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小说自1908年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主人公安妮也成为"最令人感动和最可爱的儿童形象"。为什么一个红头发的小姑娘能够承受时间的考验、穿越空间的阻隔而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呢?本文拟从取材、人物、环境三个方面探讨《绿山墙的安妮》之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2.
【作品简介】《长袜子皮皮》是瑞典儿童文学作家阿斯特里德·林格伦的童话代表作之一。像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一样,让林格伦蜚声世界的《长袜子皮皮》写作的缘起是给自己7岁的女儿卡琳讲故事。1941年,女儿卡琳因患肺炎住在医院,林格伦守在女儿的床边。女儿每天晚上都要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有一天,  相似文献   

3.
《绿山墙的安妮》与《海蒂》分别是加拿大作家蒙哥马利和瑞士作家斯比丽的代表作。在这两部儿童文学名著中,作者建构出的安妮与海蒂这两个孤女形象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不同。一方面,安妮与海蒂在性格上都有着幻想与现实、独立自强与依赖他人的双重特质。另一方面,由于斯比丽为海蒂设置了都市生活的经历,因此海蒂比安妮拥有亲近自然的特征。而随着年龄增长个性也在不断变化的安妮又比一成不变的海蒂更加丰满真实。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2010,(4):59-60
一、内容简介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十一岁的孤儿,一头红发,满脸雀斑,整天耽于幻想,不断闯些小祸。马修和玛瑞拉是一对上了年纪的独身兄妹,本想在孤儿院里领养一个男孩来帮忙,没想到却阴差阳错地收养了一个女孩——安妮。  相似文献   

5.
新千年暑假,我与女儿去逛新华书店。在“儿童文学”书架上,我一本本地翻着。“长袜子皮皮”——多么熟悉的名字!“皮皮”是世界儿童文学大师林格伦《长袜子皮皮》中的主人公,她野性、狂放、恣肆,是“大师理想中各天性都获得正常发展的孩子的一个假定性形象”,在儿童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当时的教育界和家长们中间曾掀起一股“皮皮旋风”。书的封面是皮皮的形象:翘着两条硬邦邦的辫子,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套描写女孩成长的系列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对自然强烈的诗意描摹令人神往,对乡村纯朴生活,对人物幽默的刻画引人入胜。尤其是作者对书中女主人公安妮灿烂阳光般美好性格和浪漫情怀的独特塑造,令人心醉。小说问世近百年,已被译成数十种文字,畅销西方经久不衰,还多次被改编成电色、各种年龄的读者,尤其是千百万女学生的心。浙江文艺出版社已先后出版了系列小说中的前四种:《绿山墙的安妮》、《少女安妮》、《女大学生安妮》和《风吹白杨的安妮》。送给女孩的名著 《绿山墙的安妮》系列小说出版@路妮  相似文献   

7.
作为霍桑首次创作的儿童故事,《小安妮的漫步》并非屈服于市场成规的“粗制滥造”之作。文章集中展现霍桑进入儿童文学市场后雄心勃勃与不安焦虑并存的复杂情感,形式上,该作既模仿畅销作“彼得·帕利故事集”框架结构、融合感伤教育与家庭元素,又展现了对该类成规的质疑与嘲讽;人物塑造上,霍桑以叙述者进入公众凝视后的窘迫隐喻其本人越界入侵儿童文学领域后的焦虑;在形式与人物角色上所呈现的矛盾性指涉霍桑身处商业市场中的异化与撕裂,这亦是30年代不稳定的美国文学市场中严肃作家艰难谋生境遇之缩影。  相似文献   

