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讯社号称是媒体中的媒体,为媒体提供新闻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微博兴起之后,通讯社的原发新闻或者说首创新闻,都在大幅下降.很多社会的热点,第一个引爆的,很多都不是通讯社,而是微博引爆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人人手中都有了一个"通讯社"。很多新闻,职业记者还没到现场,或者没来得及到现场,现场情况就已经在微博、论坛、博客上传播了。从广泛意义上来说,这些通过社交媒体发出信息的人,就是"公民记者"。在"公民记者"时代,任何人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消息,都可能成为新闻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重要的新闻,甚至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新闻,往往最先由社交媒体发出。比如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消息,就是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2010年8月8日凌晨在新浪微博上最先发出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新的媒体时代中,微博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媒介,微博的用户参与新闻传播,给我国的传统媒体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传统媒体原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也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在微博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是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在微博中,有很多的话题都是来自于传统的媒体,同时很多话题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闻线索。微博为传统媒体带来了社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新闻也为微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话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摄影主要是指报社、杂志社、通讯社、新闻网站摄影记者在现场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拍摄和报道,而随着摄影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摄影已经迅速与各种新媒体、自媒体载体有效结合,以全新的方式、全新的效果传播新闻图像和新闻信息,这其中,新闻摄影与微博的结合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徐小兰 《新闻知识》2012,(10):33-34,11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以及多元利益诉求的现实,正在使主流媒体面临的传播环境及传播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闻舆论工作具有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利益、引导社会舆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公众情绪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新闻舆论主要职责的主流媒体,如何在思想多元、传播多元的今天,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就成了一个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6.
正自媒体作为网络技术演进和社会发展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的自媒体时代,借助博客、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传播形式,普通民众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发布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这使个体得以最大化地参与新闻传播活动,也解构着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新趋势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反映来自社会各层面的愿望、意见和诉求,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信息虚假、情绪发泄和蓄意炒作等传播乱象。面对复杂的传播格局,作为担负政府与公众沟通桥梁和舆论引导主  相似文献   

7.
微博时代的信任危机——从微众直播与围观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薇 《今传媒》2011,19(2):92-93
近期,"金庸去世"的不实消息逐渐平息后,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该消息的最初传播载体——微博上,引爆微博信任危机。在中国,当微博的媒体属性被扩大后,微博便以新兴自媒体的姿态为人们提供另一条信息传递的渠道,但因公民新闻未经把关便进入该渠道,使得微博上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虚假信息的裂变式传递给网民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构建真正的"更正与答辩"平台来维持微博信息环境的清洁。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变身转型都引出新闻标题的一次大转变,从报刊新闻标题的三行题到网络新闻标题的单行题,其形式和特点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现今网络社交媒体普遍应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闻信息成为一大内容门类。在此种情境中,新闻标题的应用和特点又如何呢?本文主要以国内社交媒体"微博"上的新闻标题为观察研究对象,初步分析梳理其样式、特点及作用,它与过往新闻标题的不同,以及应用中引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本文认为,微博新闻作为新闻传播服务的延伸和扩展,依然需要坚守专业品格和专业精神,特别是新闻机构微博传播。其新闻标题应注重质量,提高信息量,同时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变身转型都引出新闻标题的一次大转变,从报刊新闻标题的三行题到网络新闻标题的单行题,其形式和特点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现今网络社交媒体普遍应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闻信息成为一大内容门类。在此种情境中,新闻标题的应用和特点又如何呢?本文主要以国内社交媒体“微博”上的新闻标题为观察研究对象,初步分析梳理其样式、特点及作用,它与过往新闻标题的不同,以及应用中引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本文认为,微博新闻作为新闻传播服务的延伸和扩展,依然需要坚守专业品格和专业精神,特别是新闻机构微博传播。其新闻标题应注重质量,提高信息量,同时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近期,“金庸去世”的不实消息逐渐平息后,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该消息的最初传播载体——谈博上,引爆微博信任危机。在中国,当微博的媒体属性被扩大后,微博便以新兴自媒体的姿态为人们提供另一条信息传递的渠道,但因公民新闻未经把关便进入该渠道,使得微博上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虚假信息的裂变式传递给网民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构建真正的“更正与答辩”平台来维持微博信息环境的清洁。  相似文献   

