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孩子“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个教师重视的问题。怎样使数学教学更贴进生活,培养学生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  相似文献   

3.
林素萍 《成才之路》2009,(14):48-48
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践,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对“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这一观点非常重视,但往往也停留在必要性、重要性的层面论述。一些有效方法也散见于教学实践中没有很好总结,尚未深入到具体系统操作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常被看作是“冷漠”教育,是一种纯知识的教育。教师忽视实践应用,必然导致学生只会读死书,缺乏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提出了“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让联系实际的雨露在“润物细无声”中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5.
杜金莲 《辽宁教育》2013,(11):27-27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应该包括生活中的内容,让数学教  相似文献   

7.
郑宝霞 《成才之路》2010,(3):I0009-I0009,I00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中有着广泛应用。”学生知道1米=10分米、1千克=1000克。也知道1升=1000毫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但在学生的作业、练习中经常出现1根香蕉重2千克、小英的身高1.5厘米、妈妈体重65克、一瓶墨水的容积是57升等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张玉琴 《广西教育》2009,(31):50-50
数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坚持数学教学生活化,带领学生亲近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有关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云 《考试周刊》2009,(10):87-8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生活走进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缩短数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生动的生活数学事例活用于课堂,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时时洋溢着生活气息,更富有情趣和魅力,使数学课堂学习更加自然有效。  相似文献   

11.
马玲 《教师》2010,(1):96-97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冉枯燥、抽象,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学生的学习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生活与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材、大纲,而是一次教育观念的革命,一次人才培养方式的革命。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小学生认识数学往往是从身边的事物、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数量之问的关系以及空间观念。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一旦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具体数学问题,每个学生都会津津有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据此,让生活进入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利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又充满了数学。然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又不足以精确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他们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这种生命的气息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注入新鲜的生活“活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建构、去尽情展示自我,能否构建出让学生感受生活、欣赏自己、享受生活的数学课堂。做好了这些,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才能激起学生的灵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小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呢?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新课程关注社会现实,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进行教学。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从中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在具体实施课程时,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思路来组织课程教学,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杜秉能 《云南教育》2002,(31):15-16
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育部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综合实践课,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而生活就是一个实践的大舞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生活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基础,为学生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提供了场所和途径。在生活实践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实际。”针对数学教学存在的这种状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下面就课程标准的这一基本理念,谈几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