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说的都是"思"——"我思".帕斯卡尔说人的本质在"思",人因思考而有生活的意义;笛卡尔说人因"思"而存在,并以"思"证明自己的存在.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说的也是"思".人之所思,或对外物,或对自身.  相似文献   

2.
捕捉《渡船》的中心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指导学生时是这样安排的.1.找中心人物.我先问:“本课写了很多人、谁是中心人物?”有的说是:“年轻的妈妈.”有的说是:“生病的小孩.”有的说是:“奶奶.”我说:“都不是!”最后有位学生半信半疑的说:“不相识的热心人.”我果断的说:“对了!就是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学生议论开了,有持反对意见的;有将信将疑的,有略有所悟的……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寻求答案:文章虽然对年轻妈妈的描写春墨最多,但不是作者要赞美的对象,是表现中心的陪衬;而病孩是故事情节的线索,奶奶是事情原委的补充说明;而作者赞美的是渡船上一群不相识的热心人,这才是文章的中心人物.2.听议论.为了捕捉到课文的中心,我引导学生“让我们来听听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的议论吧”,指导学生阅读第4—41节内容,边读边思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02,(29)
肯定式说“不”.就是先肯定,然后再明确地给予拒绝,比如对方向你推销一。种你不感兴趣或根本不需要的商品,或者让你采纳他的意见而你又不愿意接受时,你可以这样说:“你这个东西确实有帮助,但我目  相似文献   

4.
桑旭 《教育艺术》2007,(9):57-58
"今天是9月18日,大家知道是什么纪念日吗?"晨会课上,我向学生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令我诧异的是,台下的学生们面面相觑,竟个个不知其所以然.当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是国难纪念日时,学生们或作恍然大悟状,或说书上从没讲过这知识.而当我到办公室谈起这件事时,一些老师居然说:"难怪学生们不知道,你说的这个得要到五年级语文的《卢沟桥烽火》才能讲到."也有一些老师分析说:"像《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之类的抗战历史类的课文逐渐淡出现行教材,学生对于这段历史自然无从得知了."  相似文献   

5.
“哇,这个哥哥好像林俊杰呀!”一位与我素不相识的小弟弟说。我听了这话差点儿没有吐血而死!!!有人听了这话可能会想:人家说你像林俊杰那么帅,不好吗?可是我很不高兴,而且是非常非常不高兴。其中,有两点原因:一、我是女生,听清楚我是女生;二、我长的根本就和林俊杰一丁点儿都不像!!可以说从我上小学开始,99.9%的人都认为我是男生。小时候,爸爸带我出去吃饭或出去玩,见到熟人,他们都会问:“这是不是你的儿子?”每次爸爸都尴尬地说:“这是我女儿。”然后他们总会尴尬地一笑而过。有一次,我爸带我出去吃饭,见到了他的同事,那个叔叔见了我就说:…  相似文献   

6.
天津的周礼光同学来信问,老师或者作文书上常说要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或事,可我一落笔还是觉得无事可写,我该怎么熟悉身边的人或事呢?方老师:尽快熟悉周围的人或事,有以下几个方法:1.多留心。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大门有很高的台阶,同学们上下学都要从台阶上经过。一次语文老师问我们,这台阶一共有多少层,全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准确地说出来。而这一部分能说上来的同学恰恰是学习比较好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周围的一草一木,一旦用的时候,一点也不陌生。2.多思考。我们仅仅停留在人或事的表面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熟悉事物的本质,就要…  相似文献   

7.
记得我小时候。父母都很严厉。每当我在外面跟别的孩子争吵或打架,回来必定是一顿痛打或痛骂。长大后当我跟别人发生争执或冲突时,往往就是话都没说明白就有一种想逃的心理。直到今天,我连一般电影中的凶杀场面都不敢看。而父母在跟别人  相似文献   

8.
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好似堆积着银粉色的乒乓球.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老人不悦地说,冬天的西红柿算什么西红柿!吃它们哪里是吃菜,分明是吃药.老人接着说,那是温室里煨出来的,先用炉火烤,再用药熏,让它们变得不合规矩的胖大,用保青剂或保红剂,让它们比画的还好看.人里面有汉奸,西红柿里头也有奸细呢.冬天的西红柿就是这种假货.  相似文献   

