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欣  张辉  熊飞 《大观周刊》2012,(18):290-290
4月19日,印度宣布从惠勒岛试验场成功试射一枚“烈火—5”型弹道导弹,弹头落入印度洋,其射程可覆盖亚洲和欧洲东部,导弹还可携带多核弹头。这表明印度继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中国之后,成为第六个掌握洲际导弹技术的国家。众所周知,导弹发射需预先设置发射方向,那么,印度 “烈火—5”的战略指向将为谁呢?中国。这就迫使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宋明亮 《军事记者》2006,(10):I0002-I0002
笔者曾在纪念第二炮兵组建40周年摄影展上,有幸见到了许多反映二炮部队风采的摄影作品,其中蔚为壮观的导弹发射阵地、雄浑大气的导弹起竖场景,以及导弹发射瞬间气势磅礴的喷吐烈焰等,令人过目难忘。而这幅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特别美,它在静谧中显示导弹的威严,在五彩斑斓中显示阵地的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从摄影技巧来看,作品的成功之处便是曝光控制恰到好处,暗调和高光比例协调,使得照片中影影绰绰的山峦、淡蓝色的夜空、三色信号弹、起竖后的导弹,以及战车灯光在夜空中划出的一道道优美弧线等构图元素明暗得当、层次清晰,…  相似文献   

3.
成文军 《军事记者》2010,(3):I0002-I0002
在军事题材摄影中,炮弹在火光中飞出炮膛、导弹喷射着火焰冲出发射管等场景,都是摄影者不懈追寻的精彩瞬间。《中华神盾》的作者正是选取了舰载防空导弹发射的一个瞬间。舰首的防空导弹从发射筒腾空而出,在前甲板的装备和宽阔的碧海蓝天映衬下,给人强烈的动感和十足的冲劲。  相似文献   

4.
早在半个多月前,人们就开始谈论朝鲜试射导弹的可能性,美国媒体天天刊登间谍卫星偷拍的朝鲜导弹发射基地图片。美国人的惊恐来自一个射程可达阿拉斯加的远程导弹。美国的强硬派政客甚至要求布什政府针对朝鲜可能发射导弹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5.
亦兵 《军事记者》2001,(3):41-41
这幅作品表现的是舰舰导弹实弹发射,画面精彩壮观。作者是从发射舰艇的后侧位置拍摄的,将舰艇处理在画面左侧位置,留出大量的空间表现大海和蓝天,也给导弹飞行的弹道和方向留出了空间,这在摄影构图原理上是非常符合视觉欣赏习惯的。导弹发射的瞬间,抓拍准确适时,飞行的弹体和尾部的火焰表现得恰到好处。导弹喷射出的火焰和烟雾将舰艇照亮,渲染了实战的气氛和新型武器装备的威力。   《霞光辉映舞蛟龙》是一幅环境烘托到位,现场感强烈的难得的海上导弹发射摄影佳作。 (摄影 张金明 ) 《霞光辉映舞蛟龙》赏析@周朝荣  相似文献   

6.
弹道导弹由发射到命中目标的过程可分为4阶段: 1.推进上升阶段,导弹发射到助推火箭燃烧完毕之前。  相似文献   

7.
河内 《航空档案》2004,(11):34-36
垂直发射的舰对空导弹已经成为世界海军装备的主流,发达国家大批新造舰只和在役舰只都开始安装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而在中国海军1990年以后大量建造并装备防空导弹的通用驱逐舰和护卫舰上,却依旧采用倾斜发射装置发射“海红旗-7”和“红旗-61”近程舰空导弹。在2005年出现的新型通用驱逐舰上.安装的也是从俄罗斯引进的9M38和9M38E倾斜发射系统。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安装“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和一型护卫舰正在建造试航中,这两型舰只上采用的是何种发射系统?  相似文献   

8.
王淼 《档案天地》2013,(6):35-40
早在公元1368年,我国明朝的"万户"就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试验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但星移斗转,600多年过去,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却被欧、美抢先发明,他们踏着当年万户试验火箭的脚印,向现代火箭、导弹发起了进攻。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制出了V-2导弹,然后是前苏联、美国在德国的V-2导弹基础上,开始了现代火箭、导弹、卫星和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掌握了现代导弹核技术的美、苏两国.并没有将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都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不是用于本国的安全和自卫.而主要是用于对别国的武力威胁。如50年代初.美国就曾经企图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一度恶化,赫鲁晓夫等也曾企图对中国使用导弹核武器。  相似文献   

9.
李奇 《航空档案》2004,(9):6-10
目前,台湾三军作战系统已基本实现导弹现代化,其中,海军战舰部署了“鱼叉”反舰导弹和“标准”防空导弹等武器,陆军部署着“霍克”防空导弹、“爱国者”防空导弹和“毒刺”肩射防空导弹等,空军部署着“天剑”一、二型和“魔术”二型等空战导弹。此外,台湾最近已经开始部署美式AIM-120中距离空战导弹。  相似文献   

