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很喜欢《南方周末》的“经济”版面,顺带着记住了几个记者的名字——刘洲伟、李甬,还有这本《泡沫的盛宴》年轻的作者陈涛——现在,他已经离开了这家报纸。《财经》也是我最喜欢的杂志之一,从1999年我在北京府右街北口的一家  相似文献   

2.
佚名 《新闻世界》2008,(3):23-23
一个在街头巷尾守着书报亭讨生活的报贩子,却能赚得月薪8000元以上。上海的一个报摊主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程。我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逐渐地便和摊主混熟了。前些天,这位摊主问我,你每个月要买多少杂志?我算了算,《中国企业家》、《财经》、《名牌》、《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再加上一些影碟和旅游杂志.一个月总在三四百元。他又问:“这些杂志你都保存吗?”我说:“保存它干啥呀,全是看完就扔。”他就说:“那好,以后你不用买了,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  相似文献   

3.
快乐的谢阳     
《视听界》2002,(Z1)
生在广州、长在上海、学在南京,自称属猫的谢阳,自从在FM105.8MHz南京音乐台《太阳神流行音乐天地》、《娱乐满天星》和每周二的《零点有约》中出现,众男女老幼,尤其是那些少男少女们就都“疯”了,只要谢阳把声音一亮,就电话不断,问候不断,而那谢阳也就用最最热情的言语回馈他的听友。用同行朋友们的话说:“谢阳这家伙一到直播室就亢奋得一塌糊涂”。谢阳这样介绍他自己:“我太喜爱我的工作,干DJ我上瘾,我的生命当中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没有朋友,对待工作我是全心全  相似文献   

4.
在余杰的《火与冰》那本书里,几处提到钱钟书,说:“无疑,钱钟书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但他并非奥林匹斯山的神祗,否则在那些悲惨的日子里,他何必拼命抓《毛选》英译本编委会负责人这根救命的稻草呢?钱先生字默存,然而,要是他真的保持沉默,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了。……在《柳如是别传》中,我读出了陈寅恪的面貌音容;在《管锥编》中,我读到了密密麻麻的注解,而钱钟书自己的面目却模糊不清。”(“心灵独白二·四十七”);“世纪末,‘钱学’大盛,也算是杂草丛生的学术界的一朵奇葩。此‘钱学’(钱——钱钟书也)固非彼‘钱学’(钱——金钱也),但同样令我怀疑。我以为,钱钟书是一位伟大的注释家,而非原创性的思想家……”(“心灵独白三·九”)。后生晚辈对先生前辈的不以为然溢于言表。不过,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不恭,还得承认余杰的童言无忌,而童言有时甚或就是“知言”。虽然“拼命抓……稻草”之说有些不顾事实,那根“稻草”是谁想抓就能抓,谁想不抓就能不抓的吗?说“钱钟书是一位伟大的注释家”也大致不差,却忘了还有《围城》在——这,都欠公道;但说“钱钟书自己的面目却模糊不清”,我以为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摄影界发生了一起闹剧:河南周口市的一家文化企业——黄河文化艺术研究院.举办了一场冠名为“文苑杯”的艺术大赛活动.骗的不少摄影家、书法家参加。但到了发奖的时候,这家企业却要求获奖者必须先交钱。《中国摄影报》为此专门刊出《影友参赛遭遇收费陷阱》一文后(见2004年12月1日).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结合这两件事,做为一名影像评论者,在此我想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报刊集萃     
智慧幽默《毒药》一次,邱吉尔的政治对手阿斯特夫人对他说: “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会把毒药放进你的咖啡里。”邱吉尔笑着说“夫人,如果我是你的丈夫, 我就会把那杯咖啡喝下去。”《让路》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仅能一个人通过的小道上,他遇到了一位曾经尖锐批评过他的批评家,两人越走越近。“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批评家傲慢地先开口道。“我却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路旁。  相似文献   

