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校综合性学报办刊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题为中心”是学术期刊强烈关注的话题,是一种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使“问题”贯穿于办刊的全过程,强化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新的办刊模式.突出问题研究,走综合性学报专业化办刊的道路——跨学科问题综合研究模式,是高校综合性学报改变困境、力求突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钱翠翠 《出版广角》2023,(19):75-79
以《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采取文献计量法从刊文关键词、高被引文章、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综合性大学学报面临研究问题与国家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相关度较低、作者来源内向型特征明显、学科“大拼盘式”特征明显、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等发展困境,内在原因是综合性大学学报过于强化自身基本盘、办刊独立性较弱、办刊模式偏向学科综合。综合性大学学报可采取策划重点专题、设置“特约稿件”栏目、向开放型办刊模式转型、弱化“学科综合”、强化“问题综合”等措施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3.
合并大学学报的3种办刊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莲 《编辑学报》2002,14(Z1):39-41
专业学报模式、区域学报模式、网上学报模式是合并大学学报可行的3种办刊模式.对其办刊思想、办刊特点进行了分析.由结果认为:专业学报模式是指按专业特色分类设版办刊,使合并大学学报也能办出与全国性学会主办的学报一样的特色来;区域学报模式即就近办刊分区设版,此种学报主要反映该校区的学科特色及其学术水平,类似于一个单科性大学的学报或小型综合性大学的学报;网上学报模式是指借网络发表一个合并大学的科研论文的办刊,不分版,出版周期灵活,综合度高,网络依赖性强.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办刊模式改革问题一直是期刊管理部门和高校学报界探索的热点,也是期刊改革实践实现突破的难点.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学报办刊模式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学报服务智库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国家期刊管理部门应引导高校学报调整期刊布局,高校学报也应主动突破僵化的办刊模式,依托国家、地方和大学逐步建立起的高水平智库,服务智库建设;建议除少数高水平理论刊物外,大多数高校学报可以将办刊方向和选题由浅层次向前瞻性、战略性,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由学科研究向问题研究,由专业热点到社会热点等调整,使高校学报形成突出的内容特色,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我国高水平智库建设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应注重特色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的学报是每校一刊。从一定意义上说,具备生存优势。但伴随着科技市场、书刊市场的完善与繁荣,自然科学学报面临两个效益问题,越来越无奈与焦灼。学报编辑也都在为学报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许多对策。可是,无论是联合办刊,还是一校多刊,虽然能解决学科综合性带来的经济效益低、读者量少的困扰,但从现行体制与实际来看,改变办刊模式的设想,解决学报曲高和寡的局面,实施尚难,非近期可为。目前,从克服学报自身存在的弱势入手,塑造学报的个性形象,是提质增效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改革高校学报的呼声越来越急迫。高校学报在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历程后,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事实上,早在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即有人提出要对高校学报“大拚盘”的办刊模式进行改革。最早对高校学报“综合性”“大拚盘”模式提出质疑的是学报界以外的人。 1986年,复旦大学青年学者顾晓鸿在 1986年 4月 25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提出采取“问题导向”模式。每期集中研讨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可以而且需要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视野去加以研究。学报以‘问题导向’为主,才能为各学科的专业人员提供多维视野,满足读者的…  相似文献   

7.
一、地方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 1.学报的综合性失去了读者群 教育部曾明文规定: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育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这一办刊宗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它决定了学报的综合性特征.学报界历来把综合性看作是学报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8.