11.
在2009年微博发力兴起、2010年迅速普及、2011年持续火爆的背景下,各类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以下简称"媒体")和众多媒体工作者纷纷开设微博,成为两年来微博用户构成和微博传播景观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2.
徐明 《新闻记者》2008,(5):62-64
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媒体大战硝烟渐浓.面对这一举世盛会,不同的媒体拥有的机会事实上是不平等的.世界级通讯社拥有天然强势、国家级媒体和国内体育专业报拥有雄厚的采访资源,而地方性报纸受财力、人力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获得很多的采访机会和信息资源,因此不能奢望与世界级通讯社、国家级媒体和专业性报纸全面竞争.那么,地方性报纸在奥运新闻大战中如何在夹缝中  相似文献   

13.
吕洁  原永涛 《新闻世界》2014,(8):100-102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受到很多网民的喜爱,根植于这个平台上的公益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舆论领袖在微博公益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微博公益中的舆论领袖包括影视明星、知名企业家、媒介工作者、知名学者等。他们在引爆微博公益话题、加快微博公益话题传播速度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微博公益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舆论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先说说媒体本身的发展.在我看来,—个大变革时代不是技上的变化,而是基本发展思路、逻辑上的变化.逻辑上的改变则需要积累更多力量,包括危机.同前媒体的发展还在积累一些势能,还是一种看不出重点的发展.再来谈谈通讯社.一方面,网络强化了通讯社的可替代性,现有网络地方化信息的提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通讯社的某种功能.大量本地新闻的出现给通讯社带来巨大冲击,虽然网上的本地新闻与定制新闻相比还有差距,但对一些对新闻信息质量要求不高的媒体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被称为"微博应用元年",开启了"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一些报纸纷纷打造微博爆料平台,让微博网友过足"新闻线人"瘾,"新闻线人"在微博的推动下,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也是媒体记者一直在坚守的行为准则.特别是随着微博的兴起,"人人皆媒体".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声,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很多不确定的新闻源,记者们在获得新闻源后,便会直奔现场,因为"新闻的力量在于用事实说话,媒体必须谨慎线上线下求证."  相似文献   

17.
葛明  邵旭根 《传媒观察》2013,(11):56-58
微博时代、微信时代,很多事件中的旁观者、当事人都成为记录者,各种视角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传播出来。媒体人使用微博、微信,建立广泛的职业社交网络、更为快捷有效的信息源,得以有效拓展报道自由度。双“微”时代,正在改变纸质媒体的新闻流程,甚至其操作理念也在酝酿着革命性的变革。本文试图从新闻实践层面,探寻“微”生态下纸媒突围的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已成为重要的公共舆论平台。所谓传统媒体的手机新媒体评论,是指包括报刊、广播电视、新闻通讯社在内的传统媒体机构利用微博、微信等手机新媒体就方针政策、新闻事实、社会问题等发表的评价性意见或意见性信息的统称,其中不包括新闻客户端,因为传统媒体入驻客户端尚属少数且无专门的评论客户端。目前不少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上开通或设置了专门的评论栏目和账号,比如"@人民日报"开设的《你好,明天》《人民微评》栏目、"@新华视点"的《新华微评》栏目、  相似文献   

19.
微博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早已成为个人话语表达的重要平台,很多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都创建了自己的微博,此时他们身上具有两重身份:既是媒体机构的记者,需要在传统媒体上记录事实和发表见解,从事新闻生产;同时作为社会人,在微博上能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他们在这两种身份下表现出的话语表达的内容和权限是不尽相同的。厘清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在话语表达中保持媒体的公信力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黄鸿业 《传媒观察》2012,(10):22-24
微博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早已成为个人话语表达的重要平台,很多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都创建了自己的微博,此时他们身上具有两重身份:既是媒体机构的记者,需要在传统媒体上记录事实和发表见解,从事新闻生产;同时作为社会人,在微博上能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他们在这两种身份下表现出的话语表达的内容和权限是不尽相同的。厘清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在话语表达中保持媒体的公信力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