7.
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柳青虽然长期生活在农村。但他对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特别是评论界关注的,大多找来看看,以使自己了解当前的创作状况。“文化大革命”前,他在看过一些平铺直叙的长篇小说之后,很不安。写信给我:“……平铺直叙,人物站不起来,更不要说能动人了。人物是平面叙述,场景描写肯定是静物罗列,平铺直叙的东西再好,也是公园里的假山,不是崇山峻岭。”但他在读过《林海雪原》、《三家巷》、《红岩》之后,却无比的兴奋和激动。他预言《林海雪原》会是“传世之作”!他说:“这样题材的小说,曲波还可以写五部!”他看过《三家巷》之后,对欧阳山的艺术技巧的精深和独到是很称赞的。他说:“似这样追求艺术技巧的作品,是十分难得的!”而对《红岩》他讲的就更多了。1961年底《红岩》出版后,我给柳青寄去一本。不久,便收到他的热情来信,信中写道:“在读《红  相似文献   

8.
周新谟,早就熟悉的名字。翻开《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或者《郑州晚报》《河南工商报》,经常可以看到由他撰写的新闻稿件。就是打开电视机、收音机,也会时常听到“通讯员周新谟报道……。”我心里暗自揣测,他一定是县委通讯组的通讯专干。一次我到巩县采访,想顺便采访一下这位虽没见面却很“熟悉”的同行。当我踏进县委宣传部的门坎时,通讯组长王金僚却向我介绍说,周新谟是位业余农民通讯员。去年,他一人就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各类稿件122篇,是全县的发稿状元,被郑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  相似文献   

9.
三月下旬,诗兄丁慨然从北京来信说,他正在编辑出版《范源诗选——神农》,嘱我写序,并向我索求范源的《长爪郎》、《老虎头上的跳蚤》、《神矢》。我在想,给范源写序是义不容辞的,因为他是我们的挚友诤友。范源的有生之年虽短暂,却是闪光的一生,有如闪电划开夜之长空,有如雄鹰搏击暴风骤雨,写深写透实在有难度。他的诗作《老虎头上的跳蚤》是最能代表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像米粒一样渺小/却比老虎威风/老虎吼一声大山也会颤抖/它能喝老虎的血/并且在老虎的头上/像老虎在山林里蹦来跳去/老虎的毛是他自由的森林/想拍死它/望见老虎如血的眼睛/却不敢伸手。”而《神农》,我认为是诗人——一个农民的儿子对中原大地的挚爱  相似文献   

10.
“千万别把我写得离大伙太远了,那我会难受的,其实我是普通人。”在采访时.刘一达一再对我这样说。的确.刘一达很普通,他曾写过不知多少发生在我们中间普普通通的人和事。《京城影楼透视》、《“面的”拒载探源》、《京城歌厅“三陪”现象调查》等都出自他的手笔.但当每篇文章见报后都让人无不惊叹.这又真的使人觉得地不“普通”。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似乎能清闲地读大块头文章的读者已越来越少。几年来,与刘一达同期开始写大特写的作者们,大多已先后放弃了这一体裁.另辟践径。而刘一达却执著地在此耕耘着。在《北京晚报…  相似文献   

11.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13):30-30
曾经帮《青年记者》向一个学者约一篇稿子,没想到他却“迂”得让人吃悚竟然以刊物不是“核心期刊”回绝了。这一方面说明他“核心”崇拜的毒中得很深,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对“青记”的不了解。其实,《青年记者》在我周围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的朋友和师长们眼里,  相似文献   

12.
英特尔华裔高级副总裁虞有澄博士著《开创数字化未来——英特尔创新之秘》一书首发式于1999年3月8日下午在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举行。三联书店周五一副总编辑主持首发式,他在致词中介绍了这家出版社出版“经营智慧丛书”的基本情况,从1993年开始,陆续推出一大批世界先进企业管理书籍和企业家传记,包括韩国现代集团董事长郑周永的著作,1995年出版的《我看英特尔》曾一度畅销。虞有澄博士在会上发表了简短演说。介绍了英特尔的创业经历和他的写书思路。虞博士还回答了读者的提问并为近百  相似文献   

13.
媒体与时间     
胡泳 《新闻战线》2015,(7):41-42
从产品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Facebook的发展有一个里程碑:2006年9月,扎克伯格发明一种东西,叫做News Feed,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以前,登录社交媒体网站的时候,你需要挨个去好友的主页上看他的动态。扎克伯格想,能不能把所有好友的动态在一个页面上展示,只需登录这个主页面,不用把时间花在转来转去检查朋友状态的更新。通过News Feed,你获得了所有好友的状态,全天不停地更新,一网打尽所有的八卦。用扎克伯格自己的话来讲,就像是生活中发生的点滴事件汇聚而成的一股涓涓细流。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概念,叫“流”。  相似文献   

