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发言人,即“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概念及其建立 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对新闻发言人的定义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此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①这说明新闻发言人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结果,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使政府的活动更加易于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由于互联网推动人际传播的发展,导致大众传播本身面临很多考验和挑战.两种传播在新闻真实性等方面的能力,决定和影响着各自的未来和变化,也是其存在发展的最终价值体现.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在未来很有可能进行互相转变,并且相互支撑、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蒋梅梅 《新闻世界》2014,(11):198-199
在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带动了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各大中型企业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对新闻发言人的传播功能认识不到位,经验不足,使企业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只有正确认识建立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必要性、把握好企业发言人传播功能,才能让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企业公关宣传中展现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丁晨 《东南传播》2010,(3):74-75
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单纯发布信息逐步演进为政府与公众进行对话沟通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改进政府工作方式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信息公开时效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将借助近些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传播模式原理解读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助于廓清认识、健全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明德 《东南传播》2010,(12):16-19
立足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传播理论背景,考察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及相应的角色意识、角色技能和功能承担,政府新闻发言人应是集组织界限沟通者、符号整释者、舆论引导者、控制者、说服者、政府形象代言人和信息代理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社会角色扮演者。  相似文献   

7.
邓建国 《新闻战线》2020,(12):80-82
新的虚拟现实时代,信号经由5G信号传输,通过智能手机和VR头盔接收和再现。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中介化人际传播的快速发展,与面对面人际传播相比,中介化人际传播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互联网作为媒介对人际传播中的信息有过滤作用,导致沟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应在充分发挥中介化人际传播优势的同时,提升信息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走向法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始,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20年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保证公民知情权,加强公民参政议政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新闻发言人制度是  相似文献   

9.
10.
朱斌 《新闻窗》2011,(1):38-39
近十余年,都市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但在其“红红火火”的背后,却存在着隐忧:以社会新闻立报的办报方针已导致“小报”形象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家长里短的报道内容已不适应新兴的中产阶层受众的口味;通俗化的办报风格已严重制约了报纸品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新闻发言人认为,对新闻发言人应借鉴医生、律师等行业的做法,实行职业准入制。2012年10月份,笔者专门对政府新闻发言人进行了一次跨省域的全国性调查,收到了52份有效样本,调查样本分别来自江苏、贵州、湖南、浙江、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九个省份。  相似文献   

12.
“微博问政”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13日,我国外交部开通了一个名为“外交小灵通”的微博,开博仅6天就吸引了2万多网友的关注。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部委开通的微博。其实,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态就已备受追捧。到2011年两会,短短140字的“微信息”已成为网民关注两会的重要渠道。微博的低门槛、低成本,让更多的人有了话语表达的便利,从而使信息发布的手段更加简单且数量更为庞大。正由于微博这个新兴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多种优势,因而以报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面对微博问政迅猛发展的势头时,既要有面对大众传播新形态的危机感,又要在保持固有价值并发扬光大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微博问政与自身新闻传播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危机传播中的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校危机事件频频爆发。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将云南大学卷进危机漩涡,事件刚落幕不久,“北航招生黑幕”、复旦经济学院院长“落水”等事件接踵而至;2005年,江西旅游进修学院遭债务“逼宫”等高校危机事件爆发;2006年,杭州某些女大学生网上卖淫、国家审计署发布18所高校违规收费(其中北大、清华大学、人大等名校也榜上有名);2007年,复旦大学“抄袭门”事件、北大“恒甫门”事件,等等。上述事件呈现出危机事件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发展的一种常态现象,面对可能的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大概最痛苦的是各地第一频道——新闻综合频道的老总和他的团队了。既要出色地完成一波接一波繁重的政治任务,又要有优异的市场表现;既要严格地讲政治,又要娴熟地闯市场,这本是一项很难调和的工作,但如果还是一如既往光讲政治,不在讲政治和讲市场上寻求一个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5.
周浒 《新闻世界》2010,(6):116-117
照相机正在介入、组织和建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公民摄影记者是指通过利用大众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用照相机、手机拍摄的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新闻事件的公民。他们所从事的新闻摄影活动即公民新闻摄影。公民新闻摄影有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发布模式。我国各级各类新闻发布会通过及时通报疫情进展、解读政策条例、回应群众关切,在科普辟谣、舆论引导、稳定民心、提振信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我国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新闻发布效果的有力彰显。  相似文献   

17.
陈勇 《新闻前哨》2008,(8):80-80
“说”新闻以一种平等、轻松、接近口语的表达样式取代居高临下、正襟危坐的播音方式,语言样态不受限制.语体结构松散,对语境依赖性强,是新闻播音表达样式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8.
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传播是一种人类社会信息的交流方式,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向社会公开传播各种信息。如何通过传播彰显地级市的地域特色?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撰写新闻稿件时加以细致研究。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新闻从业经历,浅谈怎样在传播中彰显地级市的地域特色,从而提升地级市的新闻传播和文化魅力,希望对新闻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郝晓云 《今传媒》2007,(5):60-61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后,短信便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个人通讯工具.2005年底,我国发送短信总量为3046.5亿条,平均每天有9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间传送,而2000年短信发送量为十亿余条,六年间增长了300倍.(1)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E-mail、网上聊天之后的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手机短信在人际传播中的地位如果对所有人际传播活动进行一个归类的话,可以把它们界分为两种类型:1.面对面的交谈;2.通过媒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很明显,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借助移动通讯手段来完成的现代信息交流方式,是属于人际传播的后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