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缪向勇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18(1):20-23
论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美缪向勇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宋时期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前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了散文的文学性,讲究谋篇布局,重视语言的锤炼,从而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艺术表达效果,使散文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明人罗万藻说过... 相似文献
2.
陈晓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4):36-42
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独立的散文理论出现较迟。宋代是一个散文意识日趋自觉、散文理论范畴日趋明确的时期,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坛盟主,不仅撰就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而且有大量专为散文创作阐发的见解,其中不少论说还表露出着意区分诗歌与散文的意识,显现出对散文独有的文体特质的体悟。以文字而体现生命不朽的原则贯穿于他对散文特殊功能的阐述中,致用与说经则是他认为散文最重要的两大社会功能。对于散文在表现上的特质,欧阳修的认识重心落在“论议多所发明”这一点上。他提出论议发明必须区别于哗众取宠、求奇取胜的表现方式,并力主散文的论议以明晰精要为胜。 相似文献
3.
王宛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2):65-66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朱自清作为"散文圣手"而被后来者广为赞誉。他的散文感情真、语言美、结构巧、道理深,被誉为现代"白话美文的模范"。探究其成因,源于"厚爱",正是朱自清对家人、对人民、对祖国、对大自然、对艺术创作的厚爱铸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丰碑。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对于中国古代散文改革与创新具有筚路蓝缕之功.关于欧阳修散文创作阶段的划分,应当以他情感变化为主要线索,同时兼顾其思想、文章风格和创作成果等因素.将欧阳修贬知滁州、出知亳州作为两个分界点的"三段论"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刘越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2)
欧阳修在具体散文创作时经常采用配说法,包括简单配说法和高级配说法两类,其中高级配说法又分为主动配说法、被动配说法和虚实相生法三类.配说法的运用对欧文的情韵、结构以及文体创新等方面都大有裨益,它是形成欧阳修散文含蓄多情风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7.
8.
李晓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1):21-25
作为开“宋调”的北宋前期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诗歌特别是咏物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清丽、自然诗风的回归,怪奇、飘逸的审美追求,理性精神的高扬和写作手法的创新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雪梅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11):91-93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其平易风格的散文创作开启了一代文风。欧阳修散文平易风格的形成与他的思想特色密切相关,同时也深受宋代社会整体文化氛围和作家性格性情的影响。欧阳修的散文风格不仅体现了作家仁义宽厚、敏感细腻、贴近生活的文化性格,也体现了宋代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和归于平淡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刘越峰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30(5):26-29,45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一个学术争鸣的时代,这时期出现了中国学术史上著名的疑古惑经思潮。作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欧阳修在论述自己学术观点时,重点不是从训诂、考证的角度出发,而更多地把经、传看作是散文作品,从分析散文作品的角度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这是作为散文家的欧阳修在解经方面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庆历学术与欧阳修散文创作互动成果最典型的体现,欧阳修一改传统汉学的学术特点,引导了一代宋学从文学创作、人情等角度疑改经传的治学风尚。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宋代以歌妓为中介的口头传播方式和以印刷品为传媒的书面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欧词的广泛流传,并且起了不同的传播效应.宋代诸多词人深受欧词启发和影响,各有所得,并将之传承发扬.欧公写作艳词,然宋人多为其辨诬.宋代词论家将欧词视为雅词代表,而欧词的"诗化"倾向也遭到了部分词论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刘越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41-44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学术和散文的互动表现尤为明显。欧阳修处于学术-散文互动模式的中心位置,其独特的学术理念影响到了他系统而深刻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同时代的散文创作起引导作用;他坚持学术与文学并重的选材标准,为促进学术和散文的共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选定苏轼为继承者,为中国散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是宋代尚意书学思想的奠基人。欧阳修的书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寓道于书的人品观、文人化倾向的雅俗观、自适遣兴的游戏观和重视主体意识的创新观。苏、黄、米受其影响,继承并发展了欧阳修的书学思想,对书法创作、书法审美以及书法批评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深化,逐渐形成宋代"尚意"书风的核心理念,为宋代书法走向高峰奠定了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冬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4):95-99
在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第一次会面后的互赠诗歌中,欧氏期待王安石能够继承"诗文革新"精神,引领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发展,而王氏的"奉酬"诗却委婉地传达了自己的志向是承传孔、孟道义之学,而不是韩愈等人的文学革新。这种情形的出现,既有欧阳修与王安石对待文学创作的不同态度的原因,也有欧、王对韩愈的认同差异的原因。欧阳修在明了王安石的心意之后,迅速转向了新的接班人的寻找。嘉祐二年科考,苏轼的登台,与此次欧、王诗歌互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是开拓《诗经》文学研究的第一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立甫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0(1):67-71,82
欧阳修的<诗本义>最先打破唐以来<诗经>研究僵局,大胆批驳<诗序>和毛、郑说诗谬误,提出依据文本、求诸人情、考之文理以探求诗人之意;肯定"情欲心"的合理性,对"淫诗" 的解读为后人提供了范例.<诗经>研究由经学转文学欧阳修开拓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张海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通行本欧阳修文集第一百三十卷《试笔》因为与《六一诗话》的特殊关系而常被人提及,但《试笔》何时编入欧集,其在南北宋之际的流传情况如何,与张邦基《墨庄漫录》所记欧阳修《杂书》又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学界虽间有涉及,然多语焉不详,甚至不乏以讹传讹者。在细读原典,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考辨,指出《试笔》早在熙宁六年以前即已由欧公后人编入文集,只是知之者不多,兼之《试笔》复以字帖形式流传,遂起后人误解。 相似文献
17.
蔡少芬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23(4):36-37
在歌唱中,歌唱者要想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力,不但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文化修养,还要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掌握歌曲的情感内涵,音乐的风格特征,将自己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入其中,运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展开内心的音乐想象,使自己的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从而艺术地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8.
19.
欧阳修贬谪夷陵时的创作活动及其创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亮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0,16(2):35-38
欧阳修在赴贬途中和在贬地 ,以其亲身经历和感受 ,创作了大量的诗文 ,描抒了作者被贬时的创作心态、手法和思想 ,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发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0):84-88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主要目的不在文体革新,而是借此打击轻薄举子"妄议时事"的政治习气。这股习气是庆历至嘉年间"言事之风兴盛"大潮流的一个支流。欧阳修在现实政治中艰难地维护"朝廷大体",痛苦地调和日趋偏激的"政治气节",虽然寄希望于下一代,但最终没能遏止住偏激矫节的言事之风。他的政治心态和政治遭际,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