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众网的网页设计《生死抉择惊天一坠》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大众网连续两年在同一奖项上夺得最高荣誉.这是大众网坚持新闻立网、注重内容建设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说明大众网在网页设计领域已经成为业界的领跑者.页面设计看似一个相对较“轻”的奖,一般人通常把它当成美编的事,但大众网把它看得非常“重”.去年的获奖给网站极大的鼓舞,大家下决心再拿大奖.我们调动了几个部门的力量,集合了集体的智慧,运用了Flash动画、音频、视频、图片、新闻、评论、网友互动等丰富多样的手段,打造出一个结构多层、内容翔实、形式新颖、冲击力强的专题,然后以专题之“重”来冲击网页设计之“轻”,如同田忌赛马,自然在网页设计的较量中一骑绝尘.  相似文献   

2.
赵金 《青年记者》2006,(15):17-18
赵:何主席,您好! 作为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委,同时作为大众日报社的老领导,今年的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结果一定让您特别欣喜。大众日报荣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涉及字、摄影、版面,可谓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3.
常中寻异     
乱采乱伐的题材已非新鲜.从《长江上游仍在砍树》的“仍”字看,长江上游的砍树也不是第一次报道了,然而,这篇砍树的报道却能获得1998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9月底在京揭晓的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湖北日报》的文字消息《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喜获一等奖。从2003年6月1日9时开始,中华民族“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渐渐变成现实。当日,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自这天始,未来15天内,蓄水将达135米高程。要知道,有了135米,三峡工程才能实现通航和发电,三峡工程的效益才开始显现。无疑,2003年6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是新闻记者的神圣使命,湖北日报的8位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通力合作,巧用简讯挑大梁,以独特的组合方式,将历史“镜头”定格;整个报道形式新颖、精巧,文字简…  相似文献   

5.
《信息系统工程》2001,(3):48-48
说到上网,我想您一定不会陌生的,如今大街小巷随处能见着网吧,上网渐成流行时尚,更多的人在网络这个世界里建造了另一方天空——网站,更多的人热情地投入到这个建造的工作中,更多的人不断地汲取着这个建造的知识——网页制作。 “梦幻网页设计”系列丛书已于今年一月开始陆续推出。这套丛书面对网页制作爱好者这一群体及相关的行业从业者,通过对网页制作各个层次以及所需技能的讲解,在简单实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大家能够  相似文献   

6.
一切皆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我们采写的一则短消息:《常州创出“节约建设”新模式》一文连续获得常州市新闻奖一等奖、江苏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本报社本世纪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7.
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会",共评出26个项目近300件获奖作品(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论文),在47件一等奖获奖篇目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14家中央媒体夺得27件,占全部一等奖的近60%。在众多的地方媒体中,只有6家报纸、7家电台、5家电视台、1家网站和一等奖有缘。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1,(12):57-57
中国记协今年(第21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结果揭晓:我省有14个奖项,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8个。湖北新闻界在本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9.
从2006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至今,大众报业集团六年八获一等奖,实现了评论、消息、通讯、摄影、网页、论文等各类体裁的“大满贯”,被业界称为“大众日报现象”。本期专题对此聚焦。  相似文献   

10.
大众日报“周末人物”专栏,获得2011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大众报业集团今年获得的7个中国新闻奖之一。  相似文献   

11.
消息《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在获得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许多新闻行家给予肯定,称此稿是以“新”求胜的范例。我想,这个“新”字,就是指事件新鲜、观念新潮、表现手法新颖和语言清新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与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  相似文献   

13.
他17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紧盯前沿,对新闻精品执著追求:他17年间四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三年内两获一等奖。在荣誉面前,他谦虚地说:“是大众日报社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养育了我,给了我创作新闻精品的能力和机会。”本期“传媒骄子”关注长江韬奋奖获奖者齐淮东。  相似文献   

14.
据作者介绍,这篇消息之所以能摘取“中国新闻奖”的最高奖项,还来自报社从上到下的新闻精品战略、精品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事前报社组织力量进行了精心策划、精心准备,并专门细致研究了采写的具体方案,如采用小场景反映大事件,小细节揭示大主题,小角度突出大背景等。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如文中写的:“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拨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说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16.
魏明革 《新闻传播》2006,(12):45-46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感染力是新闻作品生命力之所在。不能感染人的新闻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追求感染力,是一个记者的天职,也是毕其一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署名“任仲平”的评论,已经是第六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了。有人问:“任仲平”为什么能多次获奖?在这里,我想以本届一等奖作品《走好全国一盘棋》为例,为同志们提供一些睛况。  相似文献   

19.
大众日报记者崔永刚采写的消息《充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大众日报2006年11月14日1版),短短的799字,能从参评的84篇消息中脱颖而出,在省级新闻单位中拔得头筹,喜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决非偶然。笔者认为,这条新闻的采写有多方面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三条: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新民晚报》2004年7月8日上的《感恩老兵》一稿,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等奖。这篇作品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获此大奖,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它的主题思想针对性强,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时代意义,新闻价值高。从写作上来说,它有下列三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