8.
古嘉惠 《考试周刊》2012,(61):15-16
《绿山墙的安妮》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孤女的成长故事,百年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欢。本文从人物个性、补偿心理、教育意义三个方面对《绿山墙的安妮》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它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经典《长袜子皮皮》的热闹风格可以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加以探讨。这部童话在场景、语言、情节等方面,都呈现出寓庄于谐、反传统反权威、正反同体等倾向,而这些都是狂欢化精神的本质特征。因而,在童话表面的热闹喧嚣背后,实际上寄寓着作者对儿童现实处境及真实心态的深刻思索。也正是这种深植于西方文化传统的隐秘的狂欢化精神,赋予《长袜子皮皮》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接受理论将文学批评理论的关注焦点由重作者、作品转向重文本--读者关系,认为文学作品只有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儿童文学的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本文以《绿山墙的安妮》中风景描写的翻译为例,研究了接受理论祝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叙事学角度解读《骑鹅历险记》、《长腿叔叔》、《绿山墙的安妮》三部儿童文学作品,旨在更好地研究成人与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与接受过程中的差异与冲突。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批评与阅读指导实践中,理论界为抗衡市场带给文学的负效应,频频使用纯文学、俗文学等词汇。"俗",往往和"畅销书"、商业化关联;"纯",往往和"经典"、神圣化关联。以精英意识介入儿童文学批评,屏蔽了大众文化的时代背景;"畅销书"与"经典"之间,亦不存在壁垒与等级;儿童个性化的阅读品味,更非单一的拜读经典模式即可培养。失之于简单化的言说方式,造成理论本身的种种不自洽。  相似文献   

13.
亚洲儿童文学作家和西方儿童文学作家的理想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在全世界赢得尽可能多的读者。衡量亚洲儿童文学的品质,不可避免地要置于世界统一的评价尺度之下。中国和日本都需要汲取偏离世界统一的儿童文学评价标准、脱节于世界儿童文学潮流的历史教训,并重视世界普及率对东方儿童文学的严峻挑战,力求改变西半球儿童文学远强于东半球儿童文学的现状。安徒生儿童文学奖和林格伦儿童文学奖的设立,已经把世界儿童文学的统一评判标准具体化,东方儿童文学改观世界普及率的努力因此也就有了遵循的依凭。  相似文献   

14.
林格伦早期童话“长袜子皮皮”系列是对传统的教育主义儿童观的超越,而“小飞人卡尔松”形象标志着林格伦童话的第二次突破,不仅使孩子还原成孩子,还让儿童与成人在童心交流中彼此和谐相融。寻找理想的儿童和成人以及他们之间合理的相处模式是林格伦童话的变异言说。同时,在林格伦童话中交织着“儿童反儿童化”以及“成人反成人化”两种倾向,对中国“热闹派”童话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正是林格伦童话的创新精神与变异色彩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桂文亚众多的包含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对大陆儿童文学最具启发意义的是她以自己童年为背景创作的儿童小说。这些作品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不是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将童年想象得如何美好,而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从人生的角度看童年,将童年成长中与美好相伴的压抑、失望、焦虑无饰无讳地表现出来,质朴无华中有一种透视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发现"是五四现代性"祛魅"过程中的一大贡献,由此揭开了儿童文学的迅速发展。五四时期儿童文学也出现了种种"复魅"的迷失。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主要贡献还在于儿童视角的使用。儿童视角丰富了小说叙事视角,虽然存在着视角运用的越界,却给中国现代小说增加了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a great deal written about the theor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aders and books. This article is an attempt to continue the debate. It includes a brief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feminist theories of reading. The main focus of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classroom observations of a class of 10-11 year-olds reading and discussing the book Bill's New Frock by Anne Fine. The opinions expressed by the children appear to confirm the view that girls and boys are treated differently. The reading and discussion of the book raised awareness of these differences. The question raised is: How can children be taught to read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18.
考察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大师巨擘们关于儿童的年龄限阈观,发现他们的论述大都是各执己见的。这种现象对中国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建设是不利的。为了确保在当代儿童文学基础理论中关于接受对象描述始终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对象标杆,当下学界不妨以模糊量化数据的方式建立一个关于儿童年龄限阈相对统一的权威的话语表述。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化"趋势要求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加强儿童文学课程的建设。构建全新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势在必行。层递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地域性是构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