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绛凭借着她在“三反”运动的亲历和女性特有的纤细敏锐,在《洗澡》中塑造了一系列特点鲜明、颇具代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工于心计,有的安于生活,有的隐身人海,其人生经历展示了一幅幅复杂的人性画卷,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了解各色人物的特点,管窥杨绛小说独特风格,体会事件的荒谬和作者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文革的磨难之后,回到我们视野中的杨绛焕发出人生第二次艺术生命力.新时期以来,杨绛创作了一系列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解读杨绛作品时,会发现她以一种与其它作家迥然不同的眼光去审视那个年代.平淡而旷达.含蓄而蕴籍。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批评家认为,了解作家的生活时代、生平、情感经历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文从战争、爱情和宗教三个角度,用社会学批评的观点分析了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以海明威的创作为例,说明了作家的生活时代、生平、情感经历和宗教信仰等各个因素对其作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钱锺书杨绛夫妇在抗战期间沦陷沪上的生活状态同钱氏自由自适的品性构成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钱杨小说创作的情感动因与内容素材,并构成他们小说局部的主题特征。钱氏小说书写了婚姻爱情等人生"围城"对人的束缚及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杨绛小说则将盲目地否定现状的"东山望得西山高"的人性弱点充分展现,并对人们对自由的非理性逐求等"人生非现实的想望"予以理性的规束与嘲谑。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作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压抑着作家的灵魂使其处于难堪的局面.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阻挠才使得作家进一步思考生活、探索人生.从而激发作家进行创作的欲望.因此,不同类型的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作家,给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具的女作家。由于她传奇般的苦难经历,使她对社会、对人生、对女性、对众生有着一种强烈的悲悯意识。在《呼兰河传》的创作中,萧红把这种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渗透到作品中,描写了呼兰河小城人死水般的生存状态,对国民的弱点和病态的人生寄予了既恨又怜的复杂情感,因而也形成了作品悲凉的情感创作基调。从小说的情景描写、三个典型人物的命运记写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小说塑造的女主人公摩尔是个经历了多次不幸婚姻的底层女性形象。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尽管在很多批评家眼中,摩尔被冠以“荡妇”的标签,但笔者认为她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明反抗意识、勇于追求的女性。本文将从女主人公摩尔的人生经历出发,围绕她的自我观和婚姻观来探讨该小说所折射出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情境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教育与化学人文教育的关键措施.笔者基于新课改核心理念(新课程观,、新知识观、新学习观、新教学观),阐述在高中化学情境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人文情感、人文态度、人文意识、人文思想)的基本途径和实践案例,以资同仁参考借鉴.1.创设生活情境来体验化学人文情感基于新课程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渗透人文精神.新课改确立起的新课程观,化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化学教师应从化学与生活的角度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爱化学、爱科学"  相似文献   

9.
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执著的理性思考是构成王英琦散文艺术魅力的两个重要方面。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为她提供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和情感积淀,“壮游”的经历、不幸的家庭生活、与“斗筲菜农”为伍、“求书问哲”使她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深刻的理性思考使她的散文具有了相当的思想深度。对民族文化、人类文明的思考,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执著追问,都将历史、现实和自身经历相融合,使其创作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杨绛散文创作的历程,剖析了其创作面貌与时代的内在渊源,力求凸现一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历程。第一部分结合文本与时代,勾勒出杨绛在20世纪历史动荡中柔中见刚的身影;第二部分探讨了杨绛对人生世事的态度,温厚、善良与幽默构成她对待人生的基本姿态;第三部分着力探索杨绛复杂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1.
丁玲与萧红同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的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她们都以女性作家细腻的笔墨来写她们笔下的女性,在体验人生、寻问人生中都发出了孤寂的心声,但丁玲是以女性在叛逆中寻求生命的火花作为她创作的主旋律;萧红则是以女性在孤寂苦难中呼喊人生成为她创作的主旋律。其原因在于:作家的生活环境、经历和思想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铁凝是当代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有很多承载着她情感的意象出现,这些意象不是一成不变地,而是有着一定的变化轨迹,这变化的轨迹与铁凝小说的创作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主要从铁凝小说的创作过程入手,探析其小说中的意象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铁凝及其作品,以期从意象的角度来研究铁凝的作品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坛上著名女作家萧红,短暂的人生充满了苦难,作为女性是不幸的,但其内心却是坚强的,与苦难进行抗争着;创作上的超越与成功,作为作家,她又是幸运的。从自然性别与作家双重角度来解读萧红这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女作家的人生及其创作,是论文所要阐释的。  相似文献   

14.
韦庄的词在情感内涵上多写惆怅情结,在场景描写上多写分离。之所以呈现如此特点,与他复杂的人生经历以及相对矛盾的人生心态是分不开的。笔者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韦词的这两个突出特点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5.
边童 《留学生》2010,(10):54-55
当代文学大家钱钟书和夫人.作家、翻译家杨绛曾在20世纪30年代留学英国牛津大学.他们那段留学经历至今读来令人难忘,亦会给新一代留学生以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16.
灯烛从照明用具走向生活娱乐和情感寄托,成为一种文化和生命的精神载体。唐代女子在灯烛的折射下呈现出不同的生活情态,歌舞、化妆、劳作、游戏构成其夜间生活的主要内容。"花烛"和"烛泪"寓含的生命情感象征了女子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共同构成女子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7.
孙犁在鲁迅及其作品的引导下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文学观念,"文学为人生"是他思考文学问题的出发点,他结合当时文学工作者的实际,提出作家双重身份论和文学的生活性理论,以强调作家的主体意识,维护文学的独立性,廓清文学与政治的边界。他认为作家的主体意识是靠作家自身深厚的生活和文艺修养来支撑的。孙犁的这些思考的目的在于捍卫作家美学追求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截然不同,论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这一背景上来分析评价。张爱玲在这部小说中以她的独特眼光描写了生活中的“饥饿”现象和“虚假性”,而这部作品的部分情节构成又令人遗憾地陷入了虚假性。《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对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靠天才写作”的作家 ,她的作品具有一种萦绕于其中挥之不去的悲凄与寂寞 ,体现出浓重的悲剧色彩。太多痛苦的人生和特殊的经历为她深刻体验人生、体验生命提供了契机。因此以女性空间为视角观照萧红及其作品 ,从“漂泊”和“回归”两个概念出发来透视萧红的情感历程和人生道路 ,以期达到对她的作品的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教读课文。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在想,杨先生因什么而对老王感到愧疚?仅仅因为她是一个"幸运的人"而老王是个"不幸的人"?每个读者都试图解读杨先生的这份情感。笔者觉得杨绛先生写作《老王》之前,应该曾多次回顾自己与老王交往的点滴。几年之后,她觉察到了自己感到愧疚的原因,这就是:她没有真正地理解老王的内心需求,因而在他们之间的交往中,他对她、她对他付出的情感是不平衡的。情感的天平在老王那头重,在自己这头轻。下面试从几个方面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