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中国的公立大学一直致力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但人们发现脱胎于中国特有单位制度的公立大学在制度转型中面临着"途径依赖",这使得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举步维艰。因此,文章分析中国单位制中成员与单位的关系以及作为单位制的公立大学特征,对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将会有新的启示:(1)单位制度是中国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要把它放在历史与世界比较的视野中来研究。(2)从社会控制的视角来考察单位制度这是不够的;要站在个体的视角来看待单位给人造成的影响,从成员的角度看,对组织的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与单位制度联合起来,将会对单位制度研究取得新的突破。(3)单位制在学校中的研究基本上还没有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因此应大力发展单位制与学校的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4)单位制在学校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位制在学校的表现及影响、应对教师文化和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单位制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几乎每个城市人都有“单位”。改革前的单位不仅仅是人们工作的场所,而是一个集社会调控、政治整合、资源配置、社会保障等众多功能于一身的万能组织。改革后,由于市场经济的种种冲击和单位制固有的弊端,以单位作为基本单元的城市社会结构逐渐趋于消解,单位制开始解构、变迁,被一种崭新的组织形式所取代,这种组织形式就是社区。从单位制转向社区制,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这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社区模式——对“单位型社区”批评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构成我国城市社会特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方式,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方式也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从单位到社区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在制度性建设中遇到不少现实问题。然而,单位制下形成的社区由于其先天的特点,本身就具备了现代社区的某些特征。在对单位制一边倒的批评中,忽视了单位型社区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探讨社区建设的另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位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不断形成,单位办学也有着辉煌的历史.随着单位制社会组织的出现,“单位人”这一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群体应运而生.子弟学校学生作为“单位子弟”,对单位学校所建立的共同体社会有着深刻记忆.本研究以集体记忆为概念工具,对十化建子弟学校的学生进行访谈,探索了其教育经历与单位制生活的同构.子弟学生的真实讲述和回忆为我们探索单位制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于现代社会共同体精神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单位制是公立大学组织认同的制度环境,形塑着公立大学组织成员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模式.嵌入于单位制的公立大学,其组织认同具有"单位特征":被动式依赖性、嵌套式整体性和情感归属性.改革开放以来,单位制发生着剧烈变迁,制度环境的转型造成不同体制下组织认同的差异,致使公立大学组织认同的断裂:"国家干部"向"普通雇员"身份转变的"认知失落"、"归属性认同"向"生存性认同"转型的"情感迷茫"、"组织公民行为"向"理性行动"转变的"行为断裂".在后单位时期,重构分化的公立大学组织认同,应通过"资源整合"以重塑利益性组织认同,"制度整合"以重建认知性组织认同,"文化整合"以孕育情感性组织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扩张中,越来越多的近郊农村被纳入城区,成为非农非城的“城中村”.为抵抗城市的侵袭,许多村庄不约而同的进行了非农化的再组织,在组织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组织形态——“村落单位制”.在单位化村庄里,村庄的自主行动力下降,表现为村委会失去经济实权,变为乡政府及所属集体经济组织的下属单位;村庄的其他治理行动者的村庄意识淡薄,单位意识凸显,对单位的依赖度日益加深.国家的行政控制力在单位化村庄中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7.
从控制到治理——社会转型与城市基层组织框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瓦解后,如何有效地控制城市基层社会成为学者和政府官员都在思索的问题。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社区制”可以取代“单位制”,通过重建社区,形成“国家一社区一个人”的控制模式。通过分析单位制和社区制的特点以及基层社会微观结构的变迁,批判了这种简单取代论。认为单位制到社区制是基层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当前社区内多元行动者并存的局面呼唤基层社区的管理应由控制思维转变为治理思维。  相似文献   