9.
史晋 《当代学生》2013,(Z3):76-77
下面有10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描述,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分别以"是""还好"或"否"进行作答。1.经常在新闻里看到恐怖袭击发生,我也慢慢相信,和平是需要用武力来维护的。2.我有时会和周围的同学或朋友发生不愉快的矛盾冲突,说实话闹到最后都很伤和气。3.实话实说,在我周围的人当中,有那种我非常讨厌、见也不想见的类型。4.我基本上是个听不进劝告的人,虽然我也知道,大家说的对我也许是有帮助和有益处的。5.我经常会和周围人的观点有所不同,其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的"年纪"与"成熟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我太太说我是50岁的奸商,我妈说我是思想清楚的30岁青年,我小孩的干爹认为我是一个同时集40岁的心智与20岁的叛逆于一身的恶魔;而认识很久的客户到上星期还不相信我31岁;最妙的是我有员工认为我31岁就已经几乎到达"神"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琴童小美     
小美刚生下来的时候,我发现她的手跟别的宝宝不太一样,纤细而瘦小. "宝宝的手不好看,我喜欢小胖手."看着别人家孩子胖乎乎的小手,我羡慕地说. "咱家宝宝是艺术家的手,以后一定会长得纤细而修长."小美爸爸说.  相似文献   

12.
坦率地说,目前学校教的,大多是对付考试的语文,离开学校后,学生能拿什么样的语文去生活?我有很多猜想.以我有限的见识,社会生活中许多困惑及矛盾冲突,往往是语文能力差异形成或引发的. 人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体现在全部生活中,不可能有例外.因为我的不健康,我在医院观察人们的"听说读写",已有多年.我发现,发生在医院的一些冲突...  相似文献   

13.
因为爸爸是老师,我最早的记忆是十分得意的。记忆中经常会有人从背后摸我的脑袋说“张老师的儿子”,接着,塞来大肚子蝈蝈或是一只苏雀,甚至有不认识的大个子,搬我的头说:“谁也不兴欺负他!这是老师的孩子!”因为爸爸是老师.我可以和大孩子玩,他们全以和我好为光荣——有个当老师的爸爸真好。然而稍大一些,我就再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爸爸是老师了。  相似文献   

14.
30年前教初中,曾有学生对我说:“我是不怕写作文的,如果作文可以不写开头,那就更好办了.”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文章没有“头”是什么样的?作文的开头真的那么难么?学生说,他每次都为开头而伤脑筋,一节课作文,“后面的内容都想好了,可还是没有办法把开头写好”,“老师总是认为我的作文开头不好,但经常肯定我的中间部分的内容”.我问他小学有没有学过如何“开头”,学生说,他在小学就被“开头”难住了.我开玩笑说,那你以后的作文可以不写“开头”,直接把“中间”交来.  相似文献   

15.
星期天,一位朋友带着正上初中的孩子来我家玩,孩子带着作文本,请我“指点指点”,我就认真看了起来。第一篇第二句便是:“水面上不时有一只燕子和不知名的水鸟飞过。”我问她:“你是想说燕子跟不知名的水鸟同时飞过呢,还是想说有时燕子飞过,有时又是不知名的水鸟飞过呢?她答:“我是想说有时燕子飞过,有时不知名的水鸟飞过。”我于是说“那样的话,你这个‘和’便用得不对,该用‘或’。因为‘和’表示联合,‘或’表示选择,而这句正是从两者之中选取其一的意思。”她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往下还有许多病句与虚词的使用有关,譬如“如果要是……”等。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而我想说的是我们教师是否也该让学生学会反思?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为学又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来看我,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知道我,我也不恼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温习旧的而知道新的,就可以做人们的老师了”。孔子说:“为学但不去思考,就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可是不去学习,就精神疲倦  相似文献   

18.
三老婆子     
我奶奶是村里有名的"泼妇". 几乎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刘三爷家的三老婆子没文化,不讲理,不好惹.而小一辈儿的就算不完全知晓三老婆子年轻时的"威力",也多少会有耳闻.因此小时候,小伙伴几乎不去我家里玩,因为我家里有"老虎";有小男孩儿欺负我了,别人会幸灾乐祸地对他说:"你倒霉了,她一准儿要回去告诉她奶奶了."甚至我爷爷,平日里抽根烟也要偷偷地,被我瞧见了,会乞求我说:"千万别告诉你奶奶."我说:"行,但你得给我买零嘴儿."然后爷爷就很为难,因为他没有钱,家里的钱全是我奶奶管着的.  相似文献   

19.
秦辉 《教学随笔》2011,(11):1-3
近日在网上读到几篇民国时期(1912年以后的大约几十年时间)的小学生作文。有文言的,有白话的;或写景,或说物,或叙事;篇幅不长,文意不深。但奇妙的是,每一篇文章都深深打动我,让我有一种时空上的恍惚:我希望这文章就是我身边的哪一个孩子信笔写成,记录的就是我身边的日常人、事、物,而我就浸润其间;我又心知这文章来自过往,  相似文献   

20.
提起求职择业,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不少同学或对就业竞争中的不公平牢骚满腹,或为自己没有过硬的“门路“而唉声叹气.其实,从我个人的求职经历和体验,我感到没有门路并不可怕,只要自己能不畏艰难、不懈努力,积极争取,同样可以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