10.
“精准”是关于火箭、导弹发射之类报道中的常用词。近来结合参加评报对新闻标题制作进行了一番研究,我感到将“精准”一词沿用到对新闻标题制作的评判上很有必要,也颇为适合。  相似文献   

11.
乘风破浪,震震开天。舰载导弹发射是一种十分壮观而又惊心动魄的场面,不管从摄影创作,还是从新闻报道来讲,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那么,当这种机会来临的时候,怎样才能准确把握,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最佳瞬]司形象呢?结合本人几年来10余次现场拍摄的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一、出航前的准备舰载导弹发射是一种严格按时间协同实施的军事行动,大都在离.岸较远的试验或训练海区进行,摄影者必须在规定离岸时间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摄影器材的准备。选择器材的基本标准是便于携带,性能可靠,机身可选用坚固…  相似文献   

12.
凯凯 《航空档案》2004,(4):43-44
1958年9月24日.台湾国民党军队F-86F型战斗机突然窜入台湾海峡上空,向我歼-5战斗机首次发射了导弹。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红外格斗导弹“响尾蛇”,型号为AIM-9B。那么.这种红外格斗导弹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3.
l977年是东西方冷战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前苏联瞄准西欧国家的只有老旧的SS-4和SS-5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只能携带一枚精度不高的弹头,而且必须依赖固定发射井。但就在这一年,西方情报机构突然发现,苏军装备了一种SS-20型中程导弹。这种全新的导弹可携带3枚分弹头,命中精度极高。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导弹采用机动发射方式,还可以再次装弹发射。前苏联的对西欧国家的核威慑力因此成倍增长。莫斯科似乎也知道这种新式导弹的价值,两年后,苏军装备的SS-20已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数量。北约对此深感恐惧。  相似文献   

14.
与成功拦截德国V-1飞弹的作战实践相比.盟军拦截德军V-2弹道导弹的努力近乎徒劳无功。盟军轰炸了德军导弹试验场以及导弹制造,发射和存储设施、但对V-2导弹的活动没有形成任何影响。虽然盟军当时在总体上掌握了制空权:但盟军摩中力星从未能够成功打击单一的德军导弹发射郭队。虽然V-2导弹是一种大型发射装置,但实践证明它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及隐蔽性。德国而临的技术难题(而不是盟军轰炸)迟滞了V-2的部署。  相似文献   

15.
徐斌 《新闻实践》2011,(6):F0003-F0003
这么多年来,我国火箭、卫星一次次骄傲地升空,大家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火箭"标准照"(见图一)。而在今年的第七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获奖作品中,出现了一幅火箭的"生活照"(见图二),它拍摄的是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这幅照片的作者是《武汉晨报》的史伟。  相似文献   

16.
5月2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称,朝鲜当天“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在最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朝鲜已经先后进行了“卫星”发射、核试爆和多次导弹发射。  相似文献   

17.
仅仅过去了半年多,朝鲜就宣称,已经解决了卫星发射的技术难题。此前,许多人认为,经历上次失败后,朝鲜会用一次核试验来挽回脸面时隔半年,朝鲜将再次发射卫星的消息,触动东北亚乃至全球的敏感神经。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发言人12月1日表示,朝鲜将在12月10日至22日期间发射自主设计制造的"光明星3号"二期应用卫星。  相似文献   

18.
刘晓军 《航空档案》2005,(10):51-53
透过西方主导的国际媒体网的报道,许多人对单兵肩射的美国毒刺防空导弹并不陌生,但是假如你没有参观过珠海或北京航展,那么你很可能就不知道,国产单兵肩射防空导弹,以及其发展型防空导弹早已经赶上和超过了美国毒刺防空导弹。  相似文献   

19.
发射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模式,两者相比,无线发射技术更有优势。无线发射的成本较低、操作性较强,是在有线发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结果。这些创新使得无线发射技术难以受到技术层面的局限。如今,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运用广播无线发射技术,甚至一些偏远的农村,也依然受到无线发射技术的惠及。随着近年来农村无线发射技术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的人们都可以享受到清晰的电视节目和广播信息。本文主要针对无线电视发射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进行预估,希望借本文可以为无线发射技术研发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八一 《航空档案》2003,(5):41-42
冷战开始后,美国一方面全面研制各种核武器,另一方面,全力开发核战平台,包括潜艇、战机和火炮等。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对付前苏联的空中威胁,加紧发展战斗机核战手段,包括研制战斗机发射的空对空原子导弹等武器。1957年5月,美国空军配备原子弹的战斗机F-89J中队开始部署,主要配备在美军防空司令部。美军战斗机配备原子弹不久,为了检验其实战能力,特地进行了真原子弹的空中实爆。最近,美国军事刊物披露了美军战斗机进行的唯一一次空中实爆原子弹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