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乌鲁木齐"5·22"爆炸恐怖袭击事件为例,分析《纽约时报》在报道框架、修辞表达、信源引用、报道议题等四个方面,是如何对该事件进行呈现和构建的。分析表明,《纽约时报》的信息源大都来自中国官方和媒体,但其通过巧妙的"解释"呈现出一个简单化、刻板化的新疆形象。  相似文献   

2.
姜涛 《新闻记者》2001,(10):14-15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面对这样一个全球瞩目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国内的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等各类媒体反应迅速 ,及时、有效、准确地对这次恐怖袭击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充分表明国内媒体的应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国内受众的信息需求,而且使全世界在第一时间也能听到中国的声音。一、反应快速 ,报道及时此次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北京时间9月11日20:45左右。一架从波士顿飞往洛杉矶的美国航空公司客机遭到劫持 ,随后撞向世贸大厦的北部塔楼。事件发生后 ,…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英国伦敦议会大厦附近的恐怖袭击案件,标志着世界反恐怖袭击进入新的阶段.从另一个角度看,媒体在报道恐怖袭击事件的时候面临新的挑战. 恐怖袭击实际上是一种针对不特定目标的犯罪,其最大特点就在于,试图通过恐怖袭击引起社会恐慌,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英国首相第一时间宣布英国下议院如期开会,不让恐怖分子的阴谋得逞.然而,如果恐怖袭击继续发生,各国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4.
新华网作为国内主流的新闻媒体,在我国国际传播活动中处于关键位置。笔者通过对新华网英文版在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事件报道的案例分析,以国际媒体为参照,对比分析新华网在使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时的不足,针对其报道的内容单一、时效性差、信息传播技巧差等问题,提出引入众创新闻报道以扩展传播渠道、制定不同渠道差异化传播策略、精确定位目标受众、区分和强化受众互动等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丛  李天舒 《东南传播》2014,(11):128-130
2014年3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发生了持刀伤人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一经发生便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许多西方媒体颠倒黑白,打着"专业主义"的旗号进行了失实报道。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基础,以CNN、BBC、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四家具有代表性的西方主流媒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素材选取与叙事结构、"新闻专业主义"的双重标准和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民族问题的固有模式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加强国内媒体建设的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焦雅静 《新闻传播》2024,(6):109-111
媒体是报道事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民众获取民生生活信息和国家新闻实事的重要方向。尤其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当中,媒体本身的报道内容、报道方法和报道模式会直接对事件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为进一步减轻突发性事件当中负面信息对民生及群众生活的影响,需要合理利用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报道。而如何实现这一功能,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以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当中的、舆论引导功能为研究主题,在重点分析突发性事件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索,总结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当中所发挥的功能,探究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舆论引导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而快速实现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良性引导功能,为维持社会稳定和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宁 《记者摇篮》2007,(6):95-96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中直播节目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直播节目的时效性与真实感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直播报道到“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追踪报道再到伊拉克战争的全面直播,受众犹如身临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突发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席卷着整个世界:从“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到俄罗斯人质事件,从东南亚非典到印度洋海啸,从“苏丹红”食品危机到“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如何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报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暴恐袭击事件频发,从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到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案,再到广州火车站砍人事件、乌鲁木齐早市爆炸案,接连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不仅造成了大量各族无辜群众的伤亡,也导致了全国民众大规模的心理恐慌。这种不加区别地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行为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制造几个伤亡数字,而是通过制造极具轰动性和戏剧性的突发事件来吸引各类媒体的注意,进而借助媒体的报道将这幕由恐怖分子导演的恐怖戏  相似文献   

10.
杨敦显 《东南传播》2010,(9):122-123
本文以"瓮安事件"等群体性事件报道为例,分析媒体在群体性事件报道为更好实现媒体的报道责任,应注意的报道策略,即注意舆论引导,选择适当报道的形式和选择解释性框架。  相似文献   

11.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如何利用媒体微博在社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本文以2014年"3.0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案例,研究"@央视新闻"在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微博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引导舆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文婧 《新闻世界》2008,(12):78-79
“9.11”被视为“改变一切”的恐怖袭击事件,此后发生了数次局部战争,美国作为主要参战国将媒体纳入其全球宣传战略部署之中,从而左右了战争状态下的媒体报道。而“9·11”对战时新闻的影响又出于政府与媒体的共生关系一直影响着其后的非战争状态下的新闻报道,继而对全球化媒体产生冲击。本文从美国媒体由“无冕之王”到“牧羊犬”的蜕变,美国记者在“客观中立报道”和“爱国主义高涨”间的举步维艰,以及全球新闻传媒议程的构建由“他们的新闻”转变为“我们的新闻”来剖析“9·11”事件对全球化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郭金金 《东南传播》2012,(8):173-175
"11·16"甘肃校车事件具有事故严重性、群体特殊性、事件延展性等方面的特征,事故发生后,媒体进行了突出报道。本文以"11.16"甘肃正宁县校车事件为例,简要分析了事件报道中不同媒体在报道方式、报道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并对事件报道中各媒体间的互动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张新 《今传媒》2014,(12):41-42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媒体对此问题做了大量报道,但一些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存在不专业、不科学的现象,文章对目前媒体公共卫生报道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峥 《新闻世界》2012,(8):266-267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由于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影响力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重大,更深深的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执政,因而此类新闻的报道更需要媒体承担好责任。本文以近年来中国发生的大型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为例,分析我国媒体对于该类事件的报道现状,并围绕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应怎样承担好责任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立足于危机传播理论,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研究个案,从报道形式、主题框架、事件归因、新闻来源、报道基调、危机传播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在农村群体性事件议题上的媒介表达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深度效能的策略路径:应注意进行事件潜伏期的环境监测和危机预警报道;加强危机蔓延期的沟通协调功能和恢复管理期的社会反思功能;注意把握报道分寸、建设性地进行舆论监督;尤其是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等。最后对媒体建构下的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问题作了一定反思。  相似文献   

17.
谭亚明 《今传媒》2012,(4):56-57
媒体怎样报道家暴事件,有什么样的性别视角?文章以媒体报道的李阳家暴事件为例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近来媒体在家暴事件的报道中所采取的性别视角作了相关的分析。文章得出结论,目前媒体报道存在性别认知的困境,媒体工作者需要提高社会性别敏感及在媒体中推介性别平等的观念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钓鱼岛事件"从2012年4月到11月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要议题,对于此次事件各媒体都作了充分的报道。本文以新浪网对"钓鱼岛事件"的专题报道为例,分析网络媒体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策略并分析其采用特定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美国媒体“9.11”事件的报道和“9.11”五周年的纪念报道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与灾难事件纪念报道的差异,认为灾难事件报道注重时效性和准确性,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更注重深度分析和理性预测,提出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的具体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