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思文 《新闻世界》2013,(6):317-318
看客心理普遍存在于人们内心,指人们只对事件的内容本身发生兴趣,而对事件中的真实人物没有同情的心理。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应当以人为本,担当起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传播人文精神。然而当今新闻媒体在事件报道上存在冷漠化的“看客心理”,种种“冷血报道”对新闻当事人和受众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新闻媒体应当摆正身份,注重人文精神,构建人文关怀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幻灯片事件”中,鲁迅因为看客对于被砍头者的麻木神情,而把视线转移到看客身上,从而把被砍头者也看成与看客一样的“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那么启蒙者、看客与被砍头者的关系就被转移为启蒙者与看客的二元关系了,这种置换导致的后果就是启蒙者与看客的关系取消了看客与被砍头者的观看关系,或者说启蒙者投向看客的目光压抑了看客投向被砍头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工作研究”这一新闻体裁在经济报道中逐渐增多。实践证明,运用好这一文体,对探讨经济问题,传播改革经验,解决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也许有人会问,作研究之类的稿件就事论理,探讨性强,读者爱看吗?同答是肯定的。因为工作研究不同于一般事务性、业务性很强的报道,而带有自由讨论的性质。它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而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经济改革中人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分析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一个时期以来,新闻传播中忽视和淡化“人文关怀”的现象,可谓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仅以悲剧性社会新闻作品为例,可列举如下现状及现象:一是看客心理。以暴露、猎奇、片面吸引受众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微记录     
正@口袋野史:鲁迅的母亲鲁瑞是个旧式老太太,但是通过自学学会了认字,且很爱看小说。鲁迅的《呐喊》出版后,有人拿来给老太太看,并说《故乡》这一篇特别好看。老太太急忙带上眼镜看了,看完后说没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是乡间寻常的事,算不得小说。老太太爱看张恨水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喻乐 《传媒》2004,(8):14-25
"并不是所有杂志都对你胃口,但总有一份为你而生:关于你这类人的生活与生存、价值与信仰、情感与趣味、成长与保健."<新周刊>在第161期的封面文章<人人都爱看杂志>中如是告白.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受众导向时代依然我行我素的托词,也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个性化阅读时代里仍然可以无为而治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以新浪《看见》与网易《看客》为例,从编辑宗旨、整体布局、具体版面、标题以及内容传播五方面的对比中,重点探讨商业网站新闻图片栏目的差异化生存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2019年,"快递员丢芒果下跪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事件经历了事件首爆发、舆情的一次反转、舆情的二次反转等传播过程,在传播中体现出了由于技术推动导致的传播门槛降低;用户过度参与新闻事件下的狂欢和看客心态,社会转型期情绪的集中爆发等特点。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要辩证看待,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9.
郭晶 《新闻与写作》2006,(11):14-15
正如孔夫子所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办党报要以人民爱看不爱看为标准,找准党性和人民性结合点,这样才是对人民负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2009年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样,它是:敌人、朋友、光彩夺目的战略家、装疯卖傻的弱智儿。中国在这一年里是如此强大而又虚弱的混合物,它为看客的争吵提供了无穷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蒙特利尔的广播电视郭镇之在加拿大搞广播电视研究,自然就成了加拿大广播的听客、电视的看客。住在蒙特利尔将近8个月,访问了主要的广播电视媒介和传播管理机构,我又搜集到不少资料,并产生了许多感想,现择要记录如下,愿与同好共享。中国人爱说"窥一斑而见金豹"。...  相似文献   

12.
李媛 《新闻前哨》2003,(9):45-45
一、专业频道如何定位 专业频道如何定位,是按照受众群体还是按照节目内容来划分?有人认为,节目内容分了类,观众自然就分类了。其实,同类节目做法不同,吸引的受众群也不同。比如: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走的是低龄化、偶像化的路子,不爱热闹的人不一定爱看;中央台的《曲苑杂坛》走的是成人化的路子,爱热闹的人就不一定爱看。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他们专业频道的划分不再  相似文献   

13.
看客,翻身了     
看客,是个带贬义的称呼.一提看客,就想到普迅先生的话:"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看客心理,一直被视为国民劣根性之一,与无聊、奴性、麻木、顺民、庸众等词几乎可以画等号.看客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爱围观、看热闹,"慰其无聊".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广播,节目的来源单一,除了自办节目、广播内部交流节目,就是一些制作好的诸如歌曲、戏曲、小说等文艺作品。广播节目的传播手段单一,就是通过广播靠声音传播的方式,鉴于广播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特性,有人把广播称作“耳朵媒体”或“盲媒体”,而如今,随着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的愈加多元化,广播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融媒体时代。这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话语转变是电视新闻节目播出的重大变化,其本质上是一种传播和沟通行为的变化.新闻话语转变是传统传播模式的解构,话语转变是新闻观众受众地位提高的表现.新的话语产生了新的文本,新的叙事方式,使电视新闻观众爱听爱看,从而提高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相似文献   

16.
商光锋 《新闻窗》2009,(6):53-54
广播电视节目必须要有人听、有人看才会有价值,有了听众、观众,广告商才会把钱投给广播电视媒体,媒体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可以说,在传播行为中,是接受的一方而不是传播的一方决定着节目的传播效果,也就是说,是受众决定着媒体的命脉。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必须研究受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7.
应学会利用并不断强化本地媒体、尤其是重点新闻网站的传播能力,使其成为本地焦点议题的"一传手",而非"二传手"甚或"闭嘴看客"。十八大之后短短二十几天,先后有十几位各级官员因涉违纪、腐败等问题被网友举报。中央纪委带头,各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还可给人乐趣。新闻在提供信息的同时,如何使受众得到一种乐趣、享受,这是业内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一定程度上讲,新闻的愉悦功能关系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受众爱读爱听爱看,能给受众以乐趣的新闻,其传播效果肯定好。  相似文献   

19.
李慧玲 《青年记者》2007,(22):97-97
许多传播研究者在调研中发现,电视虽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更喜欢看影视和文艺类节目,并不爱看为他们特设的对农节目,针对与其相关的科技信息,多数农民更偏好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8,(3):8-8
宋建武、董鸿英在2008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撰文称:一直有人认为互联网媒体会成为未来传播世界的主导。而我们认为,互联网媒体在未来可能主要会扮演搜寻、检索、存储和汇集各种信息的平台的作用,它不会是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