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鹏总理在全国高教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最关心的事情。要为用人单位和学校创造在一定范围相互选择的机会。”这项改革的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的形成以及人才的流动与使用,对于促进高校内部机制的调整,密切高与校社会的联系,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是很有益处的。当前从总体上看,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的社会效果是好的,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现毕业生的合理分配,首先要从分配制度上给予保证。我国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为了适应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正由“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过渡,在这项改革过程中,如何保证它的顺利进行,完成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一、“统包统分”分配制度之我见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当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主张从国情出发,坚持以国家计划调配为主,劳务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另一种主张放弃计划调配制度,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实行劳务市场导向,仿效西方一些国家实行“自由择业,自由招聘”的制度。究竟沿什么样的方向进行改革才适合我国的国情呢?现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才的的培养、分配和使用三者是密切联系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是介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的中间环节。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实行有计划分配的制度,结束了旧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状况。这一制度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它大致经过了四个时期。一、新中国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3年):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人才奇缺。鉴于当时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比较简单,毕业生数量少,学校实行了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办法。具体做  相似文献   

5.
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回顾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担负着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培养合格初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的.五十年代初,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数不多,当时在分配工作中实行的是与其他院校一样的由国家统分统配制度.即自上而下地制订指令性计划.这种毕业生分配制度是与我国当时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人才极度紧缺的现实相适应的.这种分配体制在供需矛盾突出,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老、少、边、穷地区能够得到一定数量的人才,使整个社会的人才布局相对均衡、合理,避免了局部地区人才的相对过剩或紧缺,使毕业生分配工作做到了全国一盘棋,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改革在学校内部涉及招生计划制度、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和经费来源等许多方面,在学校外部要求同劳动人事制度和财政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它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牵动着整个社会。要对毕业生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实现双向选择、平等竞争的目标,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机制,采取有力措施,使改革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浅议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就业指导工作营口市招生办唐凤林当前,随着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即: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师毕业生的分配仍由国家“统购包销”。虽有毕业生质量的合格标准,但是,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并不参与毕业生质量的验收工作,而是由“生产单位”的师范学校单独把关。只要学校认定“产品”合格,主管部门就“包销”无误;用人单位既没有检验“产品”质量的权力,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在使用中发现师范生的质量不合格,用人单位只得自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50年代以后,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是由国家统一计划分配。这种分配制度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它已经不能适应要求,必须改革。本文力图对现行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作点理论探讨。一、从高校毕业生分配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其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单回顾了我国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历程,从社会经济及高等教育发展两方。面阐述了推进高校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就新形势下高校实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单回顾了我国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历程,从社会经济及高等教育发展两方面阐述了推进高校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就新形势下高校实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改革任务。我们认为,在这诸多改革任务中,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其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积极慎重对待。为此,我们根据试点的经验,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此发表一些见解,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最大职能是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量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在研究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时,不能孤立地看待高校分配中的各种现象,必须将其纳入社会改革的大系统中,运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研究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毕业生分配问题,历来是师专各年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不仅应届毕业生极为关注,即使是刚入学的新生也是很注意的。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对师专的教育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现在之所以学风不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所实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因此,改革原有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从去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宣布自当年招收的大学生开始,实行大学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定向就业,逐步实行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改革以来,大学生毕业分配的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着、尝试着。这里我们发表了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瑞莲等同志的三篇文章,希望有更多的同志为促进、完善这一改革而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16.
我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分配从1985年开始实行“供需见面”的分配办法,即由学校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提出建议分配计划,报省综合平衡。毕业生分配计划编制办法的初步改革,密切了学校同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紧迫感,同时也给用人单位创造了选择学校和毕业生的机会,为人才效益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条件。从5年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师范院校现行的这种指令计划和建议计划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统分统配”中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大致有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师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它作为我国整个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究竟哪些需要改革?如何改革才能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既是一个科学性很强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复杂的实际问题,切不可盲目主观,冒然从事。这种改革,应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必须认真探究我国高师毕业生分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仍然很低。在所有制上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建设四个现代化。与此相适应,煤炭高等院校的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应从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生产力发展这个中心出发,为当前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煤炭生产结构服务。因此,心须改革煤炭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改变目前单纯依靠国家计划部门这个中间环节来沟通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现状。从现行的招生、分配制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动因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收入分配政策历来受到社会各方高度关注。自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推行以来,高校规模扩张中庞大的资金需求主要依赖自身历年滚存结余、银行贷款、社会引资。而大力节支、压缩人员经费在内的教育事业支出,则是通常而又无奈的举措。高校教职工收入长期徘徊不前,导致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流失、教学质量下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中小学实施的绩效工资改革,对高校收入分配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但是,绩效工资改革也不是万能的。国家对高校的绩效工资改革,应实质性注入增量财政资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对高校而言应当是指导性意见,不应生搬硬套、强制执行。构建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应当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应当与岗位设置聘用和绩效考评挂钩。  相似文献   

20.
浅谈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郭慧丽,刘树庚,张玉晶根据当前情况,深化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可分以下三个阶段: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初级阶段“供需见面”在调配计划范围内,学校与用人单位相互联系,直接见面,学校向用人单位介绍学生的专业内容、能力、志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