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情感是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又是学生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物理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情感又是物理学习中理解和表达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情感是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又是学生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岳玮 《现代语文》2009,(12):78-79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在语文学习中情感是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对学生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感知.情感教学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在教学实现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并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问的沟通交流、教学中情感策略的应用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情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音乐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音符的音响效果来表现它的抒情性和想象性.音乐作为审美对象,自身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感性形式和特殊的情感意蕴.这是艺术本质的个别标志,即艺术自身的审美特征.从理论抽象的角度看,情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或社会需要的主观心理反应,它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由主观体验所表现的主观态度反映了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因此情感是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种表现方式.音乐艺术本身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它自身不能表现情感而只有情感的特征,而只有通过人来表现这种情感的特征.人在认识改造和掌握客观存在中的音乐以后,通过对客观现实的体验和感受来表现一种情感.从情感的表现上来看,音乐艺术是属于声音表现,而声音表现是最富于人的情感表现的方式之一,它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的一种好恶态度或倾向,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就持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从而影响或支配着人对客观事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喜怒哀乐的心理表现,是一种与认知、意志并列的特殊心理过程。幼儿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黄金时期,这  相似文献   

9.
从晓 《现代语文》2008,(1):28-30
一、语文情感领域阐释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从美学的角度看,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广泛渗入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从生理学角度看,情感是由皮下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的兴奋引起的,它总会伴随内部生理因素的某些变化,并表现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相似文献   

10.
一、情感投射的蕴涵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具有独特的主观反映的内容和外部表现的形式,具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生理、生化机制,是有机体在心理和生理的许多水平上的整合,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心理研究学家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愿望和需要,是自身思想观念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反映的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而是人与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实际生活中如果人们情感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便会产生一种十分愉悦和轻松的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满足学生的愿望和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就会喜爱上这个学科,把自己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寻找解决问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中。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一.什么是情感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就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者感受,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而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  相似文献   

13.
<正>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过程或心理状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也就是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态度的内心体验。情感是意向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它虽摸不着、看不见,但却弥漫在整个教学空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它对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沟通的心理基础。彼此感情融洽,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和信任,就会提高教学活动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一种反应,是人的心理一种波动状态。在客观事物与生观需要两个相关的因素中,一方面情感的产生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刺激,没有刺激就不会产生情感。另一方面,情感的产生又取决于人的主观需要,只有客观刺激与人的主观需要符合时才能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当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无关时人便会无动于衷。历史客体已一去不返,课堂上要再现当时的历史事件,就必须把学生的情感思维调动起来,将情感教学贯穿于历史课堂。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形象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以及富于变化的体态语,把非情感…  相似文献   

16.
情感,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体验.这就是说,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而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中学语文教材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作者的的真情实感.情感教育具有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点滴入心总以情”,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或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也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学习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自主行为,当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心理倾向,并逐渐进入乐此不疲的境地.这种可贵的学习状态,会使学生自觉地克服来自多方的阻力和干扰,保证学习活动的延续和发展.这正如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牛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