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土、俗、小"--可说是"张刚大篷车"的特色."土"就是土里土气,大篷车办的、记者写的都是群众身边的事儿,但是冒着热气、紧接地气."俗"就是好多事司空见惯,都是老百姓家的柴米油盐,像卖菜、量血压、修水龙头."小"指的是这些事是小事,但就是这些才是与百姓联系最紧密、最需要解决的事.  相似文献   

2.
可以用"欧化""奢华"和"顶级"三个词语概括整个国家大剧院的内部  相似文献   

3.
有的时侯,感动让人落泪,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心灵中最脆弱的那部分;更多的时侯,感动使人振奋:当你亲历了一件件感人至深的爱心善举,目睹了一幕幕用爱心传递着人间真情场景的时候,你更多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久前,遵义市的记者们就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这种感动。  相似文献   

4.
飞蛾扑火究竟是为了追求爱情,还是为了寻找光明,千百年来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我曾赋予自己“传媒人”的使命,在以“飞蛾扑火”般的义无返顾与执着投身网络传媒的火海中,炙烤生命,感受收获,遂突然醒悟:飞蛾扑火或许只是为了完成使命。  相似文献   

5.
秦怡 《档案天地》2013,(9):4-7,32
永失我爱 1983年下半年.金焰因为肺气肿和胃切除后遗症等旧病复发住进了华东医院。我和病床上的金焰对视着,眼泪止不住留下来。我们是一对自由恋爱而再婚的明星夫妻,都是正直、善良和感情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6.
领导当然得反复讲,但不能光靠领导费口舌。光靠领导的嘴,领导说得再正确也难免“人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同为媒体从业,字和摄影记因为手持不同的“武器”而有所差别。字记,以手中的笔记录事实;摄影记,用手中的相机再现故事。但如今,随着影像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新闻报道与表现方式上的配合、组合、融合已成常态。新闻图片走上版面也直接催生了报业“读图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摄影镜头是字记的另一双眼睛,在这一视野中,它记录着新闻瞬间的精彩,也为受众开辟了另一片本解读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圣宇 《青年记者》2006,(12):91-92
闲暇之余跟同事们聊天,发现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少记老是抱怨没有好线索,拿不出好稿子,另一个是有很多人都热衷于跑会议、跑单位、找材料,并且说这样既能很省事地就得到稿子甚至是重头稿件,又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往往到月底或年底就是没有拿的出门的好作品.仔细想来,这就是没有潜下心来工作,换句话说没有放下自己的“架子”,没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没有培养自己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秦超  王晓露 《今传媒》2006,(11X):4-6
朱海燕简介:朱海燕,《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高级记。1957年生于安徽利辛,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83年任《铁道兵报》记,1984年后任《人民铁道报》记、首席记,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曾获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先后发表新闻作品700多万字,1999年至2006年7次获中国新闻奖,60多次获省部级新闻奖一、二等奖。长篇报告学《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报告学《深秋挥泪送穆青》获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另有15部新闻专出版问世。[编按]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两会"年年开,年年有新意。尽管它的形式基本不变,但它的内容每年都不一样。作为一个地方媒体记者,我已经是连续十二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了。每参加一次,总有与以往不一样的感受。而今年的全国"两会"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则是两个字:那就是"开放"!  相似文献   

11.
风景秀美的重庆市辖有一个巫山县。巫山县城虽然不大,恶性大案却出了不少。1998年,县公安局一个巡警队员枪杀县长,惊动了国家公安部。事隔一年,县公安局两名警察在执行押解犯罪嫌疑人的任务时,竟邀请当地有名的“痞子”,也是被押解嫌犯的“仇敌”李某同行,任由李某安排食宿。结果造成了嫌犯落江、生死不明的严重后果,再一次地惊动了国家公安部。在这两个警察受审时,《重庆商报》主任记者方春光和另一名记者前去采访。采访期间,他们不断接到群众投诉,反映巫山县治安不好和县公安系统问题严重。怎样才能辨别这些投诉的真伪?问…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网络技术使每个人都有了发布、传播新闻的可能性。 2001年7月3日,米洛舍维奇被押往海牙监狱的那一刹那,监狱对面的一名住户在窗前用个人摄像机摄下了这个镜头,随即通过网络成像技术传播出去。虽然没有一个记者被批准进入现场,但米洛舍维奇被警察“推进狱门”的情形,全世界的网民都看到了,诸多报纸、电视也采用了这张“业余记者”的摄影照片。 现在,各类媒体都更加欢迎来自各个角落的人送来的新闻信息和新闻作品,“记者”更加社会化了。 与此同时,“资深记者”这个词渐渐出现在国内媒体上。名记者以“名”为特点,资深…  相似文献   

13.
文中所言"贫"、"富"非指收入的多少,而是指一名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线索占有量的多少。换言之,做一名"富"记者,就是指一名新闻工作者获取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4.
王刚 《青年记者》2005,(5):45-45
在很多情况下,记不报一条新闻,比报这条新闻,要作更多的思考,承受更大的压力,以更强的良知和职业责任感作保证。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08,(9):21-21
中国有句俗话叫“眼见为实”,但对于新闻记者来说,“眼见”未必为“实”。我们经常很自信,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们经常很决断,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直觉。可我们有时过于依赖自己的眼睛,而很少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辨别,用心灵去探索。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无辜地辩白:“人家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我看到那个地方就是那样”……每次听到这些,我不由得从心底里泛起一阵寒意,因为他们忘却了记者的根本——质疑。  相似文献   

16.
杨刚(1905-1957),女,原名杨季徽,又名杨缤,笔名杨刚,湖北沔阳人一五岁时,杨刚上了家塾,开始了那个时代人生最初的熏陶:读“四书”、“五经”及史古籍;此外,还有商务印刷书馆出的新式教科书及地理。  相似文献   

17.
吕敏  张瑜 《青年记者》2006,(10):51-51
记者,要善“想”、善“听”、善“访”,在规则框架下做一名“聪明”的记者。  相似文献   

18.
许丛军 《青年记者》2009,(13):51-52
从事新闻工作已经10多年了。这出年,自己最注意的就是时刻要树立记者的良好形象。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听到一些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9.
20.
在走访百国的过程中,我也大胆借用了“指数”概念,选了15个国家,打了自己的主观印象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以比较中国与世界一些典型国家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