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立足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实现各尽所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各得其所,提升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达到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文重点探讨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的意义及内在关系,明确阐述了这六项原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即这六项原则分别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实现途径、构建动力、制度保证、前提条件和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社会阶层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促进了价值多元化的产生。价值多元的存在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信仰危机,共同理想的弱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价值多元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统一发展.分析了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未充分以人为本而致的社会不和谐问题及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目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有着明确的科学内涵,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创新收入分配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关乎国计民生,关系社会安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收入分配领域的差距不断扩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转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传统分配观念,采取措施创新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逐渐形成橄榄形稳健收入分配格局,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杨科  何志军 《文教资料》2008,(24):73-74
"以人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本文从探讨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及特征入手,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建设中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的理论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各高校的基础工作,而如何准确把握管理工作中的矛盾,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长,高校的学生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本文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转型时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为了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目前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目标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搞清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就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发挥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一要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二要办好优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三要讲求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中西文化中都曾有所体现的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和实现的可能。这种新型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等多种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他虽然没有使用过"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然而我们后人在研究毛泽东思想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地方都和我们今天提到的"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因此,毛泽东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扎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发展的水平。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它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要把以人为本贯彻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科学论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以人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从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和实质出发,阐述其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探讨其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它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体现出在“决策的切入点”“落实工作的具体方法”“对工作效果的评价”3个方面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哲学视域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不懈探索与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