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瑜 《新闻战线》2012,(1):55-58
张刚,齐鲁新闻界"老典型",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社区新闻报道。2003年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2007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主持《张刚在您身边》、《张刚帮您办》、《张刚大篷车》等栏目,深受社区居民爱戴。借用大众日报副总编辑郝克远的话说,就是诚而不憨、聪而不奸、勤而不偏、求而不贪,注重知行合一,从来不计较,力戒功利浮躁。认识张刚是在"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上,领导的表扬、专家的肯定,都抵不过参会市民拥着他索取签名那一幕来得印象深刻。在济南,他是百姓心中的"明星";在社区,他是走街串户的家人。在写稿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或者我们媒体人的责任在哪里?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是俯下身来关注民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是掘地三尺挖新闻、酣畅淋漓担道义,还是更乐意以"建设者"的姿态促成一桩桩小事儿"落地"?这似乎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命题。与张刚谈过后,我反倒倾向于后者。他是一名媒体人,更是一种"桥梁"。我觉得在"一挥而就"之后,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相似文献   

2.
张刚工作室这些年来是如何深入社区服务居民百姓的?在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宣传部“走转改”活动的过程中,“张刚大篷车”及齐鲁晚报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妈妈的心脏不太好,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家庭比较困难。我和妈妈参加“张刚大篷车”的活动已经好几次了,对“张刚大篷车”,我心底充满了感激。  相似文献   

4.
齐鲁晚报的好多记者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从刚开始的张刚、到后来林嫒媛、穆静,都经常到社区里来,有时候跟我们居委会的同志聊聊工作,有时候到社区里跟居民拉拉呱。  相似文献   

5.
张宁 《青年记者》2012,(21):76-78
民生新闻是都市类晚报的主攻方向,是新闻界常讲常新的话题.在这方面,《齐鲁晚报》的“张刚大篷车”栏目领风气之先,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守,显示出自身的影响力. “张刚大篷车”的民生新闻实践 《齐鲁晚报》的“胡同记者”张刚,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走街串巷,坚持做好琐碎但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社区新闻.  相似文献   

6.
“张刚大篷车”是齐鲁晚报践行“三贴近”原则,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新闻宣传工作为民惠民的有效形式,是深入推进“走转改”活动的典型范例。“张刚大篷车”的实践充分表明,新闻宣传工作只有真正融人百姓,与群众心贴心,  相似文献   

7.
在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召开之际,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为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作出批示,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和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向齐鲁晚报发来贺信。张刚大篷车是齐鲁晚报践行三贴近原则,贯彻群  相似文献   

8.
“张刚大篷车”是以齐鲁晚报记者张刚命名的新闻栏目,宗旨是依托新闻,开进社区,做实服务.目前,“张刚大篷车”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活动内容,已成功开出了200多期,以贴近性和服务性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喜爱.  相似文献   

9.
张刚同志是齐鲁新闻界的一个品牌,是一个老典型,从2000年以来就坚持深入社区,赢得百姓的信任和赞誉。早在2002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大众报业集团就召开过张刚现象研讨会。张刚同志后来在贯彻三贴近、  相似文献   

10.
张刚同志是齐鲁新闻界的一个品牌,是一个老典型,从2000年以来就坚持深入社区,赢得百姓的信任和赞誉。早在2002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大众报业集团就召开过“张刚现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妈妈的心脏不太好,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家庭比较困难.我和妈妈参加"张刚大篷车"的活动已经好几次了,对"张刚大篷车",我心底充满了感激.  相似文献   

12.
张刚工作室这些年来是如何深入社区服务居民百姓的?在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宣传部"走转改"活动的过程中,"张刚大篷车"及齐鲁晚报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张刚同志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名编辑名记者巡回报告团”的成员,他的事迹,在中国晚报界已广为人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刚大篷车”自启动以来,深入基层,融入百姓,主动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相似文献   

14.
张刚同志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名编辑名记者巡回报告团的成员,他的事迹,在中国晚报界已广为人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刚大篷车自启动以来,深入基层,融入百姓,主动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15.
齐鲁晚报的好多记者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从刚开始的张刚、到后来林嫒嫒、穆静,都经常到社区里来,有时候跟我们居委会的同志聊聊工作,有时候到社区里跟居民拉拉呱.  相似文献   

16.
初识“大篷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天来听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同志们的介绍,听了许多精彩的节目,感到自己是在读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刚刚打开了它的扉页,要谈心得体会,一定非常肤浅,难免隔靴搔痒,触不到痛处。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一、关于《星期天文艺大篷车》《星期天文艺大篷车》是一个长时段的、综合性的文艺板块节目。开始实行每周双休日以来,广播电视中,周末休闲节目相继出现,大多采取这种形式,但是青岛台“大篷车”节目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其中称为“龙头节目”的《直播小品》,独具特色。周末休闲节目,一段时间红红火火,近时期听众颇有微…  相似文献   

17.
研讨会上,我们收听了《大篷车》的部分节目。身在青岛这个“现场”,一期期地听下来,《大篷车》浓郁的地域风情、鲜活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当地听众质朴、直率、真诚的情思令人兴奋和激动,有时甚至催人泪下.这种感受,与在北京的寓所里冷静地品评“艺术”不大一样。当我们与编播人员、演职人员、小品原型、听众代表等进行了广泛座谈之后,感慨更多,从而引发了对“大篷车现象”的思考.思考一:空中“大篷车”——对广播文艺特性的再认识。《星期天文艺大篷车》强调广播文艺的知识性、欣赏性和参与性,实际上寓含着广播文艺的…  相似文献   

18.
有两家全国性报纸,相继出现了这样的报道:一则是关于送货下乡的,说是“大篷车”下乡来了;一则是送戏下乡的,说是“大篷车”剧团就是好。送货下乡就是送货下乡,送戏下乡就是送戏下乡,这不是很简明扼要、名副其实的话吗!谁看了都会一目了然。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绕个大弯,去与外国电影中的“大篷车”挂钩呢?什么“大篷车”商店,“大篷车”剧团,多费猜!况且,这样的称呼能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9月至今,在城市和乡村,嘉兴广电总台公共·城市频道已举办了21站“城市大篷车”文艺演出。作为一个地级市的频道,嘉兴公共·城市频道一直在寻求适合自身的品牌活动载体。公共·城市频道在嘉兴有线模拟网络中属于小频道,只有20多  相似文献   

20.
赵金  张刚 《青年记者》2012,(16):32-34
主持人的话:张刚是我的同事,我们还曾做过几年邻居.在报社那栋最老的宿舍楼下,经常看到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匆匆来匆匆去,有时逗弄一下刚刚会跑的儿子. 那时,"胡同记者"张刚就已经是齐鲁晚报甚至是大众报业集团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了.如今,七八年过去了,我不断地听到关于张刚的好消息,"张刚工作室"成立了,"张刚大篷车"开张了,张刚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了,张刚当选中共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了.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张刚,每一步走得都是那么踏实、执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