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3·1昆明暴恐事件"的分析,对其引发的网民"群体极化"、部分媒体"失语"、政府在微博上公信力降低等舆情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减少舆情风险。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会、市场和主流媒体的协调机制,抓住舆论引导主动权和主导权是昆明"3·01"暴恐事件舆论引导的成功经验。暴恐事件舆论引导是一项涉及社会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的综合性社会工程,只有加强反恐宣传活动和普法教育,才能让暴恐事件舆论引导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发挥媒介市场对信息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让信息传播主导舆论引导。主流媒体用新闻专业主义报道消除谣言影响,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掌握暴恐事件舆论引导主导权。  相似文献   

3.
暴力恐怖事件是一种典型的社会风险。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3·01昆明暴恐事件和5·22乌鲁木齐暴恐事件的相关言论为研究文本,从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暴恐事件相关言论中构建了一组二元对立关系,即以暴恐事件受害者、@人民日报及其读者为代表的"我们"和以暴恐分子为主的"他们"的对立。@人民日报通过凸显评价框架、使用主语隐现的句子、选择带倾向性的指示词,将"他们"置于非正义的一方,并且通过选择民族团结、美好愿景等积极意向框架团结"我们",与"他们"对立。  相似文献   

4.
张焱  王波波 《新闻世界》2014,(11):180-181
暴恐事件产生的伤害不仅仅作用于无辜受害者,它更大的伤害,在于产生的民族隔阂、恐怖效应与社会恐慌。例如昆明"3·01"事件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一些媒体提到暴徒的时候冠以"来自新疆的恐怖分子",新疆的形象、新疆人的形象再一次受到损害。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在突发事件中,媒体担负着掌握核心话语权、消除不确定性、传播正能量等责任,以达到引导舆论、稳定社会的目的。发生于2014年3月1日的昆明暴恐事件是对当地媒体是否具备担负这些责任的能力的一次考验。本文以个案研究和内容分析法对昆明当地媒体新浪微博认证账号在"3·01"暴恐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疆心灵史     
《中国新闻周刊》2014,(19):14-17
5月22日新疆再次发生泯灭人性的暴恐事件。暴恐事件来自于极端思想。  相似文献   

7.
陈海燕 《现代传播》2015,(3):156-157
当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时,媒体的责任如何体现?2014年3月以来,在昆明、乌鲁木齐、广州连续发生的暴恐事件,不仅一再敲响公共安全的警钟,也给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展开了高难度考卷。以时事评论见长的《直播港澳台》系列节目,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公共安全事件的报道中,运用好新闻评论这把"利剑"——汇聚舆情、释放情绪,引导危机缓解,提高应对能力。本文尝试分析《直播港澳台》2014年以来对几起"暴恐"事件的报道,力求为传统媒体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凤凰网与天山网对2014年国内发生的暴恐事件的报道框架。本次研究围绕两网对于2014年的暴恐事件的报道数量、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来源进行框架的建构,比较凤凰网与天山网的报道差异,归纳出疆内外媒体对于暴恐事件报道的框架结构与规律,对于以后疆内外媒体如何报道此类突发事件起到一个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凤凰网与天山网对2014年国内发生的暴恐事件的报道框架。本次研究围绕两网对于2014年的暴恐事件的报道数量、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来源进行框架的建构,比较凤凰网与天山网的报道差异,归纳出疆内外媒体对于暴恐事件报道的框架结构与规律,对于以后疆内外媒体如何报道此类突发事件起到一个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推出了长约50分钟的英语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用大量真实画面展示了新疆面临的反恐局势。片中首次披露了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事件"、2013年天安门金水桥"10·28"暴恐案以及2014年昆明火车站"3·01"暴恐案的原始视频,以令人震撼的影像、铁证如山的事实和数据揭示了中国西部边陲安全形势之严峻,让全球观众认清了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和极端宗教等"三股势力"给全疆乃至于整个中国带来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以来,暴力恐怖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世界风险社会语境下,媒介是现代风险的主要建构场域,也是公众获取风险信息的主要来源,对于形塑公众风险感知、推进社会风险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和框架理论,对《人民日报》15年来关于暴力恐怖事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主流媒介如何报道暴恐事件以及建构暴恐风险景观。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月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云南昆明3·01暴恐事件。此事件不仅给许多人带来严重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引发全国甚至外媒的广泛关注。由于此事件非常具有代表性且符合媒体共振的原理,所以笔者选取此事件作为分析案例。笔者将通过媒体共振原理梳理整个事件脉络,以期说明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力使新闻事件一步步比较完整地呈现给受众,并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瑜 《新闻世界》2011,(8):304-305
"流言"是指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依据,而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消息①。它的传播方式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某些流言具有消极作用,甚至可能引起社会混乱。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群体极化现象均与流言的散播有关,可以说,流言已然成为群体事件的助推器与催化剂。本文旨在讨论在危机性事件中媒体和政府应如何有效应对流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个安静的小镇,然而一年之内发生了两次暴恐事件。《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色力布亚居住、追索两周多,不仅为了寻找暴恐分子在这个小镇精神异变的轨迹,还试图了解埋藏在这日常生活后的某种暴力的隐秘起源  相似文献   

15.
从历年舆情态势来看,公共安全领域一直是舆情的"重灾区",值得社会管理者高度关注。从"青岛输油管道爆炸"、"黄浦江死猪漂流"、"昆明暴恐事件"等重大公共安全舆情的演化过程来看,该类舆情有别于重大自然灾害舆情,其敏感性、复杂性、多源性使处置过程呈现新特征。此次"兰州水污染"舆情演化过程中,当地政府在处置上所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给此次舆情处置留下了多个"噪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公共安全类舆情处置的"标本"。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中国发生的几起暴恐事件引起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由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西方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难免会从自身的报道立场和目的出发,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对在中国发生的暴恐事件的解读. 为全面展现西方媒体对华恐怖暴力事件的报道方式,本文借助LexisNexis数据库,以Chinese terrorism或China terrorism为主题检索词进行检索,和人工阅读相结合,获得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的有效新闻文本32篇,分别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12家媒体.  相似文献   

17.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4,(6):1-1
正●据新华社对外部微博"中国独家报道"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消息,乌鲁木齐"5·22"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共造成39名无辜群众遇难,94人受伤。2014年5月23日,案件告破。实施此案暴恐团伙共有5名成员,4名现场实施犯罪的暴恐分子当场被炸死,参与策划的另1名暴恐团伙成员于5月22日晚在新疆巴州被抓获。●国家旅游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关于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根据公报,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组织737.65万人次、3711.42万人天,同比增长13.24%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为例,分析研究在突发事件频发背景下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现状和问题。政务微博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帮助政府实现了权威信息的实时发布,有效地遏制了突发事件中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但在信息传播互动性和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承担着信息公开的职责,能够帮助受众及时获知正确的新闻信息。本文作者以巴黎暴恐袭击事件为例,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公开,有效地防止社会不良情绪的泛滥等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20.
跨国传播的流言由于传播网络复杂、信息畸变严重、不易溯源等特点,与国内流言的传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跨国流言往往存在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辟谣更为困难。本文以"Momo事件"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从路径和内容两个方面探析流言的跨国传播过程,总结传播特色及事件造成的后果,并探究流言跨国传播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