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殿仙 《青年记者》2011,(33):53-54
自从党中央号召记者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来,各级媒体的记者都积极响应,纷纷深入农村、企业、兵营、学校,与群众同呼吸同劳动,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报道,受到干群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我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土记者”(81岁的退休教师,老通讯员).一生钟爱通讯报道,屈指算来,已当65年的“土记者”了.  相似文献   

2.
刘克 《新闻界》2000,(3):55-56
当娴静的赤水河、习水河欢叫着扑向长江宽阔的怀抱时 ,溢彩流光的三江便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应运而生出美名———合江。因盛产荔枝 ,四川合江又以“荔枝之乡”的美称而名播遐迩。集少岷(省级风景区———少岷山)之灵气 ,汇三江之灵光 ,四川合江县如今涌现出700多名“土记者”。这支700多人的“大军”,大都是兼职的“业余记者”。他们中既有机关的领导、干部 ,也有企业的工人、乡村的农民 ;既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人 ,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从城镇到农村 ,从工厂到学校……随处可见他们深入基层抓“活鱼”的身影。全县的新闻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3.
金加宝 《青年记者》2006,(21):26-26
节日存在的意义无非有二,一是提供休整放松的机会,二是让人有一个思想上的停顿,或纪念,或思考。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在这个暖融融的深秋,我们试图把一些关怀和思考传递给奔波在路上的同行。这是对记者故事的聆听,是与新同行的坦诚交流,是对新闻从业状况的关注,也是媒体人对专业自律、实践社会责任的思考。有喜悦,有忧虑,有痛苦,更有信心和勇气。记者节快乐!因为我们同行在新闻的路上!  相似文献   

4.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并不是专业新闻工作,充其量不过一名通讯员而已。但我却真切体味到当“兼职记”的感觉——真爽!这份特殊的“第二职业”,在我将近20年的工作履历里,无数次地带来许许多多的欣喜与畅快,给我业余生活的调色板,涂抹上五彩斑斓的美丽画卷,留下了艰辛跋涉的奋斗足迹。  相似文献   

5.
9月19日,山东省记协组织山东24家媒体的青年编辑记者赴枣庄革命老区走基层蹲点调研。出发之前,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在全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强调: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接地气才能有  相似文献   

6.
7.
8.
张力 《河北广播》2003,(2):45-45
  相似文献   

9.
8月9日,是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年里,人们深深感受到"走转改"活动浓厚的氛围,许多鲜为人知的基层新闻和感人故事上头版,进联播,成为各地主流媒体的主角新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也得以重塑。然而,联系实际,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新闻媒体及其新闻工作者面对中央的要求与人民的期望,是否还有差距和不足?"一日三省"的反思,在于改进正道上的差距和不足,于是有了以下五问记者走基层。  相似文献   

10.
武家奉 《军事记者》2002,(10):13-13
《军事记》500期,风雨44年路,很是值得祝贺。  相似文献   

11.
2011年2月11日“春节记者走基层”专栏无疑是《江城日报》近期报道中的一个亮点。对比《人民日报》、《吉林日报》等纸媒的同类报道,本报的这一组稿件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写作极具自己的特点,从报道的力度上来看亦更为强势。虽是上级宣传部门的命题作文,但读者依然可以从中看出繁花似锦,而百花丛中最靓的一朵,笔者认为当属该专栏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陶松 《声屏世界》2006,(4):66-67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总以“土记者”自嘲。笔者认为,基层记者若能多发一些带着乡间泥土气息,反映地方特色的好新闻,“土记者”也能辉煌。好新闻往往发生在基层、在乡镇。“土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有着中央、省市记者没有的优势。但“土记者”往往自卑,信心不足。有一条好新闻线索,便急忙打电话,请来上级台记者,由他们动手,自己则忙前跑后,乐于搞后勤联络。事后只求挂个名,完成任务了事。这样一来,当然也达到了宣传地方的效果,对地方台完成上稿任务也是条捷径,但地方台记者也因此丧失锻炼自身能力、提升自我素质的绝好机会。假如把一条…  相似文献   

13.
14.
《青年记者》2005,(2):F002-F002
1月17日上午,由大众报业集团主办、《青年记》编辑部承办的第十一届“山东省业余记十佳”评选颁奖仪式在山东新闻大厦舜华堂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新闻通讯员和新闻爱好及山东师范大学的师生参加了此次颁奖会。  相似文献   

15.
夏海 《军事记者》2002,(12):57-57
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常与上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打交道,在交往中觉得不少记者“官气”很浓,甚至“官气”逼人。“官气”表现之一:摆架子。有的记者爱把自己当作“上面人”,处处要表现得高人一等。基层有活动邀请记者,要打招呼,下去车子接,回来车子送。倘若基层采访安排有什么不妥,他心里准会老大的不高兴。“官气”表现之二:讲排场。有些记者采访时不是直接接触采访对象,而是喜欢找当地宣传部门,由他们安排采访事宜。采访时有人接待,有人陪同,人多势众,前呼后拥,就像某些领导下基层视察工作似的。有时连续采访,还喜欢蹲宾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传媒》2006,(4):F0003-F0003
“扳倒井杯”第六届记者论坛,2006年4月上旬在山东济南举行。本届论坛由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办。《青年记者》杂志承办,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合办,大众报业集团的属媒体(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齐鲁晚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生活日报、经济导报、城市信报等)协办。大众网、人民网传媒频道提供网络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