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作为清末民初的著名报人、新闻理论家,梁启超亲力创办和积极参与的报纸多达17家。其在大量的办报实践中总结出的舆论监督思想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借鉴作用,并在后人的不断继承修正中熠熠生辉。梁启超被誉为“舆论界之骄子”,他并不抱残守缺,舆论监督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虽然部分理论现在看来有其局限性,但究其原因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从“喉舌论”到“监督政府”的舆论监督思想的提出与嬗变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三昧》2008,(1):48-49
四川理工学院中文系教师李华在2007年第11期《新闻知识》杂志著文指出:“喉舌”论是社会主义重要的新闻理论,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在新闻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但“喉舌”论的字面寓意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所以现今一些新闻工作者仍习惯把新闻当作一种纯粹的工具。对“喉舌论”的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完整的,我们应该对其本身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党中央、国务院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我重读了郭超人的《喉舌论》 (1998年再版 ),颇有收获。这部书中有几篇文章论述了开发西部地区新闻宝藏的重要性,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我们做好西部大开发新闻报道具有现实意义。一  西部地区,或者说经济发展滞后地区,新闻资源是不是就相对贫乏,可报道的东西就更少一些?郭超人指出:“我历来认为,在新闻报道工作上,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记者。落后的地区同样充满着新闻。我作为一个记者就是在一个落后的民族地区--西藏成长起来的。西藏经济虽然落后,但新闻资源异常丰富,是一…  相似文献   

4.
"喉舌论"是中国现代新闻学理论的三大支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核心内容。它作为我国新闻传播的指导性理论早已是新闻界的共识,长期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征文讨论广播电视的性质和任务。这个题目出的好。这种学术性讨论,有利于打破广播电视工作者思想上的禁锢和理论研究“唯上,唯书”的沉闷空气。建国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理论研中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不论命题的提出还是对命题的研究很多是唯上唯书的。如广播电视的性质是什么?人们往往只是照引文件中说的,把它们当作“标准答案”。如何对其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社会动荡,个人的心性诉求不可能长期被社会权威结构忽略。由于,我们懂得,后者在中国未来几十年将主要以官僚政治的方式存在,于是,我们知道,前者在未来将主要以公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以“小”著称,媒体关注细小的民生新闻以后,会不会舍弃媒体的“喉舌”功能?笔者认为,媒体推崇民生新闻和媒体的“喉舌”功能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广播电视媒体推崇民生新闻,只是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具体化,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以后媒体“喉舌”功能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或者方式。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好好研究并正确把握民生新闻与媒体“喉舌”功能的关系,以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来表现媒体的“喉舌”功能,不弱化或丧失其党委政府的“喉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8.
坚持喉舌性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我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所必须遵循的,也是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牢记的。在历史发展的新的时期,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义不容辞地履行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耳目喉舌”其词.近些年越发为公众所知。一般概念上。其含义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史实.浅谈“耳目喉舌论”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新闻道德     
本文通过对与新闻道德发生联系的道德核心及其形成过程、新闻道德与社会经济活动方式、与新闻制度之间关系的若干个层面的剖析,论述了新闻道德在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新闻制度的同时所具有的独立形态及其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子生 《新闻三昧》2004,(1):17-19
有新闻学者肯定地断言:“新闻不是宣传”,理由是:“记者是与事实,而不是与观点打交道。”持此观点者主张“新闻等同于事实”,应是“事物本来面目的自然呈现”,不应“包含意见和倾向”。这种“新闻不是宣传论”  相似文献   

12.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兴亡历程在世界近代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共对于新闻的公开性把握的尺度问题上出现的失误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舆论伏笔。苏联作为实践社会主义的制度的先行者,它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反思。我国在大力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捍卫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防止这种权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环境是新闻传播活动赖以进行的多种条件和状况的综合,也是一张无形的控制新闻传播效果的网络。所以,在新闻传播中要重视新闻的传播环境,特别是其社会环境。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批判理论认为,媒介不仅是国家话筒、权力工具,它还是国家加以利用维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甚至他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直接履行社会控制的职能,维护国家统治的合理性。固所以,媒介的强大功能与我国近代以来直到如今的传播环境决定了我国媒介“喉舌论”演绎至今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军,新闻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以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严肃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石月平 《视听纵横》2004,(1):115-116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传媒具有双重属性,既有宣传功能,又有产业功能;既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重要的思想化阵地,又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化产业。具有政府媒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诞生和崛起,网络文化进入“全民围观”时代。围观不仅仅在改变着社会话语权力,也在不断冲击着新闻行业,改变着新闻的价值评判标准,报道的非理性倾向逐渐消解着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人文关怀的缺失更导致新闻道德的沦陷,进而催生了新闻取向的种种嬗变。  相似文献   

17.
"一次不实报道就能让农民桔子卖不动""一篇虚假新闻足以阻挡上市步伐""一波走偏的舆论竟能导致社会不敢扶老人"……行走在基层,总能听到不少人对新闻不良现象的吐槽。他们的微观感受,在媒体那里折射的正是道德滑坡的笔端、责任缺失的镜头和没有灵魂的点击率。可以说,正是这种"新闻雾霾",把社会生活空间污染了。而这个污染的源头,则是从一些媒体人的心灵蒙尘开始的。如何净化心灵?如何强化职业伦理?如何让道德约束刚性起来?新闻  相似文献   

18.
王唯先 《传媒》2024,(3):55-57
在数字革命狂潮之下,“元宇宙”逐渐从科幻概念走向现实之可能,并随技术的发展不断具象化,但在各界热烈期许中偏向的分歧也随之展现。本文引入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分析目前中国与西方对元宇宙之期许存在的差异,考察集体主义融合向度与个体主义游戏化向度之间的分化,并讨论其可能促发的影响与问题。  相似文献   

19.
姜赟 《中国广播》2015,(2):94-95
"一次不实报道就能让农民桔子卖不动""一篇虚假新闻足以阻挡上市步伐""一波走偏的舆论竟能导致社会不敢扶老人",可以说,正是这种"新闻雾霾",把社会生活空间污染了。而污染源头,则是从一些媒体人的心灵蒙尘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