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道德建设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必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我们立足实际,放眼未来,从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对我国生态道德建设予以探究,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生态道德建设新境界。从价值逻辑来看,生态道德建设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意,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生态道德教育有序开展,生态道德建设机制逐步完善,生态道德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生态道德意识水平有效提升;但也存在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形式及效果等有待改善,生态道德规范及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生态道德践行能力及自觉性等有待提升等短板。从实践逻辑来看,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实践中,需要我们优化生态道德教育、深化生态道德约束建设、强化生态道德践行。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不仅要造就“道德”的社会.也要造就“道德”的人。“道德”的人是整体的人、有生命意识的人.“道德”的社会是健康的、有益于整体的人生活的社会。“道德”的人与“道德”的社会共生存在;道德教育内容与社会化价值生态共存,造就整体的人与健康的社会是道德教育时代合理性的最佳论证方式。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高度人化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态道德"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将对待自然的态度纳入道德的范畴,无疑是道德的一大进步.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生态道德教育还举步维艰.而作为教育者,我们平时的很多观念和做法都与生态道德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反思今天的道德教育,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对“道德”进行正本清源,还道德的人本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以人为目的,尊重人的道德选择的自主性,发展人的主体道德人格的生命道德教育。(1)生命的道德教育是“有我”的道德教育。我们道德教育的失误就在于不承认“我”的价值,把“自我”当作道德“恶”的根源加以消灭,导致道德教育教人说假话,而不是内心的真实表达。其实,为“己”不是不道德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道德教育担负着引导人们科学地走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大特色是“生态”,培养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的高职人才是江西高职院校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一.书院“德教为先”、“道德践履”、“道德环境熏陶”等德育理念与方法对今天江西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与生态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7.
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面对当前生态道德教育的不足,高校应坚持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感、人与自然和谐观、生态消费理念的生态道德价值取向,从完善生态道德教学体系、注重生态道德教育实践、营造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和构建生态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四个维度进行高校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关于情感性道德教育范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概念来源于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科学共同体”思想。本意是“共同显现”,也被称为“模式”、“范型”、“范例”等。道德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道德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总是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教育方式。我们把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共同性特征的表现方式称之为“道德教育范式”。 从总体特征看,道德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以凸显“道德知识”的价值和地位为特征的“知识性道德教育范式”、以凸显“道德行为”的价值和地位为特征的“行为性道德教育范式”和以凸显“道德推理能力”的价值和地位为特征的“能力性道德教育范式”等。这些道德教育范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9.
代冬梅 《考试周刊》2011,(19):155-156
生态道德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课题,是道德教育活动中急需研究的重大问题。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中。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功能,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生态道德意识,积极参加生态道德实践,对生态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要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开展生态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培养受教育者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的意识及其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为此,学校明确提出了“生命发展教育”理念,其主旨在于“尊重儿童的生命主体意识,开发儿童的生命发展的能动性,促进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我们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11.
生态道德的提出是对人类发展问题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在人与自然道德关系认识的基础形成并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深入而发展。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认识,经历了“自然崇拜”、“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变化。学校教育对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原则、规范等的内化,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的稳定的、持久的按照环境道德价值观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想和观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境道德价值观念,发挥环境道德意识对人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调节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结合法治教育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教化人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很少考虑到人对其他生命形式和自然界的道德责任。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范式。它以生态价值论为依据,拓展了道德对象的范围,将人对自然的行为也纳入到道德评价中,为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生态道德教育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教育,促进他们行为的生态化,以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视野下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生态危机问题进行道德的思考,阐述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诉求,在分析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路径:以创建“绿色大学”为契机,利用课堂载体、网络载体、社区载体来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为生态文明的建设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本文认为,我国道德教育之所以难以走出困境,就德育工作自身来说,最根本的问题还不存在于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中,而在于我们对道德内涵知识的错位。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的核心是公平的,公平是调节人与人关系最基本的准则。但长期以来,我们却把“利他”、“奉献”和“自我牺牲”等视为道德的核心,而且往往是无条件和不加前提的。这种道德价值观常常使“君子”吃亏,“小人”得利,不利于公平、公正的社会关系的建立,不利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多年来,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我们所宣扬的道德标准为什么难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此。我国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一直不愿意承认合理利己的合理性。我们认为,我国道德教育应该确立两点认识:一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和规范人们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二是,道德教育必须更多地贴近“大众道德”。  相似文献   

16.
徐匡迪同志最近在“现代化进程中青少年道德教育论坛”上说:“青少年应该是道德教育的主体。道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只有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激励他们主动接受社会的道德要求、产生内在的道德认知,才能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要改变青少年消极被动接受道德教育的状况,不能依靠说教式的生硬灌输,也不能通过惩罚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要让青少年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性。”这段话。不仅阐明了我们广大德  相似文献   

17.
点评:讲《可爱的草塘》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草塘。教师的这一段谈话不仅把“草塘”弄得明明白白:它的样子、特征,它的位置,它的生态,一番描述,一番风情。  相似文献   

18.
对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是研究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领域。道德心理学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道德哲学探讨道德发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我们为道德教育找到一个合理的基础之前,必须把心理学上的“是”和哲学上的“应该”这两类研究结合起来;因此,我的通篇论文将试图从这两个角度表达我的看法。道德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是价值观的相对性问题:是否存在着儿童应具有的普遍的价值观?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以最近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着普遍的道德发展阶段。这些成果帮助我们得出了一种道德教育的哲学——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道德发展的促进而不是直接传授一些固定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既是心理学的、又是哲学的道德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9.
左群英 《教育史研究》2009,(6):17-19,29
《老子》的“反道德主义”实质上是对华而不实的“伪”道德的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的本质在顺“道”而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如天地滋养万物而不自居,都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非取消道德教育,而是顺应自然不妄为,力戒华而不实的道德说教。《老子》的“反道德主义”启示我们以一种反思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并改革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全球环境危机和大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道德缺失,指出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丽中国”和“美丽校园”的迫切需要,分析了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