Science对高校学报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报的改革,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许多作者认为,由于高校学报本身存在着内容的综合性与读者专一性的矛盾,主张联合办刊,将高校学报改为专业性杂志。国家教育部1998年发布了《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要求高等学校应保证学报的办刊经费,为编辑部提供必要的办刊条件。在报刊整顿期间,国家又专门给全国几百家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认定了统一刊号,并规定学报不允许改名。因此,要想改变学报的办刊模式,在近几年是不大可能的事,我们学报工作者的任务,应是在现有办刊模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学报的活力。Science是由托…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阶段要求学术期刊以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和要求,承担起推进学术创新和回应现实关切的责任,而新文科建设鼓励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为高校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学报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机遇。SWOT分析表明,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在于人才优势和综合优势;劣势主要体现为形式“全”但实质“散”,数量多但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新文科建设给高校学报带来的机遇包括提供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推动学报更新出版形态和实现数字化转型;而高校学报面临的挑战直观体现在与高校学科建设长期脱节,新文科建设并未给予学报充分关注。高校学报应当充分借力新文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在办刊理念上,勇于打破学科均衡,优化以问题为导向的办刊模式;在栏目设置上,充分发挥综合性优势,推动跨学科栏目建设;在人才培育上,打造具有多学科知识储备的学者型编辑,有效应对新文科建设对学术出版提出的新要求;在对外合作上,着力推动高校学报共同体建设,探索联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学报办刊必须专刊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从事学报工作多年,认为学报最大的病症就是其综合性的办刊模式.这一有违常规的做法导致了学报自陷困境,必须拿它大动手术,来一个大刀阔斧的、彻底的根治:将所有综合性学报完全彻底专刊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学报综合性办刊模式,自学报产生之日起就已出现,而且作为传统一直保持至今。教育部1978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指出,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  相似文献   

12.
分析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现状和改革面临的困难,分析高校学报改革和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校学报改革应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利用产学研结合的契机。探讨高校学报改革与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刊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学术窗口"与学报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6年4月21日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继续研讨高校学报办刊模式,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抓好高校学报的改革".2000年6月该会理事长陈浩元题为<改革攻坚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又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学报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其办刊观念、办刊模式、经营管理、社会影响等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过去我们比较满足现状,而没有强烈要求尽快摆脱这种不利于高校学报发展局面的紧迫感,因而对一些同志已经开展的关于学报改革的研究倡导、支持不力,这也是我们改革意识不强的表现."因此,必须"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对高校学报办刊体制和模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1]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学报的专业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十年来高校学报专业化改革研究的回顾有关高校学报专业化改革的讨论始于1995年,据查,十年来,参与此问题讨论的有关文献达100篇之多。主要围绕着4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1、关于学报专业化的内涵。一般来说,学报的“专业化”是相对学报的“综合性”特征而提出的一种概念与价值趋向。有人称之为分科办刊,或专科化。它要求学报发挥自己的优势,按领域、按学科、按专业划分出版内容。有人认为,学报的专业化,“即以本校、本地区的学术研究强项为支点,兼顾本校、本地区人文资源和学报已形成的特色,分学科、分专业办学报。”(况荣华,高校学报…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报"小同行"审稿专家的遴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丽莉  刘祥娥 《编辑学报》2011,23(2):139-140
高校学报"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对遴选审稿专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报稿源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其难以建立自己相对稳定的审稿专家库;因此,利用网络选择"小同行"审稿专家是众多高校学报的选择。作者对"小同行"审稿专家遴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综合性和内向性的特点限制了其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开放化和专业化的办刊模式日益成为主流。在日趋激烈的期刊竞争中,高校学报结合自身优势,邀请客座编辑共同出版专辑,可以拓展期刊稿源,提高期刊质量,打造期刊特色,储备学科人才,树立期刊品牌。文章以《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内分泌系列专辑的策划、组稿、审稿、编辑校对、宣传为例,对高校学报出版专辑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同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办刊模式的利与弊及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和群 《编辑学报》2002,14(6):432-433
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有利亦有弊:利在于它能全面反映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弊是读者对象不明确,一些相对优势的学科得不到凸显,学术特色不突出.改革现行的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综合版办刊模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校社科学报已达1300余家,除少数专业性学术期刊外,多为综合性社科学报.我们看到,在高校社科学报快速发展的同时,综合性社科学报办刊模式趋同,同质化现象愈加突出.但是在教育部名刊名栏工程的推动下,近年来一些高校学报努力调整办刊策略,创新办刊模式,涌现出一批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优秀社科学报,特别是一些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后来居上,办刊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有些还跻身优秀期刊行列.因此,总结其办刊经验,对探讨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的办刊策略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是我国期刊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最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报在我国高校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高校学报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优秀稿件匮乏、学术水平下降、发行量萎缩、读者面减小、网络化程度低等问题。笔者认为,学报综合性的办刊模式是学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突出高职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是高职学院学报的基本特点。办刊模式比较传统,办刊质量有待提高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建设,认真策划,提高质量,实施精品战略是高职学院学报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