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国政 《新闻界》2008,(1):67-69
本文在深入细致地梳理分析传播主体的价值客体、及其相应的价值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3.
传播的效果是任何传播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贯穿于传播活动的全过程。传播效果是指信息对受众的认识、感情、态度以及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导致受众在这些方面产生改变。信息的有效与否,在于信息被受众接受的数量与程度。因此,无论信息的本质是如何的,能被受众接受的信息才是有效的信息。因此,对受众心理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信息传播之主客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信息传播过程中,图书馆员处于主体的地位,读者处于客体的地位。影响图书馆信息传播效果的主体因素包括馆员的知识、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客体因素包括读者的个体差异和诸者的图书馆意识。所以培养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和读者的图书馆意识,沟通馆员和读者的关系,保证传播渠道畅通将有助于提高图书馆信息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文首先对新闻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历史关系演变进行了探析 ,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传—受不分的混沌关系 ,传—受分立的对应关系 ,传—受和谐的一体化关系。然后对传—受本位的新变迁 ,传—受互动的新追求和传—受平等的新理想做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所谓编辑主体的自我信息,是相对于编辑客体信息--作品而言的[1],是编辑主体根据编辑规范或规则,或编辑思想意图而设置的,或一定的编辑思想理念和编辑艺术方法作用于编辑客体而表现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也在不断提升。但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等蓬勃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在对外传播领域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本文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着重分析我国对外传播中传播效果的致效因素和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选择要素,以期对我国对外传播领域中的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一种特殊信息,具有传染性、积累性、指导性.群体传播时代,新媒介为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创造了技术条件,仇富、仇官等社会心态是个人负面情绪社会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意见领袖是个人情绪的放大器,而群体传播是个人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动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当下社会负面情绪快速广泛传播的特征.群体传播正在成为大众传播之外的营造社会意见环境的重要力量,助推着个人情绪成为社会舆论,当然,这种舆论有时难免有失偏颇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9.
试论图书馆的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莉 《贵图学刊》2001,(1):33-35
文章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研究图书馆的信息传播过程,馆员处于传播者的地位,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培养馆员的服务意识和读者的图书馆意识,沟通馆员和读者的关系,是保证传播渠道畅通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信息资源,它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决定因素.公共信息资源的公共性、广泛性决定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元化主体特征,即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公共组织共同参与管理.对公共信息资源主客体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1.
周国清 《编辑之友》2012,(2):100-103
编辑客体是指编辑活动中与编辑主体相对的一切客观事物,即编辑主体可能的或现实的作用物,属于精神客体和社会客体的范围,而且以精神客体为主;编辑客体始终与编辑主体处于矛盾运动之中,编辑主体须适应编辑客体变化发展的新要求,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这样就把编辑客体的范围扩大了、层次提升了,有利于以开阔的视野从广泛与深入的矛盾运动中把握编辑活动及其规律,拓展编辑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了威廉斯早期的传播思想,分析了威廉斯传播理论的特色及其与其他传播理论的异同之处,从而揭示了威廉斯传播理论的独特性和前瞻性。通过对威廉斯所提出的传播主体的角色、传播客体的层次以及传播过程的类型进行分析,本文论证了威廉斯早期传播理论的重要价值及其对传播研究和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余子牛  霍国庆 《图书馆》1998,(6):29-30,69
本文探讨了在图书馆评估过程中对客观存在作出主观反映的心理活动。阐述了心理因素在图书馆评估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鸿 《新闻前哨》2003,(2):10-10
我们正处在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媒介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激发,传播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说明传播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传媒应想想受众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活动到底有哪些特征。只有根据这些特征来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传媒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下面就来探讨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虽然以生物性反应为基础,但主要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建构情绪的重要手段。个体情绪借助语言在社会网络间传播,实质是一场以情绪理解为内核的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互联网群体传播帮助人们通过建立弱关系扩大社会网络,促进个体情绪在传播范围上的量变和情绪性质上的质变,形成社会情绪型舆论。网络语言具有表层和深层双重情绪基因,通过模因复制进行群体传播。在此过程中,网络语言具有三重效应:一是凝合效应,促进深层情绪整合,形成社会舆论;二是转移效应,其表层的娱乐性、游戏性特征能推动情绪转化,疏导社会舆论;三是沉淀效应,累积社会情绪氛围,沉淀社会参与基因,建构网络语言所诞生和维护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新闻活动主体与客体内涵的理解常有一定的片面性,表现为把新闻活动主体仅仅理解为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把新闻客体仅仅理解为新闻事实和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尤其是近段时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已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媒体的工作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致使新闻传播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变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中的信息接受者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朝着新闻传播主体的方向进行转变,进而导致新闻接受主体和新闻传播主体都相应地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尤其是近段时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已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媒体的工作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致使新闻传播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变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中的信息接受者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朝着新闻传播主体的方向进行转变,进而导致新闻接受主体和新闻传播主体都相应地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邱玮 《视听纵横》2001,(4):21-21
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的基本功能之一,正确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舆论单位和新闻工作的崇高职责和神圣权利。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我们党和国家整个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0.
作者基于对理论的参照,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地铁内情绪传播的必然性,并尝试梳理地铁情绪传播的机制和特点,目的是为了阐释城市地铁建设运行过程中,在这一特殊环境组成的特殊群体内发生的情绪感染过程及其对城市文化氛围所带来的影响.分析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其重点在于地铁情绪传播机制研究,并希望为未来的城市交通建设管理思路分析以及相关社会学、传播学论题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