力量结合的结果;跳远技术则是这两者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在人体动作结构上的外部表现。学生掌握技术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学生从观察动作外型、认识它的技术结构、形成动作概念,到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认识并使力量、速度等项素质相应地得到增强,从而逐步建立动力定型,达到能够灵活自如地完成和运用技术的过程。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从不知到自由的转化,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跳远教学要  相似文献   

9.
如何造就良好的或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值得重视的。就笔者的体会,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要前提是靠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而做到沟通,应注意处理好下列事项。 1.一视同仁地对待各层次的学生。这除了教师本身的教态可亲,平易近人外,还要体现出教师的行为规范得到学生的理解。提问学生,辅导帮助学生,以至评定学生成绩等具体事项,都应力求做到不让学生产生心理疑碍。对待学生的偶发现象,如打架、争吵或受伤等,教师则要从爱护和尊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正> 辛思明同志在《中国学校体育》1994年第1期“教学门诊”中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一视同仁与区别对待的问题。现根据我个人对此问题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几声看法,与辛老师共同商讨。 1.我觉得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2.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情感的分配,对每个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在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理念 体育课教学,不能仅是教师单一教与学生枯燥学,而是一种通过教师的智慧与灵动的教,让学生快乐愉悦的学。“教”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而教,“学”为学以致用而学;“教”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而学。基于以上目的,体育教学时务必要凸显体育要素,即体育运动的根本所在--技术与技能的结合体。本课是一节水平二四年级学生的《上一步投掷垒球》(用轻物-小彩球替代垒球),投掷的目的在于“好、远、准”,“好”更多强调技术动作的正确掌握,“准”和“远”则基于技术动作正确掌握的基础上发挥技术的最大效能即技能。教学围绕这三个重要基点展开。或择取一二或逐一递进,一般而言,先技术铺垫后技能拓展。如,“好”→“远”(或“准”),亦可以“好”→“远”→“准”。  相似文献   

12.
<正> 跳绳是小学一年级的重点教材,而且还是必须考核的项目。但该项目对于协调性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学会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使全体学生尽快学会跳绳的基本动作,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传、帮、带”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传:就是教师传授跳绳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1 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因材施教在教学中 ,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差异性、顺序性、联系性的特点 ,注意个体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方法与手段 ,使学习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 ,给予关心、鼓励、多辅导 ,多帮助 ,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其学习信心 ,避免因学习上的困难导致心理挫折及心理障碍的产生。如在学生进行练习中 ,注意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词语 :“好”、“不错”等 ;也可让学生担当“小老师” ,使之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能获得提高。而对基础好、动作技能掌握较快的学生则应提出更高的要求。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积极发挥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也受教师形象的影响 ,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亲和力 ,那么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就高。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 ,能培养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积极性 ,因此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体质情况、运动能力 ,理解、尊重、关心、热爱每个学生 ,以理服人 ,以身作则。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 ,语言...  相似文献   

14.
袁跃 《体育教学》2002,(5):38-38
一、体育教师的品德修养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应具有为体育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敬业精神教师的无私奉献,表现在工作上应是严肃认真,不辞辛苦;在教学上应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他的言行往往既是真理,也是道德标准。教师对学生要表里如一,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要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这也是体育教师治学思想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向为体育教学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在教…  相似文献   

15.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速滑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我效能感与学生速滑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滑冰学习效果和滑冰成绩,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滑冰成绩好,而低者则差,建议在冰上教学中注意运用这一心理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要注重身教,在学生中产生良好的影响。二要注意警惕自己的言行。三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对他们要一视同仁,不歧视、不体罚他们。四要注意克服脾气暴燥;说话态度生硬;教育方法简单以及过份表现自己等毛病。五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牢记自己肩负的重任、不可误人子弟。六要时常告诫自己,认真踏实、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七要刻苦钻研业务,精心制定教学训练计  相似文献   

17.
有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投篮瞄准点教学训练的时候,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1)“穿针”投篮时的瞄准点是篮圈离自己最近一点(瞄准点就是指球要到达的地方)(2)碰板投篮时瞄准点因投篮时的角度、距离和用力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角度小、距离远,则瞄准点离篮圈高而远,反之则低而近,而两侧碰板投篮时,瞄准点更需自己在练习中体会。  相似文献   

18.
<正>一、捋清关系,化解教学两难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视同仁表现为:没有任何歧视,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因材施教表现为:根据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以及技能学习能力等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一视同仁保证了学生享受平等的教学,但班级中的学生普遍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身体能力等方  相似文献   

19.
纠延红 《游泳》2000,(4):25-25
“分层次教学法”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同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 ,区别对待地进行教学 ,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在同一教学班里 ,由于主观、客观、先天、后天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心理、生理、体能等诸方面存在差异 ,有上、中、下之分 ,有好、一般、差之别。“分层次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就是遵循规律 ,承认差异 ,避免“一刀切”。其目的就是在不同层次中求发展 ,让中等生学得好 ,上等生得到优化 ,激发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也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线。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 ,充分…  相似文献   

20.
经常有老师提出这样一个现实的常态课问题:“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一个教师上课,既要安排、照顾好全体学生的学习,又要加强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区别对待,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教师往往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由此所导致的后果也是无法预料的,特别是一些危险性项目的教学,教师往往犹豫不决,既要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的保护帮助上,又要兼顾分组轮换中没有照顾到的这几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