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心理疲劳呢?心理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情绪低落和行动吃力;有的指情绪浮躁、厌烦、忧虑、倦怠,感到学习无味;有的指倦于学习,对事物产生退缩感,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服的反应等),感到时间难于打发。总之,学生心理疲劳就是指心情不佳,注意力涣散,倦于学习,反应迟缓,情绪低落,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系统发生一定变化而引发学习能力下降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隐喻技术是心理会谈中的一项情感表达技术,可以让交流具有互动性和吸引力,因而能够规避来访者的阻抗,引发心理反思与探索过程,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来访者自主决定。通过对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因长期处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之下而产生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问题的辅导,探讨了隐喻技术在高中生学习倦怠调整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心理疲劳呢?心理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情绪低落和行动吃力;有的指情绪浮躁、厌烦、忧虑、倦怠,感到学习无味;有的指倦于学习,对事物产生退缩感,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服的反应等),感到时间难于打发。总之,学生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学生在长时间紧张学习之后,对本来能解决的问题,由于疲劳而无法解决。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麻木等;而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心理原因如学习内容单调、没有兴趣、厌烦、心理压力大等所引发,常表现出注意力不能  相似文献   

5.
疲劳是一种由持续工作或学习所引起的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的现象。人在疲劳时,对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会感到力不从心,勉为其难。学习上的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出现时,生理机能降低,有动作迟钝、肌肉酸麻,神经系统功能下降等表现;心理疲劳时,心理活动效率降低,有注意分散,思绪紊乱,思维活动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情绪不安,反应迟缓等表  相似文献   

6.
精神疲劳,祖国医学称之为精神疲劳,即西医所说的神经衰弱.它的主要特征是:其轻微的表现为、倦怠、疲乏、浑身无力.重者伴有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造成高校学生精神疲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与季节有关、一种是由于学习紧张,用脑过渡,得不到正常休息而形成的.另外,生理与心理的不正常,学习与活动的不规律,起居与饮食的不合理也是导致精神疲劳的主要因素,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期望压力、人格缺陷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学习倦怠感的产生,诸如生理或心理疲劳、认知失调、行为上出现偏差以及自我效能感降低等现象,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等方式,预防和减缓中学生学习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学习倦怠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倦怠是由于长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疲劳累积而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该领域的研究者已经在人口学变量、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因素等学习倦怠的前因变量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今后在学习倦怠的相关影响变量的深层作用机制、调节与中介效应、多层次的研究、学习倦怠研究的新方向,尤其是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干预等方面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高师学生的学习倦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学生的学习倦怠分析山西师范大学鲁正义,万秀梅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和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学习倦怠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及行为举止上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生理上表现为身...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倦怠作为当代大学生一种消极心理的表现形式,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其学习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将来人生的发展。引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都与学习倦怠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解决策略,也要从这几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学习疲劳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学习疲劳  疲劳是一种由持续工作或学习所引起的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的现象。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 ,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勉为其难。  学习上的疲劳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主要是指机体工作过度 ,使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和乳酸在体液和血液中积蓄起来。当生理疲劳出现时 ,会出现机能降低 ,如动作迟钝、姿态拙劣、肌肉酸麻、神经系统功能下降等。生理疲劳为学习所倦 ,不能再干。轻度的生理疲劳 ,可以由意志努力来克服 ,而极度的生理疲劳 ,不但会降低运动器官的工作效率 ,而且还会使神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474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一致感与学习倦怠呈现出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能够解释学习倦怠中35.4%的变异.基于此,中等职业教育应从改善学生归因风格,提升其心理可控感;开展认知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加强学法指导;传递正能量,提高心理一致感来减轻学生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学习疲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习疲劳是他们取得学习成就的大敌,本文着重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论述了学习疲劳的成因、表现及危害,并相应地提出了防治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学习疲劳是他们取得学业成就的大敌 ,本文着重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论述了学习疲劳的成因、表现及危害 ,并相应地提出了防治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状态。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态中,作为社会人的教师,面临来自社会、生活和职业的多重压力,教师职业倦怠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表现现代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四个维度:情感疲劳、处世消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的生理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心理也正值加速期。教学工作既要注意他们的生理疲劳现象,也不可忽视他们心理疲劳现象。心理疲劳是人主观体验的一种倦态,它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甚至引起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冷漠态度,长此以往,将发展为心理变态。中、小学生的心理一旦产生疲劳,就会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心不在焉;情绪抑郁怠惰,焕发不起学习的热情;上识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反而生龙活虎;作业勉强应付,不愿努力思考;有的则可能导致厌学,一进学校就头疼;导致厌师,一见老师就躲避。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本文拟就教学过程的两大基本要素——学习者和教育者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家教荟萃     
孩子的心理疲劳不容忽视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死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活动都会感到疲劳。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所以能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即会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18.
疲劳是指连续工作后工作效率下降.一般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大类。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学生在长时间的紧张学习后,本来能够解决的问题由于疲劳而无法解决,这种现象称为学习疲劳,它是综合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于一体的一种更为严重的疲劳。  相似文献   

19.
学习倦怠用于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应付学习的问题而产生的诸如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等极端的心理反应,继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在已有学习倦怠研究的基础上改编问卷,对广西南宁市城郊乡镇初中生进行调研以期了解目前他们的学习倦怠现状,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进行了深入探索。从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含义、表现入手,分析了产生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成因,最后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提出有效的调适措施,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才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