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就是全球化,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保证,媒体人作为全体中华儿女中的文化先锋,更需要以中华文化本位的立场,承担起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责任,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履行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媒体人更要发挥舆论导向的宣传作用,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率先垂范,修已达人,做一个有道德的媒体人。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出版物,是适应精神文化领域生产和消费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发展的一种社会分工,在这种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编辑主体起着中介和联结的作用。因此,无论从整体出版工作还是从出版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传播关系,还是就与其改造对象——社会文化环境来说,编辑都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编辑主体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声誉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邵金远 《兰台世界》2007,(8X):60-61
本文试图通过对河洛文化的兴衰的研究得到一些对现今河洛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何加正 《传媒》2007,(10):15-16
网络媒体需要提高文化品位 媒体需要提高文化品位,因为媒体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邵金远 《兰台世界》2007,(16):60-61
本文试图通过对河洛文化的兴衰的研究得到一些对现今河洛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纪录片创作争论,大多离不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本从多个角度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纪录精品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辨证统一,纪录片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读过的一些新闻理 论书籍中,关于记者修养 的部分,放在最后的章节 加以阐述。 放在最后并无不妥, 因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 讲,研究新闻采写的规律, 毕竟是一个学术问题。不 论意识形态有多大分歧的 人,都可以同样进行新闻 的实践和研究活动,力图 掌握一些可以共同认识和 运用的规律。 但是,许多从事了多 年新闻工作的同志在反思 之时,又很深切地感到,仅 从方法论的高度来研究新 闻实践及理论,不易触其 痛痒,有难及根本之憾。这 就好像下水游泳的人,论 了半天的姿式,游得却并 不好。甚至还呛了几口 水。这时,人们会感到,怎 …  相似文献   

9.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 《编辑学报》1994,6(1):1-3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现代化问题是当前编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编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站在信息社会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对作为人类社会现象之一的编辑活动整体地把握,并从哲学意义上抽象出其本质的话,我们就会看到:编辑操作主要的是对不同形态载体信息进行加工,或者说是通过选题、策划、审查、缔构,使操作对象所承载的信息进一步优序化.  相似文献   

11.
所谓编辑的主体意识 ,就是编辑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积累传播人类精神文明成果 ,为人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意识。每一本优秀的畅销书 ,每一期精美的期刊 ,都蕴含着编辑的主体意识的发挥 ,没有编辑的主体意识 ,那么他所编辑的出版物就没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不被人们欣赏和认可。但是我们所强调的编辑的主体意识并不是编辑的主观臆断 ,自作主张 ,想编什么就编什么 ,也不是读者爱读什么就出什么 ,而是指编辑不为名利潜心于积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自觉的、使编辑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编辑的主体意识从内在本质上看是文化本体的…  相似文献   

12.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当今世界成为传媒的世界,电视曾凭借着视听兼备、内容详细易懂、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等优势,成为最具实力的传统媒体。电视节目是媒体和观众沟通的桥梁,编辑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电视编辑在编辑节目的过程中,既要突出主体意识,为节目注入鲜明的特色、突出节目的个性,同时还要考虑受众意识、结合观众的喜好,编辑出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编辑只有通过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的相结合,才能打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自主观念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广播和电视机,观众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被服务的对象,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在整理编排栏目时必须强化受众意识,同时也要坚定自我意识,目满足大众需求,正确履行一个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人主体意识的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姗姗 《图书馆杂志》2001,20(10):16-17,28
图书馆人的主体意识,是指图书馆人自身的学科意识,以及自觉的创造精神。当代图书馆人的主体意识突出地表现在几个方面的变化上:对于图书馆事业的职能与意义的认识,由单一服务的观念转化为积极创造的观念;对于图书馆工作特性的认识,由单纯的汇集和借阅书刊资料延展到全方位地汇集、处理和传播科技文化信息;对于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认识,由于对他学科较大的依赖性转向自主独立,与其他学科建立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人们可以以自己的喜好选择新闻形式,使得新闻媒体形式逐渐多元化,如除了报纸和广播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受众意识已然成为现代广播电视最主要的话题了,工作在电视广播岗位上的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将受众意识与主体意识结合起来,使广播电视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既能做到一定的主观又能迎合观众的喜好。  相似文献   

17.
编辑活动的主体是编辑,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在社会文化生产中,编辑活动的主体作用的特征是什么?它是不是也同其它的文化学科那样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文化力量而存在?近来,在编辑学研究的“圈子”里,称编辑为“家”的情形多起来了,这反映了急于提高编辑社会地位的愿望,但是成家的理论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要成为家,首要是应该具有一种强烈的学科意识,专注于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致力于发现、认识编辑活动本身的独立价值和重大意义,这种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拓,表  相似文献   

18.
19.
编辑的主体彰显与文化自觉——网络时代的编辑与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作为文化角色,其职业定位即文化的选择、传承、重构与创造。编辑读书除了修身养性的个体意义外,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凸显出编辑的主体力量与编辑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种对过度洋化和盲目追赶西方时尚倾向的一种文化的反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