14.
美洲《中国时报》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在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同时发表《敬告读者》的声明,宣布该报“不得不向读者告别,自即日起正式停刊,良深为憾”。这家报纸的老板、台湾《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同一天在纽约举行的美洲《中国时报》员工大会上,宣布停刊决定时说,“报纸要有报格”,并表示在目前条件下,“已无法办一份他所理想的报纸”。身为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的余纪忠,自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在纽约创办美洲《中国时报》以后,两年多来,不断为这家报社添置设备,不惜用高薪挖别的中文报纸的“墙脚”,来充实自己的人力,在美国华人社会里大力投资新闻事业。他突然宣告《中国时报》停刊,在美国华人社会和台湾都引起很大震动。纽约《美洲华侨日报》说,美洲  相似文献   

15.
阅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我几次联想到了浑身是戏的演员:会表演的演员演什么都像,而梁先生是写什么都“中”。人们日常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或普通物品,在他的笔下都能熠熠生辉。借用《苍生》中田大妈的口头语:他咋恁能写呢! 初读时,我曾有过上当感:诸如《喜筵》、《喝茶》、《洗澡》、《超级市场》等等,不就是“吃喝拉撒睡”之类的事嘛!不能再简单了,恐怕连中小学生也能写一通。后来,才发现我的领会和认识,乃系“荞麦皮打浆子——不沾板!”在《鼾》里他有这样一段描写:“…  相似文献   

16.
张蔼 《四川档案》2023,(6):62-63
<正>时光如水,岁月无声,不知不觉,我已经“入档”四年整,而就是今年,《四川档案》已走到了第四十年。我与“他”的相遇相知虽仅四年,但要说在档案馆工作的这四年,是什么把我引进门,是什么指引我前行?我可以肯定地说,是《四川档案》。再回首,初入档案行业的忐忑还依然记忆犹新,在我最彷徨不安时,遇见了正值风华正茂的《四川档案》,“他”既为良师,亦为益友,时间虽短,却情谊绵长。与“他”相伴的时光,携“他”同行的日子,让我倍感温暖与慰藉,倍添信心和勇气,激励我一路前行,不负时光。  相似文献   

17.
《天民报》 1912年,湖南出现一家鼓吹“社会主义”的报纸《湘汉新闻》,不久改出《天声报》,同年十月又改出《天民报》,次年为汤芗铭封闭。这家报纸属于江亢虎的所谓“社会党“。江亢虎是个冒牌社会主义者,后来堕落为大汉奸,在汪精卫的伪政权中充当要职。《湘汉新闻》的主办人先是孙冀预,他曾参加同盟会,又曾当过清廷忠实走狗黄忠浩的幕僚。据张平子说,他是个投机分子。后与国民党成本璞合作。这家报  相似文献   

18.
去年第二次去宁波时,我问宁波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任和君:“听说您读了很多书?……”“说得确切一点,我只不过是新闻界的一名新兵,今年3月才到宁波日报,对新闻业务过去虽有过接触,但仍是皮毛。”他谦虚谨慎,说得具体认真。我也单刀直入:“几位熟悉你的新闻同行告诉我:‘任总连《资本论》的小标题都能背出来’……”在几个迂迴反复中,终于,他给我谈起同事们要他背诵《资本论》的一段趣事。他能背出《资本论》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世界》2008,(7):116-116
“在越来越多的记者想方设法赶往灾区时,我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见面’仅3天的黑水。”在6月2日《南国早报》上,一位“特派记者”刊文指出,5月27日,他满怀着帮助灾区人民的愿望,来到地震灾区。可他很快就发现,他想为灾区帮忙,却需要更多的人为他而忙碌。“但我为灾区做了什么?给灾民带去了什么?我常常对此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20.
目录学是一门博览群书,必须具有真知灼见的学问。鲁迅先生在他一万多册的藏书中,就有不少是属目录学的书,这是他写作之余“随便翻翻”的书。有一次,他很坦率地说:“现在有一些老实人,和我闲谈之后,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的,略谈一下,我也的确好象书看得很多,殊不知就为了常常随手翻翻的缘故。却并沒有本本细看。还有一种很容易到手的秘本,是《四库书目提要》,倘还怕繁,那么“《简明目录》也可以,这可要细看,他能做成你好象看过许多书”。(《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