8.
对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分层机制的嬗变做一简要阐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分层是以身份制为核心,是一种单一的政治分层,并且借助于户籍制、单位制和行政制等具体制度,限制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呈现刚性社会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兴起和再分配机制的弱化,职业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成为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人们更多地依靠自致性因素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社会流动频率总体加快,呈现多元社会分层的弹性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引论 一个企业、一个独立单位对社会、对国家承担一定的任务或“管理目标”。影响任务完成的好坏或达标程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1)上级的领导(包括政策、决策);(2)本单位领导者的智慧与才能;(3)组织机构。至于队伍的素质和单位成员的力量发挥都要通过上述三因素的作用才能得以体现。“只有坏的领导没有坏的队伍。好的领导一定能带出好的队伍。”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另外,领导的智慧与才能只有通过科学而合理的组织方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转型中的中国学术职业:制度分析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中国学术职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出发,采取历史分析方法,探讨中国社会制度下学术职业的特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学术职业的变化.通过分析发现:(1)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分别具有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的法人属性.随之,公立高校教师和民办高校教师分别享受事业单位成员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成员的福利待遇,前者明显地高于后者,阻碍了人员在两种不同组织之间的流动;(2)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人事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人员聘用方面,逐渐从过去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将工资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扩大绩效工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3)高校组织形态由过去受政府控制较多的"单位"逐渐向具有办学自主权的"组织"转变,学术职业也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  相似文献   

11.
从转型期单位制的变化看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使单位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位是原有社会组织结构的一个缩影。单位制结构影响着社会组织结构,其变化使社会组织结构也发生重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学中,有国际单位制(SI),实用单位制和厘米克秒(CGS)制等多种单位制。对于任意一种单位制来说,当选定了几个物理量,并对它们的单位作出规定以后,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就可以通过它们的定义或物理规律导出。例如,速度和加速度的单位,就是按照它们的定义,以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导出的,又如力的单位,是根据牛顿第  相似文献   

13.
1 复习指要单位制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是重要的物理知识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之一.现行教材在讲述牛顿运动定律之后专门安排了一节“力学单位制”,并将国际单位制、国际制基本单位、常用力学量的国际制单位、常用电磁学量的国际单位等内容作为附录附在教科书正文之后.在其后的各章教材中,每提到一个新的物理量都对其单位作了清楚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影响学校组织效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引发学校组织成员行为的角度看,影响学校组织效能的因素主要有学校组织成员的个人特征、学校组织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个人特征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需要和行为潜能,学校小环境中的组织目标为成员行为指明了方向,社会大环境则影响着成员的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些因素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校组织赖以增效的至关重要的“动力装置”。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正确使用量和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正确使用量和单位国家标准 (以下简称“量和单位”)。这不利于与物理、化学教学的横向联系 ,并且影响了生物课的规范化教学。为此 ,有必要讨论一下关于中学生物教学如何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问题。量和单位基本情况简介1739年法国公布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米制。 1875年 ,米制成为第一个国际计量单位制。随后 ,在米制的基础上 ,世界上先后出现了厘米克秒制等多种单位制。但是 ,这些单位制之间缺乏科学的联系。 196 0年 ,国际计量大会在总结历史上建立多种单位制经验的基础上 ,决定创立一种将各…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城市社会中原有的单位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单位的改革迫使国有企业职工背井离乡,开始了打工的生活,而他们的子女被迫留守家中,成为了城市里的“留守儿童”。转型社会对这些孩子以及他们现任监护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等都有着强烈地冲击,这使他们之间的诋际冲突”发生了加剧。本文以转型社会为背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转型社会对城市“留守儿童”代际冲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名数(整数、小数、分数)的教与学耗时太多、效果不佳的状况,提倡自制单位制量具,构建单位关系体系;主张用十进制单位制量具(实践)与十进制单位关系(理论)的结合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引发学校组织成员行为的角度看,影响学校组织效能的因素主要有学校组织成员的个人特征、学校组织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个人特征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需要和行为潜能,学校小环境中的组织目标为成员行为指明了方向,社会大环境则影响着成员的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些因素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校组织赖以增效的至关重要的“动力装置”。  相似文献   

19.
(一)走出农村、迈向全国——跨区联办 《教育法》第四十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当前,许多农职校为求生存与本县市的某个部门、企业联合办学,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制约,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跨区联办(一种是与沿海开放城市有影响的职业学校联办,由山区县职业学校负责招生、教学,由沿海开放城市职业学校负责专业实践训练,毕业生就业推荐;另一种是与沿海开放城市的有关部门、企业联办,由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SI单位制入手,介绍了物理学中的另一种单位制──自然单位制。该单位制从四个基本常数出发,导出了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并讨论了自然单位制在微观领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