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从“儿童文学”视角入手,撷取唐诗中表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的作品与读者分享,以期为古典诗词的诵读和传承提供新视野,为今天的小读者提供了一片纯真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
从儿童文学视角探讨《镜花缘》的奇异世界,从而揭示作品中蕴含的奇异和有趣的儿童文学特色.从奇异世界之奇和奇异世界之趣展开论述,揭示《镜花缘》吸引历代儿童读者的原因,以求拓展《镜花缘》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88):12-13
随着"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提出,儿童视角为现代文学切入创造了空间。《草房子》透过儿童的视野重新诠释、图解外在的世界,蕴含儿童的生命特征和体验。朦胧的爱情、友情、亲情的体会与感悟交织成儿童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4.
丹妮的话:我喜欢画画。三岁前我就喜欢画画。爸爸跟妈妈说给我请个画画老师。妈妈的话:丹妮很乐于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她眼中的缤纷世界,捕捉奇妙而有趣的童话梦境。从一两岁开始神笔就已经成为她最有力的工具,向世界宣告丹妮来了。  相似文献   

5.
杨雪  王静  崔学军 《海外英语》2011,(15):279-280
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把语言就是隐喻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使隐喻从此正式纳入认知科学的新领域。隐喻的认识源于日常经验,这种认知系统构成了语言运用的心理基础。诗歌是隐喻的海洋,唐诗更是中国诗歌的精华,该文以唐诗为基点,借鉴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主要内容对唐诗中的概念隐喻、换喻、拟人化和通感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和一些注重儿童阅读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明显不足。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被问道“你是否经常读书”和“你现在经常读的是什么书”时,接近65%的孩子回答除了教科书和作文书,他们几乎从不看书,另外有25%的孩子承认自己只看图画书。孩子们受环境的影响,极少阅读文学作品,许多孩子甚至连基本的儿童文学作品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7.
<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其贯穿古今、融汇中西的创作思路为作品奠定了坚实而独特的基础,使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分析、借鉴<牧童短笛>的创作理念对当前的文化建设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领域的翻译相比,儿童文学翻译相对缺乏系统的翻译理论及研究。本文以著名儿童读物《彼得·潘》为研究对象,选取翻译家杨静远的译本,从Neverland岛名翻译、场景刻画、动作描写以及对话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从而探索翻译目的论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儿童文学的目标受众有其特殊性。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与译文受众的重要性,可以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是专门为儿童群体创作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译入过程中,译者还应着重对标儿童读者所具有的教学影响力、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译者还应该站在儿童的视角进行考虑,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对原文深入理解分析,以便用该群体喜欢看到和理解的语言和人物来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要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主张“功能对等”,不追求文字表面的一一对应,而是将目标,即效果和意境,致力于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奈达所主张的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翻译时使功能与形式相平衡,所以需要用最自然对等的语言去实现源语言中所要传达的讯息。[1]文章节选国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彼得兔的故事》,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对《彼得兔的故事》翻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0.
《诗家三李论集》包含着余恕诚几十年来对唐诗的一系列宝贵创见.余恕诚之唐诗研究,在艺术造诣、史料价值的鉴识等方面,体现出灵心直凑单微,发前人所未发的特色;在文学史宏观、文献史宏观等方面,则是体现出巨眼见微知著,发前人所未发的特色.这两大特色,既是各具价值的,又是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11.
苏金山 《广西教育》2010,(25):14-14
华衡小学是一所具有千人以上规模的学校,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铁路各站段职工家庭,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乡镇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学生学习自觉性欠缺,自由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功能看,侗族民歌与当下文人诗普泛化的差异原因表现在:前者是负载社会功能的,而后者偏于对形式审美性的刻意追求。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93):100-101
儿童文学作品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的重要读物,其翻译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笔者的亲身翻译实践,以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的《水孩子》一书的汉译为例,从功能目的论角度对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根据目的论之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三大法则,提出了直译加注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双语文学创作有着极为强烈的符号特征和传播意识。在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中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把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内容具象化,并把其儿童化;又蒋彝注重儿童文学形象的生动性,叶君健注重儿童文学形象的崇高化。在特定时代的传播条件下,取得了不一般的成就。其特点主要体现为符号传播思维上的变通性、符号选择上的合目的性及符号使用上的象征性。实现路径在于符号传播的可能性、对位性和持续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审美的内容及生态审美素养对于青少年儿童的重要性。从生态审美的自然观、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生态的审美态度三个方面解读了美国儿童文学作品《少年小树之歌》。提出从生态审美的视角阅读美国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些诗中",明月"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写到"明月"的地方多达300余处。我们从这些咏月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李白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孤独和苦闷正是其中的主旋律。因此他借明月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失望以及乡情和友情,在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当代语文教学需求为视角,重新反思研究古代古诗词教材,以古代蒙学类古诗词教材为例,可以从古为今用的立足点为当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价值。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蒙学读本中,《千家诗》则是独树一帜,这本蒙学读本成书于南宋,在后人成为了历久弥新的最为普及的蒙学读本。本文将从《千家诗》编写特点入手,探究其对当前小学语文诗词教材建设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该文试从两代人精神对话的角度重新审视儿童文学,尝试提出一种广义的“儿童文学”概念,认为作为文学活动的儿童文学是是成年人与儿童之间进行文化规训与“反女已训”的整合过程的一部分,而作为文学作品的儿童文学则是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话语场与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功能看,侗族民歌与当下文人诗普泛化的差异原因表现在前者是负载社会功能的,而后者偏于对形式审美性的刻意追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作品的阅读,从儿童文学的视角出发看中日儿童教育的异同,发现中日儿童教育在提倡自然主义个性教育和儿童本位主义等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共性,但在儿童教育目标、教育形式和教学方式方面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比较继而对我国